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小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拥有强沟通能力的人往往能够轻易化解工作中的一些难题。
在职场最后拼的是什么?除了强大的专业技能,就是人际圈了。
俗话说的话,江湖有人好办事。
很多职场小白在入职场后很头疼交际问题,不知道怎么和长辈处关系,也不知道如何去认识新的职场朋友,圈子约处越窄。
不管在哪里,懂得相处会交际的都吃的开,职场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的打开自己的人际网。
一、人际交往的“四级”论
1. 明确人际交往的对象
如果想要有效开发你的人际关系资源,那么你需要走出一个小误区:
把精力都放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上,忽视和年长者的沟通交流。
我们当然能够理解。
无论从兴趣爱好、生活阅历还是交往的难易度来说,同龄人之间更容易建立起轻松愉快的交往关系;而且与小伙伴建立深厚的友谊也有益于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但我们强调的有效的人际交往对象,是指那些能在短期内带领我们实现经验值翻倍,或者在我们战斗时给予强大支持的后援队伍。
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是职场的强者,他们或者在技能、经验方面带给我们启迪,或者在资源上能带给我们帮助。
对年轻的我们来说,这些强者一般都是公司里的前辈、年长者。
简单地以我们与人际交往对象的年龄差来划分一个级别,大致可分为四级:
比如,对小米来说,在入职初期,可以选择公司里已有数年工作经验的部门前辈,有意识地多与他们接触并向其学习。
通过这层人际关系资源,相信无论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面、维护客户关系的经验方面,还是各种办事渠道上,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人际交往对象的“进阶论”
有些职场小菜鸟可能会在打造人际交往圈的尝试中遇到各种烦恼:
我们不妨结合对交往对象级别的划分,给大家规划一下人际交往的进阶过程。
Lv1:对于年长 5-19 岁的人,我们给予他们“初级导师”的称号。
由于他们完成了由职场新人到经验导师的华丽转变,与我们的年龄差也不太大,更容易对我们的遭遇感同身受。
因此作为人际交往的入门者,我们可以从与他们结识开始。
Lv2:对于年长 20-29 岁的人,我们称之为“中级导师”。
一般这样的前辈都是公司内的技术骨干或者中层领导了,对我们职场新人来说,可以一开始以请教和探讨问题的方式与他们保持接触,在渐渐熟悉之后再寻求进一步交往的可能。
Lv3:对于年长 30-39 岁的人,我们称之为“高级导师”。
他们通常是公司的高层领导,身居要位。
在高级导师不熟悉我们的情况下,如果过于频繁地与之联系并不太合适。
例如小米如果一进公司就常去找总经理,除了无法得到理想的结果,还容易引起公司其他员工不必要的猜忌。
建议在高级导师知悉自己以后,再争取与他们交流的机会。
Lv4:对于年长 40 岁及以上的人,我们不妨称为“终极大 BOSS”。
相信没有人能做到一开始就和比自己大 40 岁以上,相当于自己爷爷辈的公司总裁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吧?
