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魔都的人民最近有点烦恼。他们不谈股票,不谈房价,甚至朋友也不谈,一门心思扑在垃圾上,只因为上海从7月1日开始进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
这是中国首个将垃圾分类纳入行政条例的城市,它意味着如果不按规定分类,个人将被处以最高200元,单位将处以最高5万的罚款。
垃圾分类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为何引来魔都人民怨声载道?原来,主要是因为那令人迷惑的分类规则。
上海的垃圾分类大致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看似简单的类别却藏着不少陷阱。鸡骨头和猪骨头照理说属于湿垃圾,但官方说法是,鸡骨头属于湿垃圾,猪骨头比较硬无法用普通的粉碎机粉碎,因此属于干垃圾。
(来自微博网友Pandanicole的指点迷津,如此复杂的分类方法,表示再也不想吃小龙虾了)
各位铲屎官们对自家主子的便便也非常关心。根据官方分类,狗屎既不属于干垃圾,也不属于湿垃圾,应该冲进马桶,而猫屎因为大多拉在猫砂里,猫砂又属于干垃圾,因此可以归类为干垃圾。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网友们总结出了一条垃圾分类的口诀:“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不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能买头猪的是可回收垃圾。”
猪在垃圾分类上,拯救了人类的智商。
其次,上海将取消小区内的垃圾箱,设立垃圾投放点,分时间段开放。原来每个小区有4个垃圾桶,3个小区有12个,现在3个小区合用一个垃圾投放点,而垃圾桶——只有4个。大家兴高采烈地去扔垃圾,结果垃圾桶全满了,只能灰溜溜地把垃圾带回家。垃圾投放点每天7-9点,下午4-6点开放,对于很多社畜来说完美地错过了扔垃圾的时间,甚至还催生了“1元一袋代扔垃圾”的服务。
垃圾分类刚刚实行就已经让人如此头秃,那么已经实行了几十年垃圾分类的日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日本,根据行政区域不同,对于垃圾的分类也不相同,但大致分为可燃、不可燃、资源、粗大垃圾四类。
可燃垃圾以厨余和一般垃圾为主,上海的干湿垃圾在日本都归属于可燃垃圾,垃圾分类的难度大大降低。
不可燃,顾名思义是指无法焚烧的垃圾,像是金属,玻璃,小型电器都属于不可燃垃圾。
资源垃圾与上海的可回收垃圾相似,杂志报纸、塑料瓶、易拉罐都可以归为资源垃圾。
粗大垃圾是指无法装进垃圾袋的大件垃圾,这类垃圾不能随便扔,需要在便利店购买回收券,贴在垃圾上(有几件垃圾就要买几张券),打电话联系当地的处理站进行回收。扔一把椅子大约300日元,床垫1200日元,沙发2000日元,如果扔的太多…小心破产。
日本的垃圾分类有许多麻烦的地方,比如牛奶等利乐包装的盒子需要拆开后洗干净,压成扁平状再扔。喝完瓶装饮料,瓶盖和瓶身也要分开扔进不同的资源垃圾袋里,有的地区甚至要求撕下瓶身上的包装,扔进可燃垃圾。
还有些严格的地区,连垃圾袋都由市政府统一规定尺寸样式,需要在超市购买。
在垃圾投放点的问题上,日本似乎比上海有过之而不无及。日本并没有小区的概念,多是几幢公寓共享一个垃圾投放点。投放点没有专门的垃圾箱,而是立一块标识,大家会将垃圾袋自觉放置在标识附近。为了防止乌鸦肆意破坏垃圾袋,垃圾只能在早上7-9点扔。
上述的四种垃圾,并不是每天都能扔的,一般来说可燃一周有三天可以扔,资源一周两天,不可燃半个月一次。如果错过了当天扔可燃的机会,这袋垃圾将继续伴随你好几天,直到下一个轮回。
有人可能会问,垃圾好几天不扔,尤其是夏天,放在家里岂不会发臭?
这里也分好几种情况。如果是一户建(相当于中国的独栋别墅),人们大多会选择将垃圾暂时存放在车库;设施比较好的公寓,一楼会设有24小时开放的公共垃圾箱,到了垃圾回收的日子,处理站的工作人员会直接前往回收公共垃圾箱内的垃圾;当然如果赶上了条件一般的公寓,没有公共垃圾箱,那就只能珍惜每一次可以扔垃圾的机会了,否则你的家就将与成堆的垃圾为伴。
垃圾分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干净如日本,他们也是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才让全民养成了顺手分类的好习惯。每当搬到新地区,去区役所登记时会收到当地的垃圾分类手册。学校教育中也会有垃圾分类的课程、参观垃圾工厂,把分类当做如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事情。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上海借鉴了日本的经验,虽然在推广上还存在诸多待检讨的地方,但无疑垃圾分类对于整个社会有益无害。毕竟,我们不想看到地球被垃圾淹没的那天。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