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发生在天保三载的上元夜,实际对应的就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的正月十五,剧中人物在十二时辰之内密集登场,演绎出精彩的故事,而我们在这里说的就是这些角色历史原型未来的轨迹与最终的结局。
“圣人”的历史原型是唐玄宗李隆基,“严太真”严羽幻的历史原型是杨玉环,也就是杨贵妃,他们的故事与结局尽人皆知,就不展开了。
“圣人”就是李隆基。
严羽幻就是“杨玉环”。
靖安司司丞李必的原型是著名政治家、谋臣李泌。李泌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的六世孙,李必的台词强调自己不是“唐李”而是“隋李”,指的就是他的李姓与李唐皇室并非一支,但是李泌出身赵郡李氏,在唐代也是贵族世家之一。
开元十六年(728年),年方七岁的李泌在正在下围棋的唐玄宗与燕国公张说面前,以“方圆动静”为题赋诗,脱口而出“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张说惊为神童,从此名声大噪。玄宗、张说之外,宰相张九龄等都很赏识器重这个孩子,不过,剧中这个时间,23岁的李泌并没有当官,这段时间仰慕神仙之道的他一直在名山游历,直到7年后的天宝十载(751年),玄宗才想起李泌的“早慧”,让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也可以说直到而立之年,李泌才与太子李亨有了交集。
李必的原型是著名政治家、谋臣李泌。
后来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35岁的李泌受召参谋军事,大得信用,肃宗儿子代宗即位,李泌又一次出山辅佐,到代宗的儿子唐德宗时李泌正式入朝拜相,燮理阴阳,调和文武,安定边陲,在军事、内政、外交、财政等诸多方面做出杰出贡献。贞元五年(789年),68岁的李泌去世,他被人称为“神仙宰相,帝王之师”,因为受封邺县侯,故也称“邺侯”,韩愈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就是称赞李泌藏书丰富。
太子李玙的原型就是玄宗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唐肃宗。太子是玄宗第三子,先后有过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等名字。正是在天宝三载二月,太子更名李亨——本剧的时间是正月,所以他还不叫李亨,但是此时实际上太子叫李绍而不是李玙。说起来,天宝三载的李亨其实根本还没有遇到重大危机,要到天宝五载(746年),右相李林甫才对太子施以辣手——李林甫先是上奏太子的大舅子韦坚与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狎昵(狎昵,指过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企图结党谋立太子,又将另一案件牵扯太子妾侍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
太子李玙(右一)的原型是玄宗太子李亨。
李亨为求自保,不得不先后与太子妃韦氏与杜良娣离婚。李亨在大案与婚变的打击之下大受刺激,两鬓变白,好不容易等到李林甫病死,继任宰相杨国忠仍旧让李亨险象环生,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李亨才咸鱼翻身。他先是策划了马嵬驿之变,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之后与玄宗分道扬镳,一路跑到朔方军大本营灵武,自立为皇帝。
唐肃宗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持者,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对抗安史叛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不能制约身边后宫、宦官势力膨胀,也没有取得平叛的最终胜利。上元二年(761年),重病的肃宗在宦官李辅国发动的支持太子反对张皇后的宫廷政变的同时病逝,时年52岁。
右相林九郎(中)的原型是玄宗朝宰相李林甫。
右相林九郎的原型就是玄宗朝宰相李林甫,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堂弟的曾孙,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他接替前文提到的赏识李泌的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在他担任宰相的将近20年时间内,李林甫不但因为陷害可能威胁到他相位的官员,被人称为口蜜腹剑,还在玄宗将三个皇子废为庶人并杀害时助纣为虐、推波助澜;前文也已经提到李林甫不断试图扳倒太子李亨,但是没有成功。
天宝十一载(753年),已经病逝还未下葬的李林甫被杨国忠诬告谋反,削官抄家、子孙流放之外,本人被劈开棺木,抉出口内含珠,剥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安葬。事情还没完,肃宗即位以后,打算掘了李林甫的坟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焚烧,还是李泌力劝:太子现在身为天子应该不念旧怨,示天下以宽广胸怀,才能招降安史叛军中的胁从者,也不要因为显得记恨过往导致玄宗内心惭愧不愉快,肃宗才算作罢。
