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基本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铁路网。虽然我国铁路网建设速度很快,但眼下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尤其是出行需求。众所周知,我国拥有14亿的庞大人口,每年的出行需求十分旺盛。而在现有铁路条件下,遇到春运等出行高峰期,依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铁路网建设还需完善。
除此以外,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出行观念的不断转变,对于铁路的要求也开始从“有就行”向“还得好”升级。人们更加重视铁路的便捷性、舒适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我国铁路建设也迎来全新挑战。只关注里程数已行不通,未来还需重视性能升级。
13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先进适用、安全高效, 智能高铁 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我国铁路发展晚,速度快
在我国,铁路发展不算太早,但速度却是非常快。短短几十年,我国铁路就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急速转变,并且与时俱进的建设了更为发达的高铁网。近年来,我国对铁路发展更是大为重视,先后进行过多次规划,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全球里程最长、覆盖最广的铁路网。
据国铁集团此前发布的消息,截至今年7月,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4.14万公里,其中高铁3.6万公里。而根据2006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铁路网要达到17.5万公里,高铁网达到3.8万公里。可以说我国的实际速度已远超预期,提前达标指日可待。
不过,虽然我国铁路网建设速度很快,但眼下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尤其是出行需求。众所周知,我国拥有14亿的庞大人口,每年的出行需求十分旺盛。而在现有铁路条件下,遇到春运等出行高峰期,依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铁路网建设还需完善。
除此以外,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出行观念的不断转变,对于铁路的要求也开始从“有就行”向“还得好”升级。人们更加重视铁路的便捷性、舒适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我国铁路建设也迎来全新挑战。曾经一昧只关注里程数已行不通,未来还需重视性能升级。
规划提出未来目标
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要如何规划铁路的发展呢?如何通过铁路建设打开交通强国的通道呢?近日,我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向我们展示了未来铁路发展的新蓝图,并开启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征程。
据悉,《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铁路未来30年的发展目标,首次提出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并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为实现这两大目标,《规划纲要》提出了11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十分明晰。
其中,《规划纲要》重点提及,到2035年要建成广泛覆盖的普速铁路网,以及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其提到,2035年我国铁路网要达到20万公里左右,高铁达到7万公里,并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完成高铁通达,进一步完善铁路网。
其次,《规划纲要》还强调要率先建成智能高铁,加速实现智慧铁路。根据《规划纲要》内容,未来我国要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建立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铁技术标准等成套关键技术体系。此外,还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技术等升级车辆、道路,提升服务。
发展智能高铁和智慧铁路的关键
纵观整个规划,我们发现与以往其它规划明显不同的点,无疑是提出了智能高铁和智慧铁路的建设。智能高铁和智慧铁路是满足现代化铁路需求的必由之路,发展智能高铁和智慧铁路不仅是在推动铁路建设的升级,同时也是在抢占未来铁路竞争的高地。在此背景下,其发展至关重要。
而加速智能高铁和智慧铁路发展,未来离不开三大技术。其一便是北斗导航;其二是5G技术;其三是自动驾驶。北斗导航为智慧铁路发展提供了精准定位、自主导航的基础,而5G则提供了铁路联网、车路协同、人车交流的重要支撑,除此以外,自动驾驶更为直观的加速其 智能化 。
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北斗导航的组网工作,北斗导航正迎来商用加速的阶段,这为我国智能高铁和智慧铁路发展带来福音。与此同时,我国5G基站也越建越多,5G网络覆盖越来越完善,5G融入铁路指日可待。唯一需要努力的或许是自动驾驶,安全性和技术上的限制还有待突破。
在不久的将来,具有高科技功能的智能高铁和智慧铁路,必将给人们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和体验,客货运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对新基建等机遇的把握,率先实现在智能高铁和智慧铁路上的布局,完成攻坚。届时,人们将切切实实感受得到智能高铁和智慧铁路新时代的到来,并亲身感受高科技魅力和实效,由智慧铁路所带来的美好体验也必将得到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