“996”工作模式早已不是秘密,在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尤其是产品技术岗,为了应付紧急项目,他们的上下班界限往往是模糊的,随着“996.ICU”话题的火爆,加班话题成为焦点。
针对这一现象,智联招聘征集了11024名职场人的调研内容,针对996现象、无偿加班现象进行一次调研、剖析。
调研状况异常“犀利”,结果是:当前有8成的白领在加班,超7成的白领在无偿加班;加班的重灾区并非互联网,汽车制造业加班最严重,房地产无偿加班最凶猛。
“无偿加班”正在横行职场
智联招聘在对2019年白领每周加班时长调研后发现,对于8成白领来说,加班已是常态,从不加班的白领仅占18.05%。其中每周加班3小时以内的白领最多,每周加班10小时及以上的超20%。这意味着,加班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从行业来看,加工制造和房地产建筑行业是加班强度最大的两个行业,均有近3成的白领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比例远高于其他行业。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建筑业不仅加班强度高,而且加班补贴少,反映加班没补贴的白领占比达86.31%,在所有中最高。
而舆论普遍关注的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加班强度仅排名第五,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的白领仅占19.41%。
加班并不可怕,怕的是“无偿加班”。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在工作时延长劳动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但实际情况却是有超7成的白领加班并没有加班补贴,“无偿加班”正在横行职场。
面对“加班补贴”这一话题,调研结果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外资企业加班补贴最规范,而国有企业加班强度最大。
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中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的白领比例最高,达27.02%。值得注意的是,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虽然明确实行996/995工作制的现象并不突出,但其加班强度并不低,26.68%的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白领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比例紧追第一。
同时,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也是提供加班补贴比例最高的企业类型,反映加班没补贴的白领比例不足五成,在所有企业类型中最低。而私营/民营企业的“无偿加班”现象最严重,80.90%的白领表示公司加班没补贴。
“996”加班,互联网行业这局输了
继续从行业这个角度看,20.73%的房地产/建筑业白领反映公司实行996/995工作制,比例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位居第二的是汽车/生产/加工/制造行业,比例为19.85%;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排名第三,比例为18.52%。可见除了近期网络热议的互联网行业外,传统领域的房地产和制造行业996/995现象也相当严重,甚至超越互联网行业。
而从企业规模看,企业规模越大,实行996/995的现象越普遍。
规模万人以上的大企业中,24.68%的白领反映公司实行了996/995工作制,比例在所有企业规模中最高。规模百人以下的小企业中,14.48%的白领反映公司正在996/995,比例在所有企业规模中最低。
面对加班,政府机构、能源行业反对声音最盛,汽车制造业却呼声不高。
值得关注的是,实行996/995比例较低的政府/非盈利机构成为反对996/995呼声最高的群体,其反对996/995工作制的白领比例为79.59%,在所有行业中最高,他们反抗这一不健康、不规范的工作模式的意识最强烈。
而996/995现象严重的汽车制造行业、房地产业的白领们反对声音倒没那么大,房地产行业不管是建房子,还是卖房子,本质上都比较辛苦,在996工作制度萌芽之前,这类人的工作强度本身就较大,因此他们对这一制度敏感度不高;而汽车制造业则具备制造业的普遍特性,通常设有加班费,在各行业的加班补贴调研中,这一行业也是有加班补贴占比最高的,因此这一行业多数是在通过加班提升收入,是一种你情我愿的交换。
智联招聘CEO郭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管是长时间加班,还是企业主动要求996/995工作制度,都是为了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赢得更多胜算。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求职者的心态、雇佣关系甚至劳动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从调研结果来看,简单粗暴的从工作时间上要求员工,会因为失去员工的工作热情而降低效能甚至忠诚度,只看眼下而影响长期的劳动力再生产反而得不偿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