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之路第四年的再思考

每年的年初我都会强迫着自己梳理过去一年的成长与得失,并规划来年的目标与计划。今年也不例外,以下我将分别从产品工作、公司选择、写作、身体健康与中年油腻几个维度进行一些思考。

产品之路第四年的再思考_便捷生活_职场攻略

01 关于产品工作

去年一个做运营的朋友跟我讲述她换工作的艰辛,我问她:之前的工作中,你做成了什么?

她一直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反复描述自己工作的繁忙和辛苦,还提到自己为项目付出的额外心血。总结下来是,除了开发,其它工作都是她在协调与处理。

我很严肃的跟她讲了这样一段话:你都出来工作三年了,新公司对你评判标准不再是有积极性和责任感就够了,  不是过去一段时间你「做了什么事情」,而是你「做成了什么事情」

所以你需要重点告知对方你在之前的岗位上做成了什么事情?通过哪些方法做成的?这样才能够让对方感知到你的独特价值。

观察下来我这位朋友所出现的问题也很容易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每天被繁忙的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成长与回报。反而  缺少了对一些核心问题的思考,陷入了「战术上勤快,战略上懒惰」的陷阱中。

我认为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之一就是  「定期复盘」,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得失、梳理新的目标,让自我得到迭代 ——自己所做的工作中哪些是有价值和挑战的?哪些只是重复性的执行?重复出现的问题是否有更优的解决方案?最近几个月的成长与收获是什么?自己现在积累的能力是否可以复用与抽离?自己所处行业的趋势是怎样的?等等。

刚做产品工作时,我对自己定的目标是:用三到五年时间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是非常模糊的,互联网也是细分很多行业的,具体要成为「哪个行业」的专家?如何定义「专家」?「量化的指标」是什么?——这些我当时并未考虑清楚。

现在我进入这个行业已经快四年时间了,我对自己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一些认知:我会再用三年时间成为「互联网出海领域」的专家。

这里「专家」的具体指标有三个:

围绕着这个目标,我进一步拆解了年度目标与季度目标。并且决定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向着每一个更具体的目标进行奋斗。

02 关于公司选择

十几年前去问一个大学毕业生:最想去工作的地方是哪里?这个人大概率会回答「去外企」。当时的外企有着高大上的办公环境和丰厚的薪水,吸引着大量年轻人才的聚集。

但现在再问一个毕业生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可能是BAT、也可能是TMD,有几个人会再想着去外企呢?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很难干的过趋势。2010年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往这个领域进行聚拢。

我是2016年开始产品工作的,当时的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市场环境较好,遍地都是新兴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工作岗位。

一次机缘巧合,我在并没有什么产品经验的情况下,顺利开始了产品学习的路程,并成为产品经理。

但是这两年,通过和圈内朋友的聊天以及我个人的一些观察,能明显感受到机会在逐渐变少。

互联网的光环吸引了足够多的年轻人加入,但整个行业增速的放缓使得好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包括我所了解的一些大公司,在面临业务困难时,也会采取解散项目组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进行裁员。

所以我的判断是:  在未来的几年中,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会趋于缓慢,而人才的供给关系也会越来越平衡,这个行业的薪水或许还有溢价,但不会太高。

对于再找工作的产品同仁们,我很建议在选择公司时考虑这两个点:

03 关于写作

王菲在1996年的专辑《浮躁》,在市场方面是失败的,但在音乐性和创造性方面,却是华语乐坛里程碑式的作品。时隔二十多年后的现在去听,仍然会觉得堪为神曲。

《浮躁》是一张王菲完全放飞自我的作品,但是并未被市场所接受,之后的作品王菲基本上会在「自我」与「用户接受度」之间做一些平衡。

讲这个事情是我发现  之前我在写作时会过于  考虑用户的接受度、文章的传播性与阅读情绪体验,而忽略了对我自身的成长性 。当然这种写法很容易在一些相关论坛上获得用户的传播,而且绝大多数人在阅读时注重的是「爽感与情绪」,而非实际的内容。

但坦白的讲之前我所写的针对于初级产品经理相关的文章,对我自身的成长而言是并无太大帮助的。

 反思之后,我将写作的出发点转变优先满足我的个人诉求——提升自我与成长。 比如我现在做的是出海市场,我会定期撰写一些出海相关的东西,这些东西的核心目的就是丰富我的专业知识,从而促使我不断的自省与提升。

04 关于身体健康

应该是从大学开始,我就把可乐当水喝,平均每天1到2瓶。这几年我的牙齿上陆陆续续的出现十几颗龋齿,去年我一次性进行了补齐。但是后来我仍然不知悔改,把可乐换成了咖啡,喝的飞起。

今年胃部持续性的不舒服让我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到网上查了下胃癌的症状,把我吓出一身冷汗。熬了一个多月后鼓足勇气去医院进行检查,还好只是轻度胃炎。但医生已经严重警告我,继续喝可乐和咖啡必然使我的胃炎继续恶化。

25岁之前如何放肆浪都是吃得消的,除了偶尔的感冒之外,身体似乎是疾病的绝缘体。但25岁之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快速得到身体报复式的反馈,虽然我有常年锻炼的习惯,但去年到今年的两次教训还真的是让我有些后怕。感觉每长大一岁,也就离死亡更进了一步。

所以今年开始给自己的健康目标上又加了一条:  戒除可乐(咖啡)、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05 关于中年油腻

我是在小城市长大的,周围都是常年居住在一起的亲戚邻里,出门便是熟人,人际联络是非常紧密的。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其实对人相对会比较开放、热情和坦诚,我也不例外。

工作之后到了大的城市,人际关系一下子疏离了起来,周围的人全是来自五湖四海,缺少共同的成长环境与风俗习惯,人际距离也自然远了很多。

出来工作几年之后,我反省自己的性格变化是:  不再那么阳光和坦诚了 。尤其在处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时,会时常展露出较为阴暗的一面,会拥有一些精致利己主义的思想。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人到中年,我在往油腻、世俗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这是很可怕的。

几年前看《中国最强音》时,身为评委的陈奕迅对参赛选手说过这样一句话:「先到人间看看,再回天堂。」

在大学以前的生活,我认为自己是一直身处「天堂」的,周围的人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学校的教育也更多是教育我看到事物正向、积极的一面,当时的自己也是积极的、阳光的。

毕业之后只身到大城市打拼的这几年,让我感受了很多人性的恶,了解到社会中有各种诡诈、欺骗、诋毁等负面的东西。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我发现自己也逐渐变得消极和负面起来。一段时间内,一些负面的想法可能会在脑海中反复出现,对人也缺少了包容与同情,性格在逐渐朝着负面的方向发展。

这两年我对于「油腻」这个话题进行了持续性的自我反思,我给自己定了这样的几条规矩:

希望数年之后,我是一位成熟、智慧的大叔,而不是一位油腻、世俗的中年男。好了,今年的思考写到这里,希望对小伙伴们也有所启发。

33
61
0
9

相关资讯

  1. 1、威胜信息中标江苏电力3500万元配电终端合同887
  2. 2、对比工业机器人企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两者基因区别在哪4928
  3. 3、光伏市场进入存量时代行业整合成发展的焦点1102
  4. 4、可扩展处理平台Zynq的启动过程2542
  5. 5、5G爆发后的物联网,谁能成为幕后最大赢家?4864
  6. 6、从工业4.0的角度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4920
  7. 7、智能AI助力,加快工业自动化发展奏响“四部曲”3129
  8. 8、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锂电行业影响分析114
  9. 9、5G浪潮还没退,6G来了?3373
  10. 10、开关磁阻电动机是什么20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