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浪淘沙》首播,vlog叙事新颖,可当视频历史教科书看
5月11日晚间,电视剧《大浪淘沙》在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两家上星卫视单集首播。该剧由保剑锋、成泰燊、孙立石等演员主演,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讲起。首集剧情当中,最为让观众觉得新奇的,便是vlog的叙事方法。这种“大章大节”的叙事方法,在以往的电视剧作品当中并不常见。
其实,我们都知道,从1919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的历史内容实在非常庞大,只用40集的电视剧内容,显然无法实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在电视剧的内容上有所取舍,在具体的剧情桥段上,也要大刀阔斧才行。尤其是这种观众对内容非常熟悉,但叙事的时间跨度很大的作品,非常不容易讲好。
电视剧《大浪淘沙》采用vlog的方式讲故事,是非常聪明的一个办法。在这部电视剧的开局,便是曾经的一个视频博主,决定暂停自己以往的视频内容,转而做一些讲述现当代正向价值观的历史内容。这个开局设定,让这部电视剧的内容取舍,有了一个有效的前提条件。很多需要快速推进的地方,都直接拉出vlog的内容,实现台词解说。
当然,这种叙事方法,对于电视剧创作而言,有很大的挑战意义。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电视剧作品,讲求故事的连贯性,尤其注重观众的共情,因此,尽量不让观众过度的跳入和跳出。所以,大量的电视剧都不敢搞“双层”叙事,都是在一个时间维度上推进剧情。这部《大浪淘沙》则不然,它是典型的双层叙事,一条是讲述的历史线,一条则是讲述者的当下线。
这两条线的推进,好的一面是,可以对剧情内容实现快切。几十年的历史内容,要在40集的剧情当中实现,必须要快切,要实现大的取舍。所以,这部电视剧以讲述者的口吻,快切了很多历史内容的时候,剧情依旧是连贯的。当然,另一面则是,这种跳入和跳出,可能会让观众有所出戏。
青年vlog视频制作者的这层故事上,首集剧情,内容十分有限,无法管中窥豹。而对于首集当中,北洋政府时期的一些历史叙事,则是较为稳健的。能够用短短的一集内容,把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当时中国的各种情况讲清楚,已经非常不容易。尤其是五四运动,及其后续的学生和陈独秀等人面对的关押等等事情,都能在首集当中大踏步地呈现,已经是较为不错了。
《大浪淘沙》和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叙事调性不同。《觉醒年代》重人物,重角色。《大浪淘沙》重历史事件的讲述。基于目前已经播出的内容来看,这部《大浪淘沙》其实更像是中学历史课本的现代史内容,是一种视频形式的中国现代史。该剧,具备历史教科书的功用。
“视频形式的现代史历史教科书”,基本上可以概括《大浪淘沙》的剧作特点。因为是视频教科书的形式,所以在很多角色的性格细节上,就要做出应有的取舍了。这其实是和电视剧创作的普通规律略有不同的。一般的电视剧创作,重角色,重人设,重人设前提下的欲求表达和行为动机线索梳理等等。《大浪淘沙》则颠仆掉了这些。
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电视剧叙事模式,我们没有办法立马对其进行定性。《大浪淘沙》的艺术成绩,需要静待多集播出之后,留给观众来看待。目前来讲,这部电视剧最大的价值,就是把中国现代史视频化了。其实,我们很多青年观众对中国现代史还是相对陌生的。因为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历史》这门课的讲授,还较为浅显。
而到了高中阶段,历史课开始深入,但是因为文理分科的原因,不少理科的学生们缺少对历史课程的更好接触机会。等于所,我们的大学生当中,有一半的学生其实是对历史这门学科的知识是一知半解了。《大浪淘沙》的内容,对于文科生而言,可能就是如数家珍。而对于理科生而言,真的是视频科普的意义很重的。(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