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教给我们的道理

原标题:票房教给我们的道理

票房教给我们的道理_娱乐产业_娱乐八卦


【市场敏感】

是否就只能以票房论英雄?答案当然是未必。

魏敏

春节档电影大战越来越扣人心弦。陈思诚与贾玲两位知名艺人转型的导演“票友”,最近用两部贺岁片票房教我们做人。前者一部口碑两极分化明显的疑似“烂片”《唐人街探案3》,后者一部口碑大选《你好,李焕英》票房均已过40亿元,且仍有后劲。几部唐探系列影片的助攻之下,陈思诚竟然一举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位百亿票房导演。而贾玲也凭借导演处女作,“悍然”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两部贺岁片电影背后或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在资本市场更是掀起一阵狂飚。

众所周知,与去年同时段被疫情深创的电影票房相比,今年几部大卖的贺岁片可谓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国家总体疫情防控得力,一二线大城市就地过年氛围浓厚,影院人气比平常还要旺,票价据说也没客气,一个字:涨。艺人导演背后的娱乐团队提前精心策划,电影无缝对接。《唐人街探案》是一条鱼吃到尾,愣是靠悬疑+插科打诨走量,虽“烂”犹荣,据说《唐探4》已开始筹备。《你好,李焕英》可视作之前贾玲同名口碑小品的加长版,打出母爱这一永恒主题,情感真挚。辅以国民好感度名列前茅的王宝强、沈腾、陈赫等明星或倾情出演,或友情客串,这让实际上今年春节之前就没进过电影院看过电影的很多人,哪里能按捺的住?看似陈思诚与贾玲的运气,也是天道酬勤。

自然,看到陈思诚与贾玲荣登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男、女导演,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要替“贺岁片之父”冯小刚、“国师”张艺谋、陈凯歌等名导唏嘘不已,也替宁浩、曹保平等新生代导演察觉到一丝惊恐,谁能想到率先登顶的不是几个老对手,而是半路出家、演而优则导,甚至纯粹过来玩一把的“票友”。要知道冯小刚导演生涯迄今,拍出近40部电影,累计票房也不过50亿。不难想象这些位名家看到今年几部贺岁片相关数据后的感受,是否会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但是,是否就只能以票房论英雄?答案当然是未必。犹如即便唐探系列历年来一路爆红,架不住有人看五分钟就会感到生理不适,觉得时间被浪费,智商被羞辱。而冯小刚的《温故1942》即便票房惨败,也有人目不转睛,黯然走心。一些在当下看来热闹非凡的影视作品,将来可能少人问津甚至被归入垃圾类,一些在当前不被人注意到的作品,将来也可能被视为教科书般的经典,让人一再回味甚至翻拍致敬。

另外,导演个人的努力还是要结合历史的进程。有人专门查阅过相关历史数据,1995年-2005年这十年全国票房一直在10亿元-20亿元这个区间波动,从2006年开始急剧拉升,到2019年已经是642亿,增长了40-50倍,深圳房价都难望其项背。那么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年代的商业电影导演,在1995年-2005年获得的票房回报,和2010年-2020年获得的票房回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也差距明显。倘若就此得出1995年-2005年这十年间的导演要弱于2010年-2020年这十年间的导演水平,恐怕谁都觉得不靠谱。也就是说,包括电影行业在内,不少行业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可能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契机下就突然爆发了,这当中自然会有陈思诚与贾玲这样的幸运儿,但也少不了冯小刚、张艺谋们的沉淀。拉长时间周期去看,后者持续输出好作品的能力也许要更胜一筹。

(作者系上海立信与会计金融学院教师)

票房教给我们的道理_娱乐产业_娱乐八卦


【市场敏感】

是否就只能以票房论英雄?答案当然是未必。

魏敏

春节档电影大战越来越扣人心弦。陈思诚与贾玲两位知名艺人转型的导演“票友”,最近用两部贺岁片票房教我们做人。前者一部口碑两极分化明显的疑似“烂片”《唐人街探案3》,后者一部口碑大选《你好,李焕英》票房均已过40亿元,且仍有后劲。几部唐探系列影片的助攻之下,陈思诚竟然一举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位百亿票房导演。而贾玲也凭借导演处女作,“悍然”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两部贺岁片电影背后或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在资本市场更是掀起一阵狂飚。

