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就是场持久战,想要通吃,需要很多的人力财力脑力和政府关系支持。
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大公司开始涉足到农业行业,包括阿里、腾讯、华为、海康威视、大华、华三等与农业看似不相干的企业,开始与海吉星、中化、地利、中农批等农业老手争抢地盘。
农业和工业中的某些细分行业将是未来的蓝海,IT企业也势必一拥而上,期望改造和变革。但对于农业,这些企业最好的策略还是并购,毕竟不熟悉的行业还是让专业的熟悉的人来突破。
然而这些新贵,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依靠线上的信息化和物联网设备进行赋能,而不是利用自身的管理理念、销售渠道、品牌意识来真正为农业服务,这也导致他们只能挣政府和国企的钱,中小企业就被无情忽略。连云计算、大数据等IT技术提供商都在往中小企业拥挤,农业又大部分产能来自中小企业、个体户、合作社。
因此,我提出以下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将充分发挥即将涉入农业的上市企业的全面价值,这部分上市企业无外乎硬件设备企业和IT企业。具体理论框架按照养殖业和种植业区分,且涉及多个对象,后续会按照每个对象输出其理论框架。 最终还是期望这些理论框架,能够在有识之士处变成实践框架。
一、养殖业商业模式理论框架
养殖业商业模式如下图所示, 具体的首要核心是贸易,我将农业商业模式的根本问题定义为贸易 ,这也是我对订单农业情有独钟的原因,也是美菜、宋小菜、盒马生鲜等线上平台存在的意义。
次要核心是政府 ,中国政府无论是在贸易侧、生产侧还是产业服务侧均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政府的支持,很多工作会容易的多,既有政绩又有资金出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主营业务会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概念相结合。
最后的重心 是上市硬件或软件公司自己的能力,该能力是促进贸易和政府发挥角色价值的基础。
养殖业商业模式,按照下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起始点
起始点是作为商务主体的上市硬件和软件公司,依托自身的能力,构建起整个生态体系,其能力不乏监控设备、RFID标签设备、物联网设备等硬件技术,软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时监控管理等软件技术,还包括方案规划、战略咨询、管理体系等管理技术的输出。
2. 第一层
起始点优先服务的对象是 县域养殖龙头企业 。并为生产龙头企业提供生产过程监控、销端视频查看、生产决策分析、全程追溯、品牌增值和数据融资服务。具体如何实现以上内容,我不就展开了,欢迎和我讨论交流。
除了从生产、品牌、融资之外,还能够在 销售侧服务养殖龙头企业 ,帮助其建立强大的销售渠道。同时为其下游买方提供全程追溯服务,养殖类的追溯至生产厂家及部分的生产过程,具有可行性。
并在渠道扩展、厂商直销和物流配送方面为养殖龙头企业赋能,当养殖龙头企业具备市场销售部门时还能为其部门提供品牌营销、会员服务的等增长营销策略,提供信息化软件为支撑。当企业有信息化支撑后还可直接对接盒马鲜生等生鲜新零售。
扶持完县域的龙头企业后,就需要将经验赋能给合作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合作社及农民生产共同体。龙头企业拿到 农业补贴 ,将自身经验 经验赋能 给和合作社;在产能不足时可向合作社进行 养殖托管 ,托管过程中需要应用软件和硬件做监管;养殖托管降低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解决合作社的销路问题并出具品牌。
农民依托合作社的形式,与龙头取得联系,农民不直接与龙头企业相关联,养殖大户除外。
第一层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县域龙头企业的塑造,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形成养殖生产共同体,并全程软硬件可控,最终带动县域经济及乡村振兴的经济振兴。
3. 第二层
第二层是其政府为主导的。切入点的是政府的农业补贴、监管以及对农民/合作社/生产龙头企业的政府服务,并能够形成当地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的三产统筹县域发展。以补贴、监管和服务首先驱动生产龙头,再者促进当地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与生产龙头企业的互动,当地出品当地优先消化,共同对外输出,共同维持构建的县域品牌。
第二,以政府为主导,将本县域的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与生产龙头企业的往外推,以政府进行政府背书,上市企业提供软硬件的技术背书,与外地的加工企业、中高端市场、生鲜新零售平台形成 跨地区的产销联盟 。县域政府甚至还可以为 生鲜新零售平台 提供土地资源,以便引其入驻,拉动当地品级,并由这些上市企业提供全面的软硬件支撑。
第三,政府针对当地的六项业务中也可以发挥上市企业价值:
从第二层到第三层之间,上市企业主要需要帮助政府与第三层的个体取得深入合作,以便以县域为统筹与销地形成跨地区产销联盟,并由上市企业提供真实全链路数据
4. 第三层
第三层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含加工企业、中高端市场、生鲜新零售,以及2B和2C市场,上市企业不需要直接插手消费侧的贸易,只需要为他们撮合产销联盟并适当提供软硬件,为产销联盟做监管之用,同时针对2B和2C市场上的互联网企业,还能够提供配送监管服务。
服务服务以服务收费,或者是服务免费,硬件收费方式,绝不能踏入交易,在合作过程中强塞入合作伙伴还是可行的。
二、种植业商业模式理论框架
种植业的商业模式类似与养殖业,不同之处是,种植业龙头企业因为种植产品价格普遍较低的原因是很少会有营销部门的,当然这个也需要跟种植的品类相关,因此将本地贸易企业作为服务主体,上市公司可以为本地贸易企业提供损耗计算、市场情报、标准作业监控、财务可视化、冷库仓储、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使其成为贸易龙头企业,为县域经济争光。同时为养殖龙头企业提供的物流配送改成冷链物流,全国范围内的跨幅更大。
三、结论
要做养殖业和种植业方面的上市企业,大的商业模式只有他们能做,因为除了需要技术资源外,还需要资金资源、人际资源、管理资源,投入大时间久。后续文字介绍小的商业模式,一些是个人能做的,一些也是传统的软件和硬件企业能做的。
农业就是场持久战,想要通吃,需要很多的人力财力脑力和政府关系支持。
农业是不能打一枪就跑的项目制,是需要去探索思考的运营制,不但要线上软硬件服务,更渴望线下渠道、管理技术、资金、政府补贴、品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