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不只是比特币,比如,区块链还可以用来打假。在打假领域,区块链有其技术领先之处,但是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
在最高领导层定调之后,眼下的区块链正红得发紫。
一提起区块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还是比特币。
不过作为一门底层技术,区块链可以应用的范围远远要比比特币广泛得多。对此,人民日报官微发文称:
区块链不等于比特币,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区块链还有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版权保护等诸多应用领域。
本文中,我们就来简单谈谈区块链在比特币之外的一个应用——打假。
一、假货泛滥的根源
假货泛滥问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大难”。
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假货问题如影随形,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从19世纪末的德国到20世纪中叶的日本,再到近些年的我国,都经历过类似的假货横行时期。虽然世界各国都在打假,但仍然难以根治这一顽疾。
近些年,诸如山寨手机、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新闻报道屡现报端,而近几年的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与拼多多假货门的密集爆发,则不断地将假货问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倘若放眼全球,我们会发现任何国家的假货泛滥问题都颇为严重。公开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上万亿美元价值的假货流动,占全球GDP规模的2%。
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
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要有二:
1. 利润驱动是假冒伪劣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根源
对于商家来讲,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自然成了最佳途径。
相对于优质商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所花费的成本要低很多,利润更为丰厚。于是,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无论是厂商、批发商还是零售商,都有着较大的动机去制售假货,牟取暴利。
2. 市场信息不对称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生存环境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的对象或内容所掌握的信息不尽相同,进而造成交易双方所处地位的优劣之分。
“买的不如卖的精”,通常都是卖方比买方掌握更多真实信息,故而倾向于将次品当作正品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往往无法准确分辨商品的优劣,只能按照市场价格来进行交易。
如此一来,消费者会更容易逆向选择次品而不是正品,久而久之,次品就会逐渐占领市场并取代正品,这便是著名的“柠檬市场理论”。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只是正品和赝品层面。如果涉及到食品与医药领域,那么这种假货带给人们的损失就不仅仅是金钱那么简单了,很有可能连健康与生命都将受到威胁。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打假手段,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二、区块链将赋能商品打假
某种意义上,假货泛滥有市场失灵的因素在,故而很多人都更多地寄希望于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治理。
不过,事后处罚终归不如事先预防。正所谓“源不塞而水自流”,打假需要标本兼治,既要截流,又要堵源。而依靠技术手段来在源头上进行整顿,并使得商品的流通过程有迹可循,也便成为了打假的重要抓手。
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所有人带来了一把解题之匙。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由密码技术、共识机制、点对点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等多种核心技术体系高度融合(结合)形成的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其本质是一套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
引用人民日报的总结,区块链具有如下特点:
凭借上述技术特点,区块链有效地把各个机构和个人映射到虚拟世界,汇集世界上不同人群、不同权利群体的共识,实现了价值的全球实时流动,并正在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
同样地,这些特点也可以使区块链完美地契合到零售商品防伪溯源的场景之中,并为打假赋能,具体而言:
1. 基于不可篡改的商品信息,解决信任问题
与传统方式不同,区块链凭借其特有的去中心化存储模式,彻底摆脱了对某个组织或个人的依赖;同时,所有上链的信息都公开记录在“公共账本”上,数据也都被盖了“时间戳”且不可篡改。
这就相当于零售商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售后的各个环节,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被真实永久地记录在链上,零售商、经销商、物流服务商、品牌商与消费者,甚至包括政府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内的各方人员都能追踪得到,从而解决了传统技术无法攻克的信任问题。
2. 全程实时溯源各种商品信息
本质上讲,溯源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其基础正是零售行业商品市场流程化生产与流通的模式。
对于商品来说,从原材料源产地出发,经过一道道工序生产加工出来,相应的信息流也便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地点的变化不断更新并被记录下来。
而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刚好迎合了这一场景:
将数据做成区块,依托密码学算法生成私钥防止篡改,加盖时间戳并将区块按照时间顺序连接成链,其结果便是区块链内所有信息都可以做到实时追溯。
3. 有效遏制造假行为
信息与数据一旦上链,就不能被随意篡改。
于是,各种商品在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如果被要求所有环节的信息都要记录在区块链上,那么商品的唯一性便可以确保。此时,种种造假信息便无法进入区块链中,这将很好地遏制造假行为。
此外,区块链还可以显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区块链上的信息共享,可以让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实时传递、核实与分析,进而有效解决多方参与、信息碎片化与低效的重复审核等问题。
区块链在商品防伪打假上的应用已不是理论层面的设想。事实上,该应用已付诸实践,国内外都有不少成功案例。
例如,英国的一家软件初创公司Provenance已经成功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对在印度尼西亚捕抓、并运送到日本餐厅的金枪鱼的全程追溯;在日本,消费者通过扫描超市中每一个金枪鱼罐头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里面的金枪鱼在何处捕捞、由谁认证、在何处被制成罐头,每一步骤都有不可更改的时间戳证明。
不过,在区块链的应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比如,区块链只针对“上链”之后的数据起作用,可是如何能够确保“上链”的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呢?毕竟,如果“上链”的数据的可信度无法保障,那么区块链存在的意义也便大打折扣。
而这,也给我们所有的研究人员留下了一道值得思考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