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市场观察:企业互联网化红利期如何突围?

Saas市场观察:企业互联网化红利期如何突围?_业界动态_行业云


去年9月,微信在订阅号、服务号之后推出了企业号,宣告正式杀入企业级服务市场,完成“连接一切”的最后一块版图拼接。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爆发给企业互联网化带来新的契机。这一年来,众多协同办公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竞相争夺这片蓝海市场,擦亮“重新定义工作方式”的招牌。

企业互联网化的常见模式是“云平台+ APP应用+微信企业号”,在此基础上呈现的几种协同办公产品形态包括:

  1. Asana、Trello团队协作模式,如Teambition, Worktitle, Tower。

  2. 以IM为入口切入企业协同管理平台,如钉钉。

  3. 轻量级OA,平台化整合应用,如IBOS、今目标。

企业不缺信息化工具,而是互联网管理思维。互联网的核心思维是去中心化,是开放式协作。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协同办公产品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任务驱动化: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以话题组群聊天。

微信的“朋友群+朋友圈”原本是基于生活场景的聊天社交而设计,是点对点的沟通,而后逐步进入了工作场景,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连接了企业内外部。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用微信群组讨论工作不仅令人反感,效率也不高,与上级加为好友后,发朋友圈不再随心所欲。

企业内部通讯是刚需,因此一些产品做“企业版QQ/微信“,主打“同事圈+工作圈”,以构建纯净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类产品一般会和微信有类似的界面和体验,比如微洽,整体界面和微信类同,符合用户习惯,降低用户适应产品的成本。

办公场景下是企业或团队内部有沟通、有协同、有讨论、有分享,这些都由工作任务驱动;而对于像Teambition、Tower等团队协作工具,则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将关于同一项目的所有聊天会话、任务发布、文档都统一整合起来,同时也将沟通和协同有机结合起来。

沟通开放化:个人连接一切

传统组织架构呈金字塔状,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单向管理模式,而互联网化的企业管理中,组织趋于扁平化,层级减少,信息由纵向流动转变为横向流动,甚至是四通八达的网状通道。这样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意味着企业由管控转向释放个人价值,不仅推动群策群力,个人能力也能更快更多显现。

公司越大,层级越多,跨部门、跨企业沟通就越麻烦,决策流程也越复杂。

借用明道副总裁许维举过的例子,是一个著名的管理笑话:在IBM如果想把一个箱子从2楼搬到3楼,起码得花上2个月的时间。这意味着层级越多,真正花在任务执行的时间就越少,而花在沟通、汇报、决策上的时间就越多。

在企业IM等社会化协作工具中,联系人按组织架构分类排列,方便直接、快速地联系到其他部门的人。也可以简单、快速地建立一个小组,组内的成员在群组内共享信息,实现跨部门沟通,打通企业上下游。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实现跨企业沟通。比如微洽,一个人可以加入多个企业组织,还可以切换不同企业进行办公协作,这有利于打破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孤岛。

过去人与人的沟通依靠电话、短信、邮件,联系很少,自从出现了微博、微信,随时随地都能与他人交流,了解彼此的动态,评论、点赞。而大部分企业中,你可能不清楚其他同事在做什么,不同部门间往往不了解彼此的工作进展。企业管理趋于社交化的今天,只要建立企业内部的微博,就能让企业的内部信息流动起来,让员工间的联系更紧密,还能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Yammer是一个封闭的企业版Twitter,提供企业个性化SNS平台,可以面向同事们随时表达你的状态: “我在忙什么“。Yammer发展迅猛,已由通信工具转型为整合第三方应用的平台入口。

前端傻瓜化、后端平台化:轻操作,重功能

随着企业由信息化走向互联网化,传统OA封闭单一、操作繁琐的弊端日渐凸显,受到了协同OA的冲击。过去20年,OA从最初的无纸化办公软件发展到今天,已转型为协同办公管理系统。传统OA的目标客户是中大型企业,费用高,操作重,而协同OA目标用户为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费用较低,甚至免费,简单易用,更人性化、个人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势必是前端做减法,后端做加法。