永王原型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
永王的原型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安史之乱后,李璘手握重兵,想要模仿东晋盘踞江东,因此被肃宗派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平定,李璘本人也被杀死。李白因为当时在永王麾下做幕僚,又写了《永王东巡歌》等诗篇,被认定为附逆险些处死,经朋友援救才改判发配夜郎。因为高适(下文有提)没有理会老朋友李白的求救,李白与高适的友谊小船也因此说翻就翻。李璘幼年丧母,由李亨亲自抚养,李亨对兄弟亲爱,常常怀中抱着他同睡,在本剧故事发生的时候,兄弟之间的关系大概率并没有像剧中表现的那样暗流涌动、剑拔弩张。
何执正的历史原型就是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在天宝三载四月致仕,也就是剧中故事发生的3个月后,玄宗赠以御制诗,太子率百官饯行,贺知章回到老家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特别脍炙人口。贺知章回乡不久病逝,寿至86岁。因为贺知章当过太子右庶子、侍读、太子宾客,后来唐肃宗追赠自己这位已逝的老师礼部尚书的官职。说起来,贺知章比唐玄宗还年长26岁,耄耋之年的他备受优礼,从容归乡,闲适豁达,种种迹象显示不像曾经卷入过什么争斗纠葛。
最后一集中何执正离开长安时提笔写诗,和史实时间有一定差距。
郭利仕的历史原型就是玄宗心腹宦官高力士。高力士本来叫冯元一,是“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六世孙、归顺唐朝的岭南首领冯盎的曾孙,幼年因为流人谋反案牵连受刑。高力士替李白脱靴的故事对他不无诋毁之词,其实他是对玄宗非常忠诚的贤宦,文武双全,时行善事,后来被李辅国陷害,流放途中见芹菜而做诗明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宝应元年(762年),遇赦回归,方知玄宗已经驾崩,于是向北号啕痛哭,吐血而亡。
书生程参的原型是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岑参正是在天宝三载这年进士及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他的名句,作为边塞诗人,岑参与平定永王之乱的主帅高适齐名,唐代宗时任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刺史,所以人称“岑嘉州”,约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元载原型就是元载。
大理寺评事元载的原型就是元载,有朋友或许会认为他这个元姓是北魏皇族拓跋氏改成的汉姓,家世并不差。其实不然,元载姓的是继父的姓,作为拖油瓶的他出身如假包换的寒门,但是元载嗜好读书,在天宝元年考中进士,然后靠着智商情商,在官场一路上升。前文讲到唐代宗继位靠的是宦官李辅国,李辅国因此被尊为“尚父”,权倾朝野。元载借着与李辅国妻子同宗为桥梁搭上李辅国的关系,加上自己善于揣摩上意,终于拜相封爵。
元载并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他参与唐代宗杀死李辅国的密谋,后来又帮助代宗诛杀权宦鱼朝恩,终于独揽朝政。大历十二年(777),早已对元载跋扈专权不满的唐代宗命人抓捕元载赐其自尽,抄元载家的时候,搜出岭南节度使献给他的直径一尺的琉璃盘,而献给皇帝的直径只有九寸,更离谱的是搜出八百石(按照唐朝度量衡制折算大约近64吨)胡椒——当时胡椒作为进口香料,价值确实很高,但囤积到如此夸张的数目,可见元载穷奢极欲到愚蠢的地步。
王韫秀原型就是王韫秀。
王韫秀原型就是元载的妻子王韫秀。王韫秀是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她和元载刚成亲时,贫寒的元载不得不寄居岳家,饱受妻族的歧视嘲笑。忍受不了的元载赋诗《别妻王韫秀》打算入长安求官,诗云:“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王韫秀宁愿和元载同行一起受穷,写下了《同夫游秦》明志:“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元载获罪,本来妻女只是没入掖庭为奴,并没有死罪,可是王韫秀脾气很硬,说道:“王家十三娘,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谁能书得长信昭阳之事?死亦幸矣!”坚决不从命,结果也被赐死,一说京兆尹命人将她杖毙。
热衷于写传奇小说赚一笔小钱的华阴县尉姚汝能的历史原型就是姚汝能,生平不详,只知道是《安禄山事迹》的作者。正是在天宝三载,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势力日益滋长,但此时的姚汝能应该还不知道此人会成为自己笔下的主角。关于安禄山的许多史料都来自于姚汝能著作,《新唐书·安禄山传》比《旧唐书》增加了许多内容,不少就是借助姚汝能提供的资料。
主角张小敬是虚构人物。
之所以把剧中最重要的主角张小敬放在最后,是因为他其实没有历史原型。姚汝能在《安禄山事迹》提到箭射杨国忠落马的禁军士兵是张小敬,这是马伯庸玩的一个梗。当了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的张小敬,怎么可能在12年后的马嵬驿之变时还在禁军中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