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魏璎珞和皇后达成和平协议为节点,《延禧攻略》的主线剧情事实上已经结束。最后三天的剧情,只不过是狗尾续貂。在余下的六集里,袁春望将成为事实上的男一号,在主角都不想再闹腾的背景下发挥“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搅动作用。同时,一批演技青涩的皇子们也将走上前台,你还没分清楚谁是谁呢,就该正式大结局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延禧攻略》,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爽剧”。其实这只是思维惯性。“爽剧”的糖衣只坚持了二十七集就消融了,后面四十三集的内核,是“丧剧”。
魏璎珞感谢老天助其复仇成功
《延禧攻略》的“爽丧分界线”就是第二十七集。在这一集,魏璎珞主角光环开到最大,借助天雷劈死了裕太妃,为姐姐报仇成功。从那以后,魏璎珞进入辛者库、魏璎珞与傅恒被迫分手、纯妃黑化、尔晴黑化、娴妃第三次黑化、富察皇后轻生、明玉轻生、傅恒可能马上也要永别了……青春散场,魏璎珞高处不胜寒。虽然珍珠也是长春宫的旧人,但她无法承载长春宫的记忆。
每一部剧都需要虐心的情节,但满仓大兄弟之所以选择用“丧剧”而不是“虐心”来概括《延禧攻略》,并不是标新立异。 我对丧剧的理解是:当希望与绝望同时摆在眼前时,丧剧会主动拒绝希望,选择绝望。
富察皇后轻生前还在惦记魏璎珞
富察皇后的去世,是《延禧攻略》展露丧剧内核的最典型案例。富察皇后在几乎万念俱灰之际,还在期待魏璎珞的回归。她也不知道魏璎珞有什么法力能助她走出低迷,但她迫切需要看到这位主心骨。可是,富察皇后没有等来自己的希望,却等来了尔晴爬上龙床的消息。这个消息,直接把富察皇后送上了黄泉之路。
该来的魏璎珞没来,不该来的尔晴却来了。这是《延禧攻略》第一次在希望与绝望之间,主动拒绝希望,选择绝望。站在历史题材的角度,富察皇后的去世方式背离了史实。站在现实主义的角度,尔晴的最后一击又剥夺了希望。这是一种双输的处理方式,却只是一连串丧剧情节的开始。
明玉准备自尽
明玉的轻生,复制了富察皇后去世时的心路历程。尔晴最后压垮了富察皇后,顺嫔最后压垮了明玉。《延禧攻略》又一次拒绝希望,选择绝望。
明玉担心的是自己出嫁了会让魏璎珞感到孤独,又担心自己把病情复发的事告诉魏璎珞会让她伤心。结果,明玉却选择了既让魏璎珞孤独,又让魏璎珞伤心的处理方式——自尽。
从主观上看,明玉轻生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希望在哪里。但从客观上看,明玉的希望依然在魏璎珞身上。只要她把自己的病情告诉给魏璎珞,魏璎珞就会立刻通知海兰察。以海兰察的性格,必然是再次坚定表示,“只要能在一起,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幸福”。这才是现实主义的处理方式,是对明玉的救赎。
玉壶劝解纯妃
以富察皇后为核心,她与纯妃的闺蜜决裂也让人感到无比遗憾。纯妃的黑化是因为与傅恒之间的一连串误会而起,但富察皇后却从未在中间起过什么坏作用,一切都是纯妃身边的宫女玉壶所为。
苏静好自从嫁进宝亲王府的那时起,就应该清楚自己与傅恒之间已经没有可能了。至于她多年以来一直想找个比自己更出色的女子去代替自己嫁给傅恒,就更与富察皇后无关。纯妃即使因爱生恨,她的目标也只能是玉壶和魏璎珞,而不是去加害富察皇后的儿子。富察皇后始终对纯妃亲如姐妹,结果纯妃只是听了娴妃的几句挑拨就跟多年的好闺蜜反目,这是典型的忘恩负义。
顺嫔怨恨傅恒不该救下她
忘恩负义的例子在《延禧攻略》里并非个案,顺嫔对傅恒也是一例。如果说纯妃是因一时争宠之心而将多年的闺蜜情抛在脑后,那么顺嫔则是把傅恒的救命之恩视作是出于要继续押解她入宫的动机。
即使傅恒救下顺嫔真的是出于为了完成押解而必须做出的举动,那么魏璎珞救下顺嫔可真的是实实在在的救命之恩。顺嫔并不知道魏璎珞曾与皇后共同谋划过要联手对付她,自然也不知道魏璎珞救顺嫔的同时也是为了自保。如果顺嫔得知了皇后和魏璎珞之间的全盘计划,那么在她看来——傅恒救她是为了继续押解她,魏璎珞救她是为了不让皇后一石二鸟——也就是说没有人单纯出于善意而去营救顺嫔,这才是顺嫔彻底黑化的理由。
既然顺嫔并不知道魏璎珞救她的全部心思,她就有机会迎来灵魂上的救赎。
顺嫔隐晦说出身世
尽管皇帝派海兰察调查得知,顺嫔入宫前已经结婚生子,但顺嫔在与魏璎珞的最后交谈中,还是隐晦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世——漂亮的脸蛋不一定是好事,一个礼物,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哪儿来的丈夫。
按照原著粉们提供的信息,顺嫔最初只是部落里的一个“人尽可夫的奴隶”。入宫之后她得到的一切,远比她当初的生活更有尊严。如果顺嫔没入宫,而是继续她原来的生活,你想想下场会有多惨。这是其一。
其二,顺嫔尽管是假意接近魏璎珞与其成为闺蜜,但在交往的过程里,魏璎珞除了对她有过一次救命之恩以外,也是真的接受了顺嫔这个新闺蜜。在顺嫔搞事以前,魏璎珞和顺嫔的关系,其实很接近富察皇后与纯妃的关系。顺嫔看到了魏璎珞和明玉之间打破主仆之分的真友情,也看到了魏璎珞放弃争宠之嫌与自己交往,顺嫔的心即使再冷再硬,还捂不化吗?
