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焕:踩过四个坑,我找到了创作喜剧的原则

 做有价值的思想分享

 编剧生涯踩过的四个坑

我1995年从中戏毕业之后到现在一直在写剧本,这二十多年里踩了很多坑,踩过的第  一个坑让我发现真正的剧本是靠对白和动作线来建立人物的

大三的时候,我被师哥叫去尝试创作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梁左看完我们的东西之后说:“你们这个写得太文艺了,这也是刚从学院里出来的编剧的一个通病,笔下没有真正的生活,写的还是对一些经典名著的模仿。”

后来我就看梁左的剧本,他的剧本写得特别像一个相声的剧本,里面只有对白,最多的舞台形式是上场和下场,但是你在看他剧本的时候,脑子里什么都有,有调度、有人物、有性格、有人物关系,为什么?

这就是好剧本的特征,它只用人物的对白和行动,就能建立起画面感。你看到和平,马上就能想出一个在北京南城长大的家庭妇女的样子。到后来我又看了一些电影剧本,比如《唐人街》,剧本里没有任何对主人公外貌的描写,但是看完剧本之后,你脑子里就全都有了。

剧本跟其他文体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剧本只能靠人物的对白和行动来讲故事。这个“人物的行动”,指得是人物的动作线,他要干什么,他上场的目的是什么,用戏剧的说法讲就是他的“最高任务”是什么。

 束焕

 后来我踩的第二个坑是毕业之后接的一个活儿 ,当时李少红导演要把曹禺的话剧《雷雨》拍成电视剧,我和史航来做编剧,我们写完了前十集之后,不得不因为外力因素推翻重写。这让我想明白了一个规则,创作是一种商业行为,你是在为市场做创作,这就是一个非常动态的东西了。

所以我要给大家一个建议,  一定要去熟悉整个戏的操作流程 ,年轻编剧完整地跟一次组特别有必要。你们是为了市场写作,所以你们如果要想有话语权,最好能够去参与整个项目的各个流程,将来你们有可能自己去做制片人,甚至自己去做出品,这样的话,权力就在你们手里了。

 第三个坑让我知道了编剧要逼着自己写作 ,不能等着灵感来,还有就是写剧本要先构思故事的框架。

2000年的时候我接了一个活儿,去了悉尼奥运会,当时北京电视台在那里做一档栏目剧,跟随比赛的情况去创作,当天拍当天播。一开始有两个编剧,但是另外一个人中间就走了,只剩我一个编剧,又不能开天窗,所以我每天就像活在地狱里一样,晚上十一点开始想剧本,有时候脑子里什么想法都没有,但是没办法,早上四五点钟必须写完,而且得是一个八九千字的东西。

写到最后我突然发现这个东西对我特别有帮助,它让我明白了怎么样才能写东西。  你想当一个编剧,你就得每天干活,这都是逼出来的,你不能去等所谓的灵感,所谓的状态 ,这个可能是跟你们的直觉相悖,但是当年王朔就是这么干的,包括我知道的一些好莱坞的编剧也是如此,像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这种是比较极端的,他说他每年只歇两天,一天是美国国庆,一天是他自己的生日,除此之外就是每天写,《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么写出来的。你要想当一个编剧就得每天逼着自己写作,这跟灵感没关系,所谓的灵感就是你把自己逼到墙角时所产生的状态。

我之前还写过凤凰台的一个情景喜剧,也是第二天必须拍,头一天在屋里写,写到什么程度?所有的部门在外面等着我,我关在一个屋子里写,然后我突然告诉大家要去找什么样的演员,找什么样的道具,这个时候话说完了就没法再改了,我要的演员可能已经找到一个大腕儿了,我不能再说这个角色不行,我想删了。

所以经过了几次这种今天写明天拍的氛围之后,我的第二个收获是什么?  是我突然发现写剧本绝对不能平推,什么叫平推?就是我想写一个开头,然后往下推 。写剧本最重要的是“梁子”,什么叫“梁子”?就是故事核,你首先要构思出一个故事的框架,起承转合都要有,它首先得是一个有逻辑的故事,把这个故事想明白了,你就知道你怎么写都是在这个框架之内的,这样你才有勇气下笔去写。

