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消息,36氪获悉,行业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云庭已获得数亿元A轮融资,用于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云嘉云计算」(2014年成立)已有业务的拓展,以及新近孵化的数字医疗项目「云嘉健康」的服务落地。
据项目负责人马跃飞透露,云嘉健康的主要业务是建设医疗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再找到对应的落地场景。现阶段,它已分别针对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布局了相应的落地方案。
杭州云嘉云计算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19日在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郑战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打造“数字诊所”,即通过互联网医院产品、人工智能分析系统、OCP能力开放平台、CDC诊所数据中心,结合配套的医疗硬件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健康器械等,耦合并融形成“数字诊所”,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于三甲大医院打造“互联网医院”,即针对每个医疗机构信息化进程中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以轻量级的信息集成平台打通院内、院外,并通过接入电子处方和社保移动支付,帮助患者网上看病,而不仅仅是挂号和问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云庭还联合阿里健康、蚂蚁金服共同成立“扁鹊健康”,共同建设和运营“浙江省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为云嘉健康提供数据和技术层面的支持。
马跃飞透露,其实早在2014年云庭成立之初,在开展政法行业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同时,就谋划了健康医疗相关的业务布局,但彼时互联网医疗政策尚不明朗,因此相关布局仅以寻求战略合作资源和技术积累为主;随着云计算业务的稳步推进——有了正向现金流和更多高科技人才,能为健康业务提供技术支撑,云庭在今年6月正式启动了数字智慧医疗板块业务,孵化「云嘉健康」(已注册公司)。
“核心业务稳定只是一个方面”,马跃飞表示,更重要的还包括政策、行业和资本的推动:其一,从政策端看,除了国家近年来大力鼓励分级诊疗外,国务院今年也正式为“互联网医疗”定调;其二,从行业端看,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基层)就医难、效率低也早已是老生常谈;其三,作为一个抗周期的行业,医疗在今年的资本寒冬里也没有退潮,显见市场机会。在他看来,“医疗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领域”。
现有的盈利渠道包括与基层机构联合运营进行服务和设备的分润,以及向给大医院打包售卖整套服务。截至目前,云嘉健康已联合德清县政府、德清人民医院共同打造了云嘉的首家人工智能全科诊所,将于本月19号正式上线作为试点;待样板打磨成熟后,2019年会将其大规模推广;另外,“互联网医院”项目也已落地嘉兴二院,从“慢病复诊”这一常见就诊类型切入,实现“网购式”复诊。
目前,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80%的人口在非一二线城市;中国有98.34万个医疗机构,但集中了最好的医生、设备、药品的二级以上医院仅1万多家,占比不到2%,且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大城市。换言之,医疗资源的倒三角分布与医疗需求正三角现状截然相反。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患者愿意留在基层看病,解决大城市三甲医院“一号难求”的问题,也是业内普遍关注的议题。据马跃飞介绍,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够的问题,云嘉健康会针对二级以下医院投入常规设备;还通过和地方医共体合作,实现原材料统一管理,并支持药物配送;另外,还有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开药,并接入远程会诊相关技术。
基于上述全科人工智能诊所,老百姓可实现线上线下同时看病:对于常见小病可在线问诊;对于必须线下做检查的项目,帮助患者自动预约最近的诊所,还提供统一的电子卡让社保也可以移动支付,帮助患者实现全流程付费,“让人与医的连接更简单”。当然,实现这一消费场景的前提在于,其落地区域德清已实现了医共体统一支付(纳入社保)。马跃飞表示,为了形成服务闭环,云嘉健康现阶段只会布局政策“开绿灯”的区域。
可视作重大利好的是,2016年年底国家推出医共体改革政策,鼓励县域内组建若干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紧密型医疗集团作为医共体,通过医药统一采购、管理、配送、支付等,以及信息化管理让医疗资源“动”起来。马跃飞表示,随着医共体试点区域的逐渐扩大,云嘉健康连链接“人与医”的战略也将会有大量的落地机会。
团队方面,云嘉CEO——郑战君毕业于浙江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拥有超过18年IT从业经验,专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2014成为云嘉联合创始人;云嘉“首席科学家”麦联韬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原为亚信集团云计算中心(AIC)首席架构师;云嘉健康合伙人&负责人马跃飞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长期深耕电信、互联网及医疗行业,负责相关技术研发和销售工作。目前整个云嘉健康的团队共有百余人,几乎都是技术研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