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在建的中国最大地下综合管廊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

在建的中国最大地下综合管廊-西安目前正在建设中国规模最大地下综合管廊。管廊全长73.13公里的干支线管廊、182.5公里的缆线,到2020年全部完工。可以应用的传感器有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西安在建的中国最大地下综合管廊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_人工智能_机器人

地下管廊是怎样建成的,将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城区挖出这么个大家伙要费哪些周折?


管廊的诞生历程——先要挖基坑、“穿罩衣”。

西安在建的中国最大地下综合管廊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_人工智能_机器人

按照我国地下空间的利用规范,管廊被分配到的空间一般在地下8—10米深,顶部距地面一般在3—3.5米之间。坑要一层一层挖,每层约3米,挖完一层,就得做好边坡防护。


做防护又分好几步:挂钢筋网、打上土钉,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喷锚,最终给斜坡穿上8厘米厚的混凝土“罩衣”。管廊建成后,混凝土层一般还要拆除、恢复原样。


挖至坑底,就该给管廊“铺床单”了。“床单”关键得瓷实、耐用。“管廊设计施工的关键控制之一,就是防止沉降。”,在基坑底部换填了用石灰与黏土拌和而成的石灰土,足有半米之厚。此外,管廊在结构上还被“切割”为30米一段,中间用3厘米宽、伸缩性更强的橡胶止水带相连。“这样,即便有一段沉降了,也不会‘拽’着相邻区段一起下沉。管廊柔性更强,不那么‘脆’了,抗震性能也更好。

西安在建的中国最大地下综合管廊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_人工智能_机器人

两侧弄利索了,脚底站稳当了,管廊主体就能开始“搭骨架”了——先组装模具,再绑扎钢筋,完成浇筑后,模车再退出——现浇环节与建造房屋差异不大,但因建于地下,防水要求高出不少。“我国地下管廊的设计寿命为100年,我们必须设法让成天‘睡’在土里的管廊少受地下水和湿气的侵袭。”结构本体,采用抗渗性能更好的P8级防水混凝土;凡是施工缝,都用橡胶止水带紧紧“粘”住;管廊的底板、顶板和外墙,也全都要用厚厚的防水卷材牢牢“裹”住。


搭完骨架,管廊主体就算基本完工了,只剩下回填土方等工作。之后,各式管道便能入住这栋宽10.8米、高3.4米的“三居室”了。


目前,我国对铺设管道都有相关标准和细则,比如,天然气、电力、热力管道一定不能“同屋”;又如,虽然热力管道只有0.6米粗,但周边必须留出检修空间、操作距离,至少能通得过一辆运输小车;再者,从高度上看,管廊上部必须留出0.8米的高度,供照明、消防、通风、供电等设备使用。此外,有些空间还要预留出来,以防将来有“新住户”,如目前尚不具备条件的雨污管网,乃至垃圾真空管等。


“探索未知的世界”


一段管廊建成后,给水、再生水、热力、电力、电信、燃气、污水等多种管线就会分批迁至“地宫”,留给地上一片清爽的空间。而到2020年全部完工后,全长73.13公里的干支线管廊、182.5公里的缆线管廊便将如主动脉一般地深植于西安4个行政区内24条道路的地下,昼夜不休地为古都的城市运转提供动力和保障。摄像头实时监控、温湿度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控制、烟感探测感应、无人机巡检……靠着现代科技的帮忙,“长眠”地下的各种管线将很少再被打扰,更不必担心隔三差五被挖出来“收拾”,一个崭新的“无线”古都将出现在人们面前……眼下,随着不少城市逐步意识到地下管廊的重要性,在建、将建的管廊项目也越来越多。最近两年,我国每年开工建设的综合管廊均超过2000公里,到2020年,整体规模有望赶超发达国家。


91
162
0
57

相关资讯

  1. 1、Sanghera科学家利用纳米粒子制造出更安全有效的强激光3493
  2. 2、艾迈斯半导体推出一款集成式微型摄像头模块——NanEyeM2192
  3. 3、科学家研发新方法来创建量身定制的量子位为下一代量子技术铺平道路4057
  4. 4、DRAM演进及详细分类900
  5. 5、​太龙照明2018年净利最高可达6944万同比增长35%1370
  6. 6、NewBanker完成千万级美元C轮融资,将加大教育科技领域的投入1457
  7. 7、原厂纷纷开出涨价单作为下游厂商路要怎么走?4853
  8. 8、华为与香港电讯成立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心开幕投入运营!3021
  9. 9、研究人员发现高压是获得更好光纤的关键2788
  10. 10、这家公司凭什么抢食百亿美元美国仓储物流机器人市场?692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