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将通过“撩妹”七课时,分别从一个“该做”,一个“不该做”,一个“原因”来解析,产品与运营怎样“撩”用户。enjoy~
这个问题思考来自天天问在七夕节的[四点一问]: 第190期|做产品和运营,不会撩妹怎么行?
首先,这个问题问的好(又有一波单身狗默默吃了狗粮)。
产品和运营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岗位,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是决定产品好坏的唯一标准。然而,怎么去“找妹子”“撩妹子”“牵手妹子”再到“爱”真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产品与运营岗都需要接触到老板、团队、用户,除了需要专业技能水平,还要高超的情商,这个年代情商很重要。
一、成为“撩妹”高手只需七节课
以下将通过撩妹课程 一个“该做”,一个“不该做”,一个“原因” 来解析,产品与运营怎样“撩”用户:
撩妹第一课:迎合大众(背景)
作为人这么一个个体单位,经过数年累月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也通过人之间的沟通接触了解到男女之间的种种不同,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一个人对于异性/性追求的某些 “执念” ,是受于孩童时代的某些因素影响,如从小在父亲羽翼下成长的女生,可能会对异性更倾向于父亲给到的那份感觉。
首先要开始做产品,第一步肯定要调研现今社会用户的喜好 (了解现在妹纸的喜好与话题),结合社会大背景去了解当下用户,或者某一用户群的所想所思。
撩妹第二课:才能学识(内容)
才华很重要,现代社会确实是看脸的时代,但是多得是“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非要靠才华 ”的人。很多妹纸虽然也爱空皮囊,但是一相处就会发现那个人其实很无趣,归根结底是“肚子里没墨”。
产品也是如此,用户可能会被你某一设计或者营销活动所吸引,进而接触你的产品,但是产品本身内容空乏,也并不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想而知不是人家变心了,而是你留不住人家的心。
撩妹第三课:梳妆打扮(设计)
第一印象原则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从心理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印象确实在别人心里奠定了你是否值得交往、是否是好人、是否值得信赖等等重要因素 ,正如一款产品要走进市场,首先要学会打扮好自己,善于包装自己。哪个妹纸会看上一个,头发几年没洗,衣服几月没换,胡子好几周没剃?如果有妹纸看上这种的话,对不起,我想说你的眼睛是24K纯金的吧。
用户也是很挑剔,他们也会选择颜值高的产品,谁喜欢手机里装一大堆low格的app。
撩妹第四课:主动出击(活动)
正如就像想抓住女人的心,就先抓住女人的胃道理一样。通过慢慢地接触,可能双方都有基本的了解,这时候你还傻傻愣着,那你就等着过双十一吧。可能时不时自己动手做几道小菜,时不时自己亲手制作什么礼物,时不时给他/她一些惊喜,这样好感不就慢慢起来了吗?
撩妹第五课:巩固情感(互动)
撩妹是一个过程?NO!是一个结果?NO!
是一个长期的社交活动,你终于通过以上种种追到女神了,然后怎么办?回去继续玩你的单身狗游戏吗,等你回头会发现,真的变回了单身狗。 感情需要维系,更需要巩固 ,指不定某一天就有一个更优秀的人(或产品)出现在他/她面前,你猜他/她会如何选择?
撩妹第六课:及时纠错(修正)
即便是伟人,也不免会犯错,产品也是人想出来的,可能在设计、开发、运营的某一个环节会发现产品中存在错误或者对用户不好的东西,这时候你是选择视而不见吗?比如你经常抽烟喝酒,甚至还经常通宵打麻将,引起另一半的强烈不满,这时候你选择忽视他/她的感受,还是尽早改正呢?
撩妹第七课:升华感情(迭代)
升华感情是一个很重要的point,“情”这种东西很怕时间,时间一长就会觉得日子乏味,每天只为柴米油盐而折腰,这时候就需要一些G点来作为感情的调和剂(想歪的自己面壁),用户的胃口也是与时俱进,产品更不可以原地踏步。
以上通过7个课程来分析产品与运营如何“撩”用户,最关键的点还是“用心”。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产品,用心去做的产品都能被用户所感知,都能被用户所传播。
二、产品中的实例
现在的产品应用真是包罗万象,用户大可以各取所需,但是用户的基本需求也无非就那么几种。会撩用户的产品与情商低的产品,其作用与带来的价值真是天壤之别,接下来让大家看看本人接触的会撩的产品:
我见过会撩的产品:
除了以上的app其实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形式上其实还有一种绝对吸引用户的: 就是用钱撩你 (各种活动各种现金奖励),不过这种方法要慎用,虽然没有钱解决不了的用户量,但是走心和“走肾”还是有所区别,望各个产品与运营“自爱”。
作用: 通过各种行为撩用户,让用户形成对你产品的依赖,甚至肯为产品买单。在用户内心形成认知,产品的存在价值也就被用户所赋予了。
总结
撩妹技巧与产品撩“用户”技巧的顺序略有不同,但是本文中心思想在于产品与运营如何“撩”住用户 ,拉新、存活、促活跃方法论已经贯彻到课程中,就不再做解答了。
本人曾翻阅过心理学与情感心理学相关书籍,参与相关的社交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曾担任相关运营岗。
以上是结合产品思想为大家提供的“撩”用户套路。(注意:作者并不是老司机,想上车需谨慎!)
希望该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日后我们再解析关于用户需求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