传统OA的弊病之一,界面臃肿,操作复杂,展现内容不直观,功能堆砌。而协同OA,或者移动端的协同办公软件,轻量化前端必须贴近用户操作习惯,简洁易用,只需要呈现最重要的功能和信息,不仅能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带来轻松愉悦的体验。  目前,所有的协同办公工具都以业务流程管理为功能核心,在基础功能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谁的产品最容易上手,体验最好,谁就能抢占用户。

重后端的设计必须具备灵活性和开放性,集成业务数据、平台化集成第三方应用,以满足企业不同需求。Slack没有自己的应用平台,但它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主流应用加入到Slack整合,只需要应用账号登录与授权,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用户需求。而发展势头不小的IBOS,上线后突破40万下载量,拥有的基础功能模块已基本覆盖中小企业日常管理需求,最新版本全面开源后,用户可以轻松实现个性化定制,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开发各类应用及插件。

去中心化:以个人价值为中心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维是去中心化,开放式协作。而企业运作是制度化的、有层级的,金字塔顶端的人管理着企业的一切,由上至下发号施令。实现企业互联网化意味着组织管理的变革。  过去,OA厂商思考的是如何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管控员工,而现在,思考的是如何帮助个人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过去的企业市场针对的是B端,产品、软件、服务都通过卖给企业管理者后,企业再分配给员工使用。只有客户的概念,而非用户的概念。这体现了中心化的管理。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纯C端的业务最终也能推向B端,比如Facebook在全球有大量用户,如今用户数已占全球人口的1/3,现在也做企业版。因此,自下而上做企业应用成了突破口,先以产品征服员工,再通过员工的用户口碑影响企业管理者,最终企业也不得不用上该产品。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如果某个企业的员工数据能汇集起来,经过统计分析形成该企业的管理数据和信息,这样的“大数据”就能为企业提供管理透视的价值。

移动端的团队协作工具几乎都体现了“以个人价值为中心”的去中心化思想。早上,当你打开移动办公APP,你将清楚工作进展到哪里、今天要做什么,这些信息会推送到你面前。这些产品的功能围绕个人办公需求设计,例如酷办公针对办公场景下联系、结识工作伙伴推出的“名片“应用。传统纸质名片必须当面递交,不易传播,保存也不便,名片上的信息也无法动态更新。而现在的”名片“只要扫一扫,就可读取联系人的信息,不仅能更新和存储,还能分享和互动,人气、人脉、赞等增添了社交化元素。这样的名片功能相当于专属个人的ID,可以和任何人、任何企业组织联系对接,个人价值得以最大化释放,不妨设想在未来,以个体公司、个人工作室、自媒体等形式的自组织很可能取代现有的企业组织形式。

接下来企业级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的爆发式增长,然而目前的企业级协同办公产品还在起步阶段,产品趋同,大多照搬自竞品或国外,同时,企业信息化阶段较早起步的用友和金蝶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仍是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的翘楚。取代标准化的企业级产品是必然趋势,但如何打破既有战局需要颠覆企业既有的管理模式,从C端打入B端可能是一条出路,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用户体验则至关重要。借用一句“这个市场的各个玩家都需要跑得更快”。


85
90
0
44

相关资讯

  1. 1、鼎桥通信:5G新品赋能“5G+物联网”4235
  2. 2、科沃斯全新擦窗机器人WA30让你天天轻松擦窗2656
  3. 3、北京22家软件企业入选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1461
  4. 4、柔宇“柔性星球”产品集中亮相2018IFA,引发各国观众关注4142
  5. 5、苹果研发可折叠iPhone可能会在2020年问世1472
  6. 6、​群创设立印度业务中心和MicroLED业务部,应对显示业激烈竞争4912
  7. 7、对于任何iPhone用户,你不可不知道的iOS14的智能堆栈功能4968
  8. 8、苹果工厂加班补货,iPhone11能成苹果的救命稻草吗?353
  9. 9、新型潮流控制器(UPFC),可有效提高计算程序的收敛特性!3075
  10. 10、农业机器人正在成为主角,有望实现智慧农业生态打造141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