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阳娜娜,凭借发布的日常vlog系列圈了一大波粉,强劲的明星效应也使得vlog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Vlog冲出小圈子是必然的趋势,其本土化的过程必然充斥着诸多挑战与惊喜。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需求、观众、平台等外部条件已准备就绪,现在入局或许是不错的时机。
2018是互联网巨头们全面布局短视频的热闹年度,它们相继发布的数款短视频APP在各个细分领域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截流。就在本月初,腾讯发布的最新短视频产品yoo视频又以最高每条补贴3万元的力度引发行业热议。
作为腾讯的第13款短视频APP,yoo视频这次是冲着Vlog来的。腾讯副总裁林松涛在《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如此介绍道:yoo视频将以人格化账号为主体,通过Vlog和Vstory两种不同的内容形态,来展示有故事的人和有态度的价值观。不难发现,Vlog将在yoo视频上具备更高的内容优先级。
Vlog作为视频日志发源于YouTube,在海外经历了从小圈子到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是成熟的内容产品。
而国内的Vlog尚处于刚刚起步的萌芽状态,今年年初 卡思数据(ID:caasdata6) 曾对Vlog做出分析,认为变现不明朗、内容生产门槛高与文化环境不利于Vlogger规模发展是3大主要障碍,“风口”一词时常提起却下文寥寥。
如今一年快过去了,不妨我们在来看看Vlog当初的困境如何了?
一、内容变现:扶持到位,广告可行
能够盈利是一款内容产品存活下来的首要条件,短视频平台常为创作者提供补贴来完成形成创作者入池的第一步,丰富平台的内容规模。
1. 平台补贴逐步到位
精品化及碎片化的趋势短视频行业有目共睹,Vlog以高度人格化的精品内容表现形式引起资本的关注。
2018年短视频平台继续加码Vlog领域,据媒体「娱乐资本论」整理,有所动作的平台有:
资本的重视对Vlog的发展是利好的,更多的创作者能够减轻顾虑投入创作,而类似“活跃主题数*主题价值*活跃时长”这样的Vlog估值体系也在不断的迭代,促进Vlog整体形成良性发展。
2. Vlogger都能找到契合自己的合作品牌
Vlog的发展缓慢少不了对Vlogger高门槛的制约,从去年至今,头部Vlogger的格局几无变化。
高附加值的商业合作机会总倾向于头部,且双方能够具备较好的长线合作关系。
大概是井越 去年为OPPO R15做内容植入后,今年又为R17 Pro拍摄了《发现夜的美》内容短片。而在携程旅游的赞助下拍摄《京都大阪的日与夜》短片,与 假笑男孩Gavin 同框互动等形式也都是个人IP价值的延伸。此外, flypig 的带货能力、 cbvivi 对仪式感的把控都为其赢得了不少的品牌好感。
广告方面,Vlog的合作方式分为内容植入与赞助体验两种,以Vlogger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互切换的视角带入产品介绍,为受众理解产品优势及信任产品真实性方面加分。
经过了一年的发展,虽然Vlog领域没有成长出改变头部格局的创作者,但也得到了优质Vlogger的补充。
据卡思数据观察,每个类型的Vlogger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定位。平易近人、亲切的Vlogger更适合大众消费品与轻奢品牌的投放,这些产品与目标用户更为贴近。
生活富足的Vlogger更容易与潮流、消费升级类品牌相结合,向观众展示生活的标配,为他们提供一个与之看齐的通道。在Vlogger与品牌的结合过程中,后者其实消费的是前者的身份、阶层与个人标签。
