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成本:产品成本、运营成本和库存成本,因为产品的综合成本主要是设计阶段决定的,设计是否优化,选材是否合理,可制造性是否好,这些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盈利水平。
这里,我们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成本:产品成本、运营成本和库存成本。之所以把库存成本单列出来,是因为库存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而企业的最后一点盈利,往往就在库存里。就拿电商来说,虽然这些年来非常火热,但盈利的电商很少,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库存问题。
产品成本主要是设计阶段决定的,设计是否优化,选材是否合理,可制造性是否好,这些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盈利水平。说起产品成本,就离不开两个百分之七十:70%左右的成本是设计阶段决定,70%左右的产品成本发生在供应商处。所以,要影响产品成本,就要聚焦这两个70%,表现在推动跨职能协作,优化设计来降低成本;选好、管好供应商,把那70%的钱花好,把那70%的增值活动管好——表面上看,供应商在赚我们70%左右的钱,其实它们在帮我们做70%的事。
运营成本是供应链的运作成本。要知道,计划的先天不足,需要执行来弥补,比如赶工加急,造成运营成本。供应链设计聚焦物流网络和产品流,直接决定产品流的成本,特别是最后一公里。交易成本是做生意的成本,为什么同样的东西,供应商卖给本土客户的往往价格要比外企的高?因为前者造成的交易成本更高。库存成本是持有库存产生的成本,比如资金成本、仓储费用、保险费用等,更重要的,还有库存的呆滞、贬值等成本。
我们把运营成本与库存成本放在一起谈,主要是因为它们都跟计划,或者说供应链的三道防线息息相关: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但错多错少不一样。制定准确度最高的错误的需求预测,争取提高首发命准率,是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预测错了怎么办?安全库存来应对。合理设置库存,兼顾库存水平和服务水平,是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预测错了,安全库存不够用,计划的先天不足,就得执行来弥补,这就是供应链的第三道防线。
对于运营和库存成本,相关方大都是内部职能,转移问题的阻力很大,没法简单地通过转移问题来解决,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来真正解决问题,而且没有短平快的解决方案,所以在管理粗放的企业,运营成本、库存成本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被直接忽略。我发现,企业的管理越是精细,就越可能控制运营成本来降低成本。这也是为什么你到成熟的欧美企业,总监、经理层面一般会有运营成本指标,比如把物流成本控制在销售成本的x%、全员生产效率提高y%等,实现手段主要是信息化、流程优化等。
不过对于库存成本,绝大多数的企业缺乏有效的认知和应对方案。一方面,库存目标难以确定,究竟多少库存是合理的,很少有企业能够回答;另一方面,库存反映了企业的整体计划、执行能力,取决于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而大多企业在这三道防线上是乏善可陈,因为它对跨职能协作的要求很高。对于供应链的三道防线,在一些专门的书籍中有系统阐述,这里就不赘述。
相对而言,产品成本最好对付,因为可以通过转移给供应商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年来,我访问和服务了很多企业,发现公司的管理越是粗放,就越依赖“转移问题”来解决问题,表现在谈判降价是工具箱里唯一的“锤子”。这种做法也贯穿在内部职能之间。比如品牌的溢价能力有限,销售卖不出个好价钱,不是通过价值分析来优化成本与性能,而是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成本”,把问题转移给设计;设计不是通过设计优化来达到“目标成本”,而是把问题转移给采购的“谈判降价”;等问题到了供应商,设计已经定型,供应商没法通过设计优化、工艺优化来降本,而利润转移又远远弥补不了差距,就只能为了价格牺牲质量,通过偷工减料来对付,造成的质量、交付问题让品牌的溢价能力更差,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让企业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