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成功移动支付网络是什么?答案是星巴克。每 5 杯咖啡就有一杯是用星巴克 APP 进行支付,星巴克每周处理超过 900 万笔移动支付交易。
当然按实际笔数,中国估计已经是世界移动支付的老大,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首的移动支付,正在从一线城市开始快速向全国发展。从钱方数据可以看到,移动支付对比银行卡交易增长速度非常惊人,在个别商圈已经超过银行卡。而二线城市一样潜力十足,一家连锁餐饮 50 家店一天可以过千笔微信支付。
不过提起移动支付,大家可能更熟悉 NFC 近场支付,这个最近全球运营商喜爱的支付标准,其实早于 2004 年由诺基亚、飞利浦和索尼共同订立。11 年过去了,NFC 的日子并不好过,可以说非常难过:
第一代诺基亚、飞利浦和索尼(不用说了)
第二代谷歌联合花旗银行、万事达卡、First Data 和美国三大运营商之一 Sprint 推出谷歌钱包,但根据美国调查,超过六成民众对于 NFC 技术无概念
在中国,中国移动几年前推出 NFC 产品,并能在上海地铁使用,但推出数年,可以说实际用户寥寥可数
香港运营商早于 2013 年就才推出 NFC 手机支付,基本也是个小众产品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老大们(银行、运营商、手机厂商)等不断使劲推广 NFC 推广不动,但全球各地却有无数移动支付成功例子? 如果细看,不难看到当中成功共同点:
痛点不是快和方便
很多人以为快、方便是痛点,不能说错误,但当小额支付有八达通这种产品,大额支付场景不求快(吃饭后结账不差 1 分钟)。快只是个伪需求。M-PESA 非洲成功是因为当地没有健全银行体系,手机是银行代替方案。
场景
支付是一个需要场景的行为,星巴克是因为使用 APP 可以同时使用会员优惠。单纯的支付行为现金和银行卡已经能处理得很好,毕竟,我把银行卡绑定了手机我还是得带钱包和银行卡。
培养用户习惯
移动支付关键点是绑定银行卡并培养用户习惯,这通常需要一个强大的平台或生态圈进行推动。日本是从线上消费到交通出行,中国支付宝是网上购物,微信支付是红包和社交转账,再加上活动刺激,培养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
足够多能接受移动支付的商户网络
NFC 的推广难道在于成本过高,需要用户和商户端都支持 NFC,POS 机升级成本往往以亿计算。对比支付宝和微信的开放方案,商户只需要安装一个 APP 就能简单进行收款。
对于未来移动支付的看法,我认为由于 Apple Pay 和各大运营商的关系,NFC 会占有一定位置,但很难成为主流,未来主流应该是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无需硬件配合的移动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