众所周知,与去年同时段被疫情深创的电影票房相比,今年几部大卖的贺岁片可谓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国家总体疫情防控得力,一二线大城市就地过年氛围浓厚,影院人气比平常还要旺,票价据说也没客气,一个字:涨。艺人导演背后的娱乐团队提前精心策划,电影无缝对接。《唐人街探案》是一条鱼吃到尾,愣是靠悬疑+插科打诨走量,虽“烂”犹荣,据说《唐探4》已开始筹备。《你好,李焕英》可视作之前贾玲同名口碑小品的加长版,打出母爱这一永恒主题,情感真挚。辅以国民好感度名列前茅的王宝强、沈腾、陈赫等明星或倾情出演,或友情客串,这让实际上今年春节之前就没进过电影院看过电影的很多人,哪里能按捺的住?看似陈思诚与贾玲的运气,也是天道酬勤。

自然,看到陈思诚与贾玲荣登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男、女导演,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要替“贺岁片之父”冯小刚、“国师”张艺谋、陈凯歌等名导唏嘘不已,也替宁浩、曹保平等新生代导演察觉到一丝惊恐,谁能想到率先登顶的不是几个老对手,而是半路出家、演而优则导,甚至纯粹过来玩一把的“票友”。要知道冯小刚导演生涯迄今,拍出近40部电影,累计票房也不过50亿。不难想象这些位名家看到今年几部贺岁片相关数据后的感受,是否会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但是,是否就只能以票房论英雄?答案当然是未必。犹如即便唐探系列历年来一路爆红,架不住有人看五分钟就会感到生理不适,觉得时间被浪费,智商被羞辱。而冯小刚的《温故1942》即便票房惨败,也有人目不转睛,黯然走心。一些在当下看来热闹非凡的影视作品,将来可能少人问津甚至被归入垃圾类,一些在当前不被人注意到的作品,将来也可能被视为教科书般的经典,让人一再回味甚至翻拍致敬。

另外,导演个人的努力还是要结合历史的进程。有人专门查阅过相关历史数据,1995年-2005年这十年全国票房一直在10亿元-20亿元这个区间波动,从2006年开始急剧拉升,到2019年已经是642亿,增长了40-50倍,深圳房价都难望其项背。那么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年代的商业电影导演,在1995年-2005年获得的票房回报,和2010年-2020年获得的票房回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也差距明显。倘若就此得出1995年-2005年这十年间的导演要弱于2010年-2020年这十年间的导演水平,恐怕谁都觉得不靠谱。也就是说,包括电影行业在内,不少行业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可能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契机下就突然爆发了,这当中自然会有陈思诚与贾玲这样的幸运儿,但也少不了冯小刚、张艺谋们的沉淀。拉长时间周期去看,后者持续输出好作品的能力也许要更胜一筹。

(作者系上海立信与会计金融学院教师)      



54
91
0
53

相关资讯

  1. 1、我理解的运营797
  2. 2、中高级产品经理入职新公司,首先做什么?792
  3. 3、静香和大头儿子走红背后,该如何打造热点事件的万能公式?4528
  4. 4、杀入在线教育准蓝海的4种路径66
  5. 5、抖音:让用户产生关注行为的5大动机4633
  6. 6、为了撬动用户增长,我们该怎么做裂变?481
  7. 7、瑞幸咖啡:换一种玩法的三级火箭4976
  8. 8、拼多多“人货场”的优势,才是友商焦虑的重点617
  9. 9、蓝V运营机制实践案例分享:没有专业团队,企业该如何自运营抖音号?2610
  10. 10、三个阶段,看用户留存的不同需求3506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