不过在合作方面,Vlogger相比一般创作者需要更多的创作空间,这点也是具备高粘粉丝的正常现象。Vlog中创作者对观众的分享往往是真实且真诚的,观众对创作者也是信任的,Vlogger更希望用自己理解观众的方式进行创作。他们需要在“告诉观众植入,观众因喜爱Vlogger而选择支持”和“不告诉观众,凭隐性植入获得信任”之间做平衡。
▲ vlogger 叮叮叮 片尾的品牌植入提示
广告植入与平和合作相似,Vlogger的人格魅力与个人的价值观的人格有很强的关系,优秀的Vlogger对被管制的接受程度都比较低。那么在这方面广告主需要承担的是植入程度的风险,平台需要研究对Vlogger内容指导及变现的干预程度。
二、 内容生产门槛持续下放
“将日常琐碎拍摄成大片的炫酷感”是学院派Vlog的经典风格,它来自Vlog教父Casey Neistat。这样的Vlog对镜头及素材的要求非常高,前期投入不菲。
微单+Go Pro的配置,再加上几十个G的素材让跃跃欲试者望而却步。但不过不是所有的Vlog都需要达到这样的高度, 一个连贯完整的事件才是Vlog主要的承载的内容,只要完成2个关键要素:故事线(谁,在哪,干什么;约70%)和空镜头(环境、过程、动作;约30%),那么这支Vlog就是合格的,完成它除了拍摄,还需要表达、剪辑、编剧等多项能力来共同完成。
平台方面已经在拍摄、景别、主题等方面对Vlogger进行内容创作指导。
2017年末,以移动端视频剪辑为大众熟悉的短视频社区“小影”用 #挑战21天Vlog# 来调动创作者积极性,活动结束后产出了#21天告别温哥华#、#21天给5只流浪猫做绝育#、#21天教会父母10个app#、#21天寻找消失的北京#等优质内容。
而一闪Onetake将时间缩短至1分钟,在今年春节发起名为“一分钟创作挑战”的挑战主题: “让你拍春节Vlog,时长一分钟,你打算拍什么?”
此番新上线的yoo视频也提供了Vlog教学,详细地向用户分解了拍摄步骤。
时间短,拿起手机就能拍,“命题作文”。Vlog平台下放了Vlog的创作门槛,先让一部分人成为创作者,入局后再进行内容优化。小众到大众的过程中少不了外部环境的支持。目前来看,潜在Vlogger的技术恐惧正面临着缓解。
业内还存在的一个顾虑是国人缺乏自我表达的热情,现在再看发现这个假设不攻自破。抖音、快手的高涨已经是很好的说明,社交平台上受众的表达欲易于激发和培养,而Vlog自诞生之初被贴上的95、00标签本身就具备原生表达欲。
井越11月初在《一拍即合——腾讯创作者社群计划》发布会上说:
“Vlog符合人们在社交网络中几乎唯一在做的事情——自恋。”
自恋是人们拍摄Vlog的主要原因,而自恋可以说是人性的本能了。
三、内容环境的接受程度较高,Vlog正在出圈
Vlog体现了观众对个性化生活方式、特立独行人格的内容需求,这样的内容兼具感染力和真实性,在整个内容环境里的接受程度都较高。
上周我们分析了 抖音新锐榜Top50 ,两位Vlogger i tsRae 与 叮叮叮 入榜,值得注意的是,两位红人的内容仅是横屏剪辑,在没有特别制作,观看体验有提升空间的情况下还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足以说明观众对其内容的认可程度。
对短视频红人来说,Vlog不失为一种丰富人物属性,展示魅力,增添亲切感的好方式,打开 办公室小野 等头部KOL的视频页面,你会发现他们的Vlog也同样被粉丝喜爱。
另外,不少知名短视频达人的认证信息都加上了“微博Vlog博主”一栏,比如美妆达人 扇子 、美食达人 大胃王朵一 、搞笑达人 喵大仙 等。
在短视频领域认可的基础上,Vlog也经历着“出圈”的考验。近期欧阳娜娜凭借《nabi上学记》系列Vlog引得国内观众直呼可爱,“周中菜场买菜,周末秀场前排”式的日常记录助其在海外延续着国内的影响力,而欧阳娜娜是今日头条的首批明星Vlog计划中的一员,可见短视频已将细分领域投入到更大的空间中延展覆盖面。
Vlog冲出小圈子是必然的趋势,其本土化的过程必然充斥着诸多挑战与惊喜。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需求、观众、平台等外部条件已准备就绪,现在入局或许是不错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