我们建议对他们一方面保持高度的敬畏,另一方面在合适的时候展露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人际协调能力,从而通过中级或高级导师的引荐,使忙碌的大 BOSS 发现你的存在,如此获得与他们建立人际交往的可能。
二、跨越人际交往盲区的入门之道
1. 越过人际交往的盲区
为了避免徒劳的尝试和人际资源的浪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职场新手们常犯的几个错误。
一是在接触时选择了错误的时间。
在他人繁忙期进行联系,受挫的可能性极大。
季节性强的行业中员工的工作量大小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动。
例如对蔬菜配送行业来说,节假日前夕就是最繁忙的时节,在这期间需要与相关人士进行沟通就需要特别的耐心并做好较长等待的预期。
如果需要直接商谈工作信息,建议尽量避免将邀约的时间定在对方的特殊忙碌时期。
例如许多公司会安排在周一上午定期召开例会,而公司的财务人员由于账务事宜在月末一定是抽不开身的,如果没有很好地考虑这些因素,被拒绝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二是选错了沟通与结交的对象。
一种情形是对方未掌握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另一种情形是联系人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决定权。
这两种情况都将导致无效沟通,虽耗费了时间、精力等成本,但未得到理想的效果。
三是沟通技巧使用不当,对话力欠缺。
这方面失败的案例多发生在初次联系对方的时候,因为彼此都不熟悉。
如果用语欠妥,没有让人感受到充分的尊重,或者过于心急,开门见山就寻求帮助,会让对方感觉结交的功利性过强。
还会给今后的交往带来不良的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 人际交往大门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般来说,与人结交没有严格的定式,但我们针对职场人际中以上的“黑色区域”,总结了几点高效的人际协调与结交步骤。
首先,要甄别具体的人选,通俗地说就是在某个领域的关键、核心人物。
例如小洋在市场开发工作中意识到需要加强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了解,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的上下游客户搭建关系平台。
此时可以选取某家市场份额可观的蔬菜供应商的分销人员作为人选。
人选级别的高低不是我们考量的绝对标准,但这个人选应当是我们所需必要信息的享有者。
接下来要注意接触方式的选择,尤其是初次接触时。
对于全然的陌生人(指对方信息库中尚未建立起我方印象的情形),建议采用非对话形式进行联系。
比如邮件或者短信,一方面为下一步的直接沟通给予某种缓冲。
另一方面不直接见面也避免了初识的突兀和尴尬。
同时重要的是,又能间接确认对方是否处于繁忙期、自己此时的交际请求能否得到接纳处理。
再次,我们需要把握直接邀约的时间间隔,根据交往的进程改变行动方式。
一般在发送邮件或短信进行交流 2-3 天之后,可以尝试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预约。
因为有邮件和短信的事先沟通作为情感铺垫,此时我们提及约见会更加自然和周到,也不会让受邀者不愉快。
最后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如果获得了见面的机会,请尽量注意谈话的艺术。
建议以工作话题为主,但辅以个人的问候和缓和气氛的闲谈,始终要保持人际交往基本的礼数,只有这样才能令对方愉快地分享信息并维持与你的交往。
三、以长者为师,择期善者而从之
1. 多看、多听、多问
打破生疏的气氛,从大胆“提问”开始新人进入职场希望尽快融入环境,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多看、多听、多问”。
其中多问无疑是活跃氛围、与大家变得熟悉热络的最佳方式。
这里的“问”,尤以向比自己年长的人请教为最佳。
很多新同事都比较羞怯,一方面自尊心作祟,担心提问会让别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被他人嘲笑。
另一方面害怕提问会打扰他人,令人不满,其实大可不必有这些顾虑。
一来,新手对工作的不熟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向前辈请教问题,反而能给人留下谦逊、勤奋的好学生印象,没有老师会拒绝一个好学的孩子。
二来,人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人的渴望,因此被询问者往往会非常乐意与你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
如果他能从向我们的传授中得到积极的反馈,也会感到满足并更有耐心。
三来,向年长者学习工作经验不同于上专业的补习班,彼此之间并没有费用支付的关系存在,因此实际上这种“教学”更交心,质量也并非用金钱而是用一种“想告诉”的渴望来担保的。
这更值得我们年轻人认真汲取和深刻体会。
2. 从不同长者那儿快速累积各方职场经验
在学校时老师告诉我们,学习没有特殊的捷径,但我们要提醒大家,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大大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这其中,从各位前辈和长辈那里获取成熟的经验便是一条职场中的合理捷径。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把人际交往对象划分了四个等级,根据我们的经验:
关于工作中的技术操作等具体问题,我们建议尽量选择初级导师与中级导师,他们的职位及工作接触面会相对基础,也就对日常操作问题更为熟悉和精通。
就像小洋接到来公司的第一个任务——完成一份对和平小区大中型蔬菜超市进货量的年度数据分析。