现在我们对“梁子”是特别重视的,这个“梁子”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个五百字的简要提纲,也可以是分场大纲。

 第四期训练营“喜剧创作专场”现场

第四个坑是我上了春晚,如果说悉尼是地狱,那春晚就是地狱第十八层。我写过1分钟的抖音、12分钟的小品、20分钟的情景剧、40分钟的电视剧,还写过电影,然后我发现最难的是小品,为什么?

因为小品有三个原则,单一事件、实时发生、人物关系必须发生变化。小品的12分钟写的就是生活中的12分钟,没有转场,没有多焦点,也没有场次的转换,这本身就是一个难点。然后在春晚上还有两个特别拧巴的要求,一个是欢乐度,春晚对欢乐度的要求是希望你在12分钟里大概有至少七十多次笑声,这意味着十秒钟就要有一次笑声。比欢乐度还变态的要求是老少咸宜,喜剧其实是不可能老少咸宜的,人的代沟是七年一代,喜剧的代沟是三年一代,但春晚是给全国老百姓看的,就必须老少咸宜。所以上春晚就是你能跳两米,但天花板限你一米二。

现在的审查制度也越来越严,你们未来也一定会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时候,怎么在天花板只有一米二的情况下还能做好创作?这是你们要做好准备的,做创作不是你想写什么就能写什么。在中国还有一个问题,中国没有分级制,你还得想想你的社会责任和“三观”。

 束焕的喜剧创作三原则

在说什么是喜剧之前,我们要先回答什么是故事,故事就是普通人在特殊情境下的合理反应。

一个七星级酒店中突然进来一个男人,这个人西装革履,但是衣服已经完全被撕破了,而且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走进酒店大堂,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然后他拿出房卡说:“我要总统套房。”这是一个故事,你看完之后会去想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处于这种状态,他为什么要最好的房间?一个是穿着婚纱的女孩,骑着送餐员的电动车在路上横冲直撞,这也是一个故事。她为什么穿着婚纱,为什么骑着送餐车,她要去干嘛?

如果我告诉你,这两个人都是神经病,你会发现这个故事马上就消失了,因为神经病做什么都是合理的,只有在他们是普通人的时候,故事才能得以形成。接下来我们要问什么叫合理反应?有的反应对你来说是合理的,对我来说可能是不合理的,面对同一件事,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涉及到人物性格,所谓合理反应就是符合人物性格的反应。

 《憨豆特工3》剧照

什么是喜剧?一个人在一个喜剧性的环境中被迫做他不擅长的事情,这是最简单粗暴的定义,但是我在前面加了一个前提条件,叫“在一个喜剧性的环境中”。

90%的喜剧都可以用这句话去套,《憨豆特工》里憨豆去当特工,做的就是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而且他是被迫的,他不得不去做一个自己不擅长的特工的工作。再看周星驰的电影,里面都是屌丝逆袭的故事,讲小人物的白日梦,这也是一个人在被迫做一件他不擅长的事。

接下来我们说喜剧的创作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在喜剧当中,你的人物必须严肃面对自己的困境 ,为什么我们看喜剧会笑?是因为我们没有共情,我们没有跟这个角色发生真正的情感共鸣,所以说我们笑得出来。

喜剧的观众对于它的人物是俯视的,观众从人物的行为里获得了一些优越感或者满足感,所以才会发笑。但如果喜剧人物对自己的困境也抱以喜剧的心态,那这个东西就没法演了。赖声川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对,他说:“当你走出剧场的时候,不能为自己刚才笑过而感到羞耻,这是喜剧的底线。”

 第二个原则是喜剧中的配角可以是特别奇葩的人物 ,像《功夫》里面的包租公和包租婆就很奇葩,艺术比起生活来,永远是苍白的,生活中永远有比你想象出来的更奇葩的人,写配角的时候你可以任意去塑造他们的奇葩特性。

