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桃疆
如果非要给2018年确定一个主题,可能是“送别童年的一年”吧。
《海绵宝宝》(SpongeBob Squarepants)的创作者史蒂芬·海伦伯格2017年被确诊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即大众通过热闹一时的“冰桶挑战”了解到的“渐冻症”。与疾病抗争一年后,五十七岁的海伦伯格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尽管驾驶证上显示出生日期为1986年7月14日的海绵宝宝,今年已经三十二岁,是个成熟的宝宝了,但听到这样的噩耗大概还是免不了嚎啕大哭、哭成草坪喷灌喷头、哭到吸水饱和。
《海绵宝宝》是美国尼克国际儿童频道1999年开播的长篇动画,是该频道最长也是最长寿的动画片,尽管作者海伦伯格几次三番试图完结这部动画,但和蟹老板同样具有贪婪属性的尼克国际儿童频道并不会轻易放行——《海绵宝宝》如此成功,以至于它构成了尼克国际频道百分之六十的收入,这部动画片就是尼克国际儿童频道的“蟹皇堡”,是它的招牌。
动画片中的海绵宝宝尽管被翻译成“宝宝”,但他的工龄已经相当之长,如果细数动画片中的场景,观众不难发现海绵宝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在蟹堡王工作的状态,而且还经常加班(正因如此,派大星虽然是海绵宝宝最好的朋友,但出场次数和频率都不如同事章鱼哥高)。海绵宝宝连续工作时长高达三百七十四个月,相当于三十一年时间,而他今年也才只有三十二岁。
海绵宝宝的驾驶执照
超长工龄的蟹堡王员工海绵宝宝在工作场合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事故,还要承受贪婪的蟹老板肆意压榨、忍受日常消极的同事章鱼哥冷言冷语的打击、关键时刻冲上一线对抗皮老板的破坏,即便如此依旧每天活力四射、笑容灿烂,堪称所有上班族学习的榜样和典范。
长大之后回头看《海绵宝宝》再细细品咂一番,不难发现《海绵宝宝》中七个常规主要角色设定中,最鲜明的特征分别应对了西方基督教宗教观念中的七宗罪:海绵宝宝对应着欲望、派大星对应懒惰、章鱼哥对应易怒、珊迪对应骄傲、皮老板对应嫉妒、蟹老板对应贪婪、小蜗对应贪吃。当然,这些人性之中沉重的罪过,成就了这些傻乎乎的角色彼此深刻的矛盾,动画的许多笑点其实非常成人,有些甚至更像冷笑话,刻意为之的幼稚表现也容易让人一眼看穿,可角色实在太讨喜了,仿佛什么事情放到它们身上都会变得十分可笑。
矛盾和潜在的隐喻,可能也让这部闹哄哄的动画片显得不那么轻浮,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能从中获得欢乐和感动,喜欢《海绵宝宝》从来不是什么低龄幼稚、让人羞于承认的事。它的粉丝包括已故的大卫·鲍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影星约翰尼·德普、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等等,从播出至今它得了大大小小六十二项奖,其中包括两次安妮奖(动画领域最高奖之一)、两次BAFTA奖、两次艾美奖、八次金球奖和十三次儿童选择奖。
它的社会影响力也非常大。2011年美国三藩市州立大学将新发现的海绵品种命名为“海绵宝宝”,美国非盈利性保守主义福音派基督教组织“关注家庭”(就是美国副总统彭斯支持的拖文明后腿机构)敌视《海绵宝宝》,认为动画片中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互动、蟹老板抚养鲸鱼女儿珍珍等设定,都是在暗中推动同性恋平权运动。
《海绵宝宝》的好笑是所有工作人员汗水与心血管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基尼海滩的设定,来自于创作者海伦伯格本人拥有海洋资源方向自然资源规划与诠释专业的学位,大学毕业之后在奥兰治县海洋学院担任海洋生物学教师,任教期间创造了《海绵宝宝》的雏形。
“海绵宝宝”最开始的名字叫“海绵男宝”(SpongeBoy),由于和卫生扫除用品品牌商标重名,不得已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海绵宝宝》中出现的生物都是设定的海洋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动画片历史上最闹腾的也最“魔音洗脑”的片头曲是故意设计成那样的,原版动画中海绵宝宝魔性的笑声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灵感来源于海豚和海鸥的叫声。
当然这些设定大多并不怎么严谨。比如为了简化形象,章鱼哥只有六条腿且英文名写的还是“乌贼”,而蟹老板则是一只龙虾——蟹堡王餐厅的造型原型就是常见的捕龙虾装置。
蟹堡王餐厅
和喜欢到自己的作品中客串一番的斯坦·李不同,海伦伯格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海绵宝宝》,死讯让创作者的名字第一次在讨论热度上盖过了作品本身。《海绵宝宝》带给人多少欢乐,创作者被病魔带走的消息就多么让人痛心。只叹人间不似比基尼海滩,风浪之后从不染上一丝阴霾。
声明:我们是澎湃新闻文化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栏目官方微博为“澎湃有戏”,唯一的APP叫“澎湃新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有戏”栏目,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发朋友圈请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