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智能制造领域备受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专家表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国内各地正加速布局智能制造,从而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智能化再造制造业格局
10月31日,“2017 SAP智能制造峰会”在宁波召开。当天,由SAP携手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思爱普宁波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双方将以创新中心为平台,搭建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工业4.0创新平台,以帮助当地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升级。
宁波市委副书记陈奕君表示,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示范城市,宁波正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的创新转型,全面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中心的成立,将加速推进宁波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宁波市乃至全省智能制造数字化升级,为宁波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设再添新动能。
“宁波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我们希望能与宁波市政府携手合作,助推宁波制造企业的智能创新发展。”SAP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表示。
“思爱普宁波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坐落于宁波市北仑区。据介绍,今后,SAP将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控股有限公司合作,以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载体,结合宁波特色,孵化创新成果,帮助当地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同时,创新中心还将通过完全云化的端到端数字化云平台及应用服务,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精细化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帮助其实现智能制造创新转型。
宁波与SAP的此次合作只是当前国内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目前,围绕智能制造领域,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多地都在积极布局。例如,上海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1+X”的智能制造发展空间布局,多个区域正在积极抢抓智能制造产业的“话语权”。不久前,欧洲知名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的智能制造项目中心落户上海临港,将围绕智能制造和“工业4.0”前沿技术开展深入合作研究。
打造实体经济新蓝海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重心从互联网、金融等虚拟产业重新回归实体制造业。
在全球制造业都在发展中遭遇瓶颈(资产可用度不高、数据透明度差、工业信息安全问题、生产灵活性差以及持续上升的人工成本等)之时,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日本提出工业复兴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在专家看来,这些计划的核心就是利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来对原有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同时也将催生新的蓝海。目前,美、德等着力推进智能制造的发达国家,均有一批电子信息领域的优秀跨国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比如GE的Predix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西门子的MindSphere物联网操作系统…欧美这些企业已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上走在世界前列,抢占了技术和标准的制高。
我国也不甘落后,2016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明显增强智能制造的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智能制造是未来十年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但‘中国制造2025’要推动的是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级,而非仅仅实现自动化。”华泰证券分析师章诚认为,《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为“十三五”期间智能制造的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互联网化智能制造是未来升级的最优方向,将彻底改变中国制造。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近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上榜项目共97个。从名单显示项目所在地来看,97家企业中有46家来自沿海地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智能制造水平相对领先。
在专业研究机构看来,“十三五”期间我国各地区对“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规模预计将超过100亿元。同时,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销数据持续创新高,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近年来制造业加码智能制造的步伐正在加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3,085台/套,同比增长103.2%;1月-9月工业机器人累计同比增速为69.4%。
专家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最关键时期,推行智能制造已刻不容缓,其中的原因包括,提高用户体验和实现定制化将是制造业未来重要目标;中国人口结构、劳力成本、产品竞争力等决定了传统扩张模式正落下帷幕等。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具备制造业转型的三大升级基础。首先,技术、品牌小有积累,中国企业有望站上“微笑曲线”更高端;其次,C端需求互联网化,推动制造端(Manufacture)互联网化改变;另外,当前制造企业改造升级需求更旺盛,迫切希望提升效率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