但是当你写到主角的时候,你要让观众感受到这个人就是他自己,要让他有情感共鸣。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在香港和大陆都那么受欢迎?因为他写的是小人物的白日梦,这种小人物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共鸣的。

 第三个原则,是类型决定人物,而不是人物决定类型 。什么叫类型决定人物?我们看《肖申克的救赎》,一开始编剧不告诉观众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在干嘛,观众在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安迪在这19年中挖了一个洞,他越狱了。为什么要这么写?因为《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真正的悬念不是在于安迪是怎么跑出去的,而是在于安迪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整部片子都在讲安迪是一个真正有信念、真正心怀希望,能够坚定不移地去执行自己信念的人,当最后悬念被解开时,你发现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在里面,你因此感到震撼。

如果编剧一开始就交代安迪在挖洞,那这个电影马上就变成了一个非常规范的商业类型片,就变成了美剧《越狱》。《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汤姆·汉克斯(Tom Hanks)也是一样的,这个人物从一开始到结尾都没变过,这就是类型决定了人物,在这些影片里面,编剧要写的是人的信念之坚定,为了一个目标不懈地去努力。

 《食神》剧照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喜剧《食神》,周星驰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开始他是一个非常狂妄的厨师,做人没什么底线,他食神的名头也是包装出来的,后来他被人给坑了,沦落街头,认识了一个丑女,开始卖“赖尿牛丸”,最后他幡然醒悟,发现我的人生原来应该是这样的。

周星驰所有的电影全是这个套路,《苏乞儿》也一样,喜剧都是成长故事,喜剧人物要有成长史。如果你做的是爱情喜剧,那么你的人物一定要在最后做他绝对不会做的事情,简单讲,就是你的人物一定要发生关键性、原则性的转变,通常来讲是男主角最后要为了爱情做一个不可逆的转变。

创作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反例,我今天说的所有“原则”都不是真正的原则,只是我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过的东西,  答案不重要,问题才重要 ,这些都是我问过自己很多次的问题,我得到了这个答案。

美国的编剧第一是相信方法,第二是专注,专注是特别重要的,他们相信自己在干的事情,我觉得我们的编剧有时候不太容易专注。现在有了大数据之后,好像大家都有了一个方向,但其实大数据那个东西是虚的。

现在也都相信营销,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对:“质量才是最好的营销。”《我不是药神》有什么营销?《摔跤吧,爸爸》接地气吗?印度的几个女孩在摔跤跟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看了以后会感动?是因为情感共鸣,不是因为接地气。最近五年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最不接地气的《少年派》,一个印度小孩跟一个老虎,它接地气吗?

艺术这个东西跟人产生的情感共鸣是说不清楚的,恰恰因为说不清楚,没有那么强的因果联系,它才具备着无限的魅力,我完全不相信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出一个真正的好作品。

【文/束焕】

 扫一扫更进一步接触影视行当!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束焕:踩过四个坑,我找到了创作喜剧的原则_娱乐产业_影视综艺
31
58
0
39

相关资讯

  1. 1、《女神联盟》工会战版本今日开启海战打响3066
  2. 2、无限惊喜《龙纹三国》全新武将现世3910
  3. 3、《熹妃传》新版本上线寻找宫廷美人339
  4. 4、代号幻想X最终亮剑君海新作定名《龙之大陆》5008
  5. 5、《暮宝少年御妖录》自由寻宝篇宝图一开风云至2552
  6. 6、《弹弹堂S》联手巴萨推出限量时装完美诠释跨界228
  7. 7、向经典致敬《魔兽刀塔》唤起那些年的魔兽梦4115
  8. 8、《300大作战》你能排第几S0赛季揭幕战即将打响1115
  9. 9、《寒刀》缥缈通天塔亮相叩响天堂之门3624
  10. 10、《天天炫斗》双周年庆典倒计时新版本新动向抢先看226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