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机器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情况下,餐饮传统行业逐渐焕发第二春。 “机器换人”所带来的“餐饮无人化”、“餐饮智慧化”,不仅让行业日渐摆脱了人力成本大、工作效率低、利润回报少的困顿局面,而且也让餐饮机器人受到行业企业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青睐。
对于餐饮行业和企业来说,机器人基于自身特性本来就具备三方面的价值。其一是机器人依靠自身名头和吸睛外观,能带来极大流量;其二是凭借端菜、炒菜、送菜等实用功能,以及语音、动作等人机交互,能给顾客带来优质服务体验;其三则是通过 “机器换人”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这些价值成为推动机器人在餐饮界落地的重要原因。而在去年疫情的影响之下,餐饮机器人发展更是迎来了新一轮机遇。在疫情下,由于无接触需求的释放,以及招工比较困难,很大一部分餐厅开始使用机器人进行基础的送餐、点餐、收银等工作,机器人在餐饮界的商用进一步普及。
在此背景下,据行业专业机构数据分析显示, 2017 年,中国送餐机器人市场规模还只有 0.2 亿元, 2019 年已达到 2.2 亿元。与此同时 2020 年更是迎来增长高峰期,预计在 2025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150 亿元。届时,餐饮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占比将提升到 10% 左右,成为产业发展全新支撑。
不过,虽然前景可期,但餐饮机器人发展还需不足短板,有序推进。尤其是在环境适应性、用户体验性和外形美观度方面,餐饮机器人还需进一步提升,满足市场发展需要。除此以外,因为经常与食品打交道,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也需要有所关注,相应的食品卫生与安全保障措施也需尽快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