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成功回归。3月25日,位于湖北武汉的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召开了南极科学研究、科考工作座谈会。
极区是监测地球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现象及其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平台。中山站地理坐标为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是开展极区高空大气物理现象研究的理想场所,其所处的极隙区纬度是太阳风深入地球空间的关键通道,对观测研究太阳风能量注入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电离层的响应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早年我国曾在中山站布署过一套相对简单的激光雷达,但受设备观测能力和工作环境所限,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为此,科考队员在第35次科考行动中,成功完成具有更高性能的高空激光雷达研制与建设,这一“硬核”科考及获得的相关数据将中国南极科考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该项目是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的支持下,由极地中心牵头,中科院武汉物数所、中科院大气所、山仪所、武汉大学等合作研制。科考人员通过汽车运输、集装箱吊运、雪龙船海运、雪橇车海冰运输、陆上吊装等多种方式,历时3个月,才能在南极顺利完成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激光雷达由中科院物数所研制,中科院物数所有着20多年激光雷达研制方面的经验和积累,以及先进的原子滤光、激光光谱和微弱信号检测等技术,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该系统已探测到南极中间层顶区大气温度和三维风场,填补了我国极隙区中高层大气探测的空白,有利于我国对南极气候变化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