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加快推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发展,国产工业软件从无到有,不断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在面向集成电路设计的工业软件,即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方面,3家美国垄断全球,在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工业软件方面,美、德、法3国的公司全面把控。包括芯片制造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对国外高端工业软件形成长期依赖,存在被卡脖子的严重风险。在这些软件领域,发达国家先走了一步,占领市场之后,后进国家进入市场的门槛很高。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和切实准备。
软件产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软件技术和软件人才具有通用性、带动性。软件技术已渗透到几乎所有信息技术之中,软件人才在网信领域的高技术企业中,比重往往超过七成。当前,“软件定义世界”的趋势反映软件技术无处不在,软件人才甚至有“无所不能”的趋势。
软件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成为智能制造业,例如:宝马7系列汽车内置的软件超过2亿行代码,波音787客机中的软件代码超过10亿行。软件正使这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软件也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VR/AR、自动驾驶……
我们主张要重点发展软件产业,把更多资源放到发展软件上面来。中国具备发展软件业的有利条件即体量大发展快的软件产业规模和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
据统计,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56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约6.3万亿元,18年间增长112倍。直到去年,软件业销售额增速还比GDP增速大1倍,达到14%。目前,在全球前10家最大的信息通信技术企业中中国有3家,即华为、阿里、腾讯。
中国是人才资源大国。201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约270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近800万,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约为2亿。在人才资源中,软件人才的比重越来越大,从2012年的418万增加到2018年的643万。
中国在软件开发效率(性价比)方面具有优势。微软Vista系统是特大型软件,有5000万行代码,性价比约2行/100美元,美国一般软件平均性价比约16行/100美元。国内的永中Office是大型软件,有500万行代码,性价比约22行/100美元。这些数据表明,软件规模越大开发效率越低,而且中国的软件开发成本低于美国。中国软件工程师的薪资低于美国,公司能够雇佣更多的研发与工程人员,维持更大规模的人才队伍。
中国2018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基本上反映了软件内需市场实际发展水平,居世界第二位。产业布局较全面,总体情况较好;短板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有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等一批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龙头企业。从业人员来看,数量上略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约占全球的10%。员工平均薪酬2017年为13.03万元,考虑到人员多在北上广等富裕地区,这样的薪酬水平基本位于社会中等。人才创新性相对难以比较,因为没有公认指标,只能根据软件著作权、开源贡献量、双创数量、APP制作量、研发效率、大赛数量等要素大体上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的基本判断是中国软件人才创新性较好,勤奋度很高;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在于工作规范性、团队合作精神、英语水平等。
2012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3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这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1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这警示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提高人口质量,特别是建设一支规模更宏大、素质更高的工程师队伍,推动实现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