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研发新型应力传感器,可精确捕捉人体“微表情”

应力传感器是把外部机械刺激转换成电阻变化输出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其在人体运动检测、人体健康监测、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中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衡量应力传感器性能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感应灵敏度,另一个是工作形变范围。近日,  南开大学梁嘉杰课题组首次利用了三种低维纳米材料的协同效应,很好地解决了应力传感器中高灵敏度与大工作形变的矛盾,可穿戴设备等应力传感器的性能,可精确捕捉到人体的细微变化。 该传感器可通过简单的、低成本的丝网印刷技术制备。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梁嘉杰教授为通讯作者。


南开大学研发新型应力传感器,可精确捕捉人体“微表情”_医疗科技_健康诊疗


“传统的应力传感器中,如果要实现高的灵敏度就必须利用坚硬的脆性的材料,而想保持大的工作形变范围就需要用到具有优秀柔性或弹性的材料,两者间的矛盾一直成为应力传感器发展的重要难题。”梁嘉杰介绍,由于材料结构的限制,传统的应力传感器难以同时具有高的灵敏度以及大的工作形变范围。梁嘉杰课题组设想能否利用多种纳米功能材料的协同效应,通过在刚性的具有层状结构主体材料中引入摩擦系数低的客体材料来提高主体材料的柔性,以此解决这个困扰科学家很长时间的难题。


基于此设想,梁嘉杰课题组利用三种低维材料的协同效应——零维的富勒烯,一维的金属银纳米线,以及二维的氧化石墨烯,制备出一种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其中,一维的具有线状结构的银纳米线提供优异的导电性,二维的具有片层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提供材料的脆性以及可滑移的层状结构,零维的球状的富勒烯具有润滑性,可以降低材料的内摩擦,使得层状氧化石墨烯可以滑移。同时,该新型的应力传感器可以通过印刷法一步打印成型,具有重复性好,制备过程简单等优势,为实现真正的产品化提供很好的材料基础。


据悉,该课题组已经将该传感器穿戴在人体的不同部位,用于全范围的人体运动检测。“穿戴在手腕上,可以检测脉搏跳动引起的皮肤微小变化;穿戴在颈部喉咙位置,可以检测出声带发声,并辨认不同的音节变化……可以说,这个传感器能捕捉及读懂人体的细微‘表情’。此外,具有大形变的人体关节运动变化也能检测出来。”梁嘉杰介绍。目前课题组正在积极对接协调,推动该应力传感器应用于与人体运动检测和人体健康监测相关的可穿戴设备。


来源:南开大学

10
157
0
33

相关资讯

  1. 1、《心动劲舞团》今日全新版本上线舞团BOSS来袭2982
  2. 2、《青云志》手游约你浪漫一夏双人坐骑惊现621
  3. 3、经验一手掌握揭秘《大圣之怒》人参果之谜3439
  4. 4、详解《圣剑守护》装备进阶一次培养终身受益2756
  5. 5、为什么魔兽世界老玩家尤其怀念六十年代3438
  6. 6、马天宇带队闯幻雪神山幻城手游新玩法上线1808
  7. 7、《全民奇迹MU》跪下叫爸爸牢房奴役之战4618
  8. 8、六大直播平台主播乱斗《欢乐球吃球》937
  9. 9、温情福利周《传世挂机》玫瑰礼盒全新上线1560
  10. 10、《英雄归来》激战正酣特色玩法收获好评2738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