顺嫔失去了儿子,于是她想报复所有人,但她也有机会迷途知返,成为明玉走后魏璎珞身边的新闺蜜。这两种选择都能站得住脚,但《延禧攻略》又一次拒绝了希望,选择了绝望。
娴妃第三次黑化
从娴妃到皇后,佘诗曼的角色经历了三次黑化:当她只想换钱救弟弟的时候,遇到了高贵妃的阻挠和羞辱;当她想祝贺富察皇后怀孕的时候,却偷听到富察皇后撤走太医导致弟弟身亡的消息;当她为父亲求情成功之后,太后又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棵稻草。
娴妃与富察皇后之间的误会,是《延禧攻略》有意忽视关键细节而造成的。如果当时娴妃能按规矩先经过宫女的禀告再进屋,她就不可能偷听到富察皇后与纯妃的谈话,更不可能只听到一半就走,没听到富察皇后的苦衷。 《延禧攻略》一再推着娴妃走向彻底黑化,却错失了通过娴妃打造一部大剧的机会。
娴妃代理主持后宫事务
富察皇后昏迷时,娴妃曾受太后委托代理主持后宫事务。在太后看来,娴妃提出的新理念要比富察皇后的旧做法更有进步意义。如果能以此为契机,让娴妃放手大干,再让纯妃从富察皇后的闺蜜立场出发,维护富察皇后的旧例,就能让宫斗的格局从“皇帝的选择”上升到“历史的选择”。
按照这个设想,富察皇后没有自尽,而是按照历史在三十六岁时病逝,那么娴妃与纯妃都有机会谋求成为新皇后。娴妃作为改革派,在主张节俭之余力求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纯妃作为保守派,极力维护富察皇后原本已经行之有效的旧例。两派之间逐渐从意见分歧发展为派系争斗。 《延禧攻略》也就从一部传统宫斗剧,变成了一部古装现实主义职场剧。
按照这样的思路,魏璎珞一方面会理解纯妃对富察皇后旧例的坚持,另一方面又会支持娴妃的新举措。魏璎珞在两派之间如何取舍、如何斡旋、如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延禧攻略”。最终,娴妃会在成为皇后之后,因为坚持新政而触怒皇帝,最终被贬入冷宫。这既更加贴近历史,也可以让佘诗曼的角色从野心家的层面实现升华。让观众在“立场不同但各有道理”的纠结中看到人性的交锋和历史的选择,这要比现在的剧情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傅恒最后一次出征前辞别魏璎珞
《延禧攻略》真正让观众看到的现实主义处理方式,就是傅恒与魏璎珞这对昔日情侣之间的后来走向。他们相爱不成,但也没有演变成相杀,反倒在恪守本分的基础上彼此成全,让爱得到了升华。
《延禧攻略》的服装设计,也是本剧的一大看点,堪称“清宫时装周”。满仓大兄弟个人最喜欢的是那几款“高领衫”的设计——富察皇后出席正式场合时经常穿,还有和安公主祭祀活动上的那款黑白配也非常高级。
《延禧攻略》的配乐,几乎可以打满分。如果不是音乐与情节经常因为不合拍而导致突然变调,这部剧的配乐称得上完美。在配乐和情节的完美契合方面,《延禧攻略》尚显粗糙。
演技层面,由于《延禧攻略》设计的内心戏并不多,因此未能充分释放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再加上多个重要角色使用了配音演员,更是让角色的呈现结果大打折扣。这部剧的整体演技,只能说是良好。
《延禧攻略》最聪明的做法,是在无人足以扛剧的背景下,用爽剧情节、高级的服装设计和优美的中式音乐成功抢占了开局。最遗憾的做法,则是未能摆脱宫斗剧“只有黑白没有灰、只有你死我活没有共同发展”的传统路数。 按照百分制综合评定,满仓大兄弟为这部剧打75分。 最后,还是要感谢《延禧攻略》为我们带来的视觉享受和听觉按摩。满仓大兄弟《延禧攻略》系列剧评,到此全部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