第一次接手的他一定有很多疑惑,“如何区分大中小型超市?”“数据分析需要对比几年的数据?”等。
这些问题具体而烦琐,如果不想麻烦直接上司,向同一个部门年龄差距不大的哥哥或姐姐请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关于职业规划等职场道路上的困惑,我们则建议向高级导师和大 BOSS 请教。
虽然他们通常无法回答我们对具体“如何解决”的提问,但他们的阅历能使他们在像说故事一般的叙述中带给我们启迪,进而让我们延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方在蔬菜公司进行入职培训后,人力资源部发给每位新员工一份填写岗位意向的表格。
不同于小洋那样拥有非常坚定的职业方向,小米对此感到非常迷茫,这时不妨找公司的领导谈谈,听他们分享一些自己的职场经验,她将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四、不拘一行以友为媒,开启人生新视野
1. 广泛结交,互相学习、开拓视野
广泛结交,指与人交往不应拘于年龄、身份、地位、行业等的差距。
著名诗人杜甫在诗中也说到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在不同的工作领域、生活环境、年龄层次,大家因为各自的社会经历、知识构成、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产生激烈碰撞,才会给彼此带来思想上的火花。
正因如此,对任何一个团队来说, 最理想的人员构成都是专业上面面皆全。
拿蔬菜配送公司来说。
小洋一进公司就被编入了市场开发部,市场部就是这样一个小团队:
部门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具备统领全局的能力。
高级员工负责监督和指导,具有工作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特点。
比小洋年长的中级员工负责维护客户,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客户资源。
小洋作为初级员工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但年轻人往往精力充沛、积极肯干。
在这样的组合中,成员的许多观念也许会大相径庭,但也正因为这些不同的存在,团队成员才能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彼此提升。
因此,与不同年龄、岗位,甚至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将使自己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方式更为多样化,社会阅历也会加速积累。
相比同龄同业的人,率先跟有着不同生活阅历的人主动接触会更加高效地扩充自己各个方面的知识。
2. 广泛结交,彼此分享、丰富阅历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分担困苦能使忧愁减半,分享愉悦能让快乐加倍。
由此可见,广交朋友并保持与人分享的习惯有助于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这也说明广泛结交是每个人内在的精神需求。
从外部需要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我们与之结交,则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
与不同职业的人结交,让我们能了解到不同行业的运作方式,拓宽知识面。
与不同年纪的人交往,让年长者常葆活力,年轻人深受教。
与拥有不同爱好的人来往,让大家乐于尝试新的事物,享受生活的惊喜。
与拥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沟通,让大家学会移情换位,更好地提高团队的协作力。
以小米结交的范围为例,在蔬菜配送公司工作,与公司内部员工结交,能增进自己对工作的深入了解,进而提高工作能力。
与公司的客户结交,能更好地了解蔬菜配送上下游行业的需求,敏锐地捕捉到新的商机。
与老师一般的长者结交,能在他们的帮助下解除人生道路上的困惑,直接获得工作经验并学会基本的处事之道。
与其他业界的人结交,能了解大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形势,锻炼自己从宏观到微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与爱好迥异的人结交,能拓宽对体育、娱乐、生活、时尚等不同领域的了解,学会更好地享受生活。
3. 不拘一行的交往小技巧
既然已明白广泛结交的重要性,那么具体如何顺利地广泛交往呢?
在这个过程中,交往的关键之匙就是前面提到的学习与交流。
公司的前辈们对于你提出的问题会进行悉心解释指导,这种几乎屡试不爽的交流方法,是职场新人的“特权”。
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比别的做法更好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向前辈请教、与同辈切磋。
与人交往不要担心对方会以为你是一个短见薄识的人,特别是跨行业领域、跨年龄层的结交,发问请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针对跨年龄层,再具体点又可参照前面小节的“四级”论。
而对于跨行业领域,信息的分享、爱好的交流则是结交步骤的主体部分了。
实时新闻、对行业带来影响的新政策,都可以成为交流分享的契机。
再进一步,有了一定交往基础后,个人爱好的交流便可循序渐进地作为增进感情的谈资了。
小洋对蔬菜的种植感兴趣,结交的对象里有建筑行业的从业者,那么对于蔬菜的室内种植,也可以成为彼此讨论的话题。
在不拘一行的交流中,既可以了解到自己行业以外的知识,又可以从中找到共通点扩展视野,裨益多多,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