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如珉 编辑|夏添
票补取消不仅引起行业的关注,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回顾:票补时代终结?! 这对于全电影行业都是利好)。
电商平台关心自己的票务份额和市场地位是否冲到冲击,片方关心自己的电影在失去票补后如何吸引观众,院线方欣慰自己的权重有所提升,而普通观众在意的便是票价是否上涨。票补取消终究是利好消息,但中间变化将产生不可避免的阵痛。
最大的问题,便是接下来的政策究竟如何落实,大盘会不会受到影响,观众是否因票补的取消而大量离场。
接下来究竟将有哪些变化
由于最终的确切政策还未出台,因此只能就目前得到的信息做一系列判断。票补在经历了近5年时间的发展之后,终于将要告别,在整个历史大舞台中,它确实有着推动市场发展,尤其是在引导增量市场、低频观影的群体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并不能埋没它的价值。
接下来势必将有很多变化,犀牛君在此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失去票补后票价是否会提升?这里要分开讲,首先是从全国影片的均价上,然后是观众实际消费的价格上。打个比方,比如之前19.9元一张的票,影院按30元来结算,剩下的10.1元由电商或片方来补。如今取消票补后,影院依然按30元来结算,但观众却享受不到10.1元的票补优惠。
最终影片统计的均价不会变化,但观众实际的消费的均价会略有提升,但从整个平均值来看的话,其实没有太多的增长。观众完全不用恐慌票价从19.9元飙升到40元、50元,平均下来可能只有2、3元的的增幅。
况且此次只是针对的线上票补,并未对线下补贴有所禁止,因此影院方、片方肯定会想到对应的办法让票价下来,但只是不能在线上达成而已。
第二,影片“贫富差距”在缩小。在之前,大片用票补+提前预售来锁定场次占得先机,而小片无钱可砸只能被边缘化。尤其是重要档期中,票补锁场堪称无解。如今随着票补的取消,这种“贫富差距”在缩小,市场环境相对更加的公允。
第三,品质更加重要。在票补取消之后,烂片更加没有生存的空间,以往靠砸首日票补换来的“虚假繁荣”如今都不复存在,想靠低价票忽悠首波观众都变得困难,而好电影的发光也会更快。在票价基本统一的前提下,观众明显会对有品质的影片更加青睐,这也是市场更加公允理性的表现。
第四,电商会被冲击,但不会被腰斩,单纯的拿掉票补并不会影响猫眼、淘票票的地位,毕竟培养多年的购票习惯已经形成。正如淘票票总裁李捷所说:“短期对第三方平台确实不利,但长远来看是好事”、“政策会让行业回归内容质量和平台产品竞争。”
如今的猫眼、淘票票早已不是单纯的票务平台,而是带有大量用户流量、观众评分的一个综合性平台,单纯的拿掉票补,会在短期削弱它们的地位,但依然有着在线购票、评分参考等重要的项目,还会是未来主流的购票方式。
第五,传统发行、影院戏份将增加。虽然票补取消不会改变互联网发行的地位,但此消彼长之后,传统发行势必会有所提升。而影院自身的会员卡、APP、优惠券将会有一定的回归。
第六,片方的票补费用该砸下何处?尤其是春节档、暑期档等档期中,在所谓的“5000万票补入场券”离场的情况下,这个钱或许会有部分转入跟影院合作。一旦片方将钱从线上转到线下,无疑对影院有利好消息。
后票补时代
观众会不会离场?
通过以上的几大变化,就能大体的分析出观众在失去票补后的状态:市场整体趋于理性、观众实际的消费略有提升、观众消费电影会更加谨慎和理性、更加注重影片品质。对于行业最大的担心,即票补取消将带走大量的市场份额、导致部分观众离场,犀牛君认为并不会。
当然,从短期来看,影响肯定会有,犀牛君认为票补的取消会影响以下几类群体。
首先是长期依赖于低价票的聪明观众。对于这类群体,在失去了票补之后,观影门槛变高,观影的频次会有一定的下滑。
然后是部分三四线增量市场观众。这类群体的观影基础差、底子薄,看电影并不是刚需,也不是娱乐消费的唯一出口。在抽走票补后,看电影会变成可有可无的鸡肋,观影频次会有一定的下降。
最后是即将发展为增量市场的观众。这个群体是庞大的,他们的观影特点便是,只有遇到爆款,诸如《战狼2》等才会进场;或者在春节档才会进场。这类群体并不能称之为主流受众,看电影更多出于“看热闹”的阶段,价格对他们的选择有一定影响。
汇总起来便是底子薄的增量市场、低频次观影群体等,这个部分的占比并不会太大。任何提升门槛的事,都是一种不破不立,短期的损失换来长久的益处。部分增量观众的流失将导致整个大盘有一定下降,但幅度并不会大。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的主流票仓观众、存量市场、高频次观影者来说,价格并不是影响他们观影的因素。
观众会不会离场最大的鉴定标准,永远都是影片本身造成,如果仅因为这几块钱而导致流失,那么这些人也就无法称之为观众。从9.9元升级到19.9元时,行业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担心,可观众已经给予了反馈,市场份额也并未有下滑。
过去的几年中,观众的成长是多个维度的,他们的见地、审美、对影片的判断能力都在稳步提升,他们在深入的理解,甚至分析影片的情况,从而判断影片是否值得入手。而从市场结果上来看,“烂片见光死、好片有好报”的现象也越发明显,甚至可以说观众被烂片逼迫的越来越聪明。
如今的观影行为,是要付出财力、精力和时间的,观众的每次购票行为都会伴随着其他的消费,因此看电影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对比,单纯几块钱的差距,显然不足以令观众离场,反之,9.9元的烂片也不足以令观众进场。
唯一能令观众离场的便是烂片不断、透支观众的信心。而离开了票补这个保护伞之后,只能更加刺激创作端拿出更好的作品,同时,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这个后票补时代,相反也能检验观众的真正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