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鱼卖鱼的渔夫,到尝试做一个渔具用品的兜售商,多抓鱼完成了从1-10的进步。未来,多抓鱼还要探讨更多的可能性,不断完善二手图书生态。
踩着2020新年的节奏,二手书店多抓鱼最近也上线了一系列的新功能和玩法。
一、渔夫的自我修养:从捕鱼卖鱼开始
先简单介绍下多抓鱼,成立于2017年,是一个二手书交易平台。
上线的时候以C2B2C模式推翻了原来二手书C2C的传统玩法,卖书方以书籍品相获得不同报价,经平台消毒、整理和重新包装后上架出售,盈利来源于一收一卖的差价。
多抓鱼的书籍以人文社科类为主,在分类上还囊括了儿童图书、教材用书、杂志等不同种类。目的性较强的用户可以直接扫码卖书或直接搜索要购买的图书,针对随便逛逛的用户,多抓鱼在首页也进行书单推荐,以及根据购买和浏览记录生成书籍、作家推荐。
总体来说,多抓鱼非常好上手,如果家里书很多,或者预算有限要入手二手书的用户可以尝试下这款简单易用的产品。
二、从渔夫到厂主:卖渔具也卖锅
19年底的时候,多抓鱼正式上线了第二个平台——百货商店。其实百货版块多抓鱼已经运营了近半年,此次上线的可以说是基于0.5版本试错后的1.0版本。
目前平台只有首页和商品详情页两个界面,品类涵盖从小家电、日用、餐厨具到数码、母婴等多个种类,选择加入购物车后,百货会和图书商店下的二手书并入同一个购物车。
体验下来,百货商品的折扣基本在5折以下,目前还不支持直接在小程序上C2B或C2C直接卖二手商品。在「多抓鱼百货」上,仅支持北京地区的用户上传二手商品进行估价转卖,但一律收回平台由B端出售,SKU在2000左右,每周五会定期上新。
从商业角度来看,多抓鱼百货还处在萌芽期,但从人文角度看,多抓鱼在讲故事和传达情怀方面已经炉火纯青了。
在向用户解释他们为什么要做百货这个平台时,他们这么说:
“二手的好处不只是实惠,撕下了消费主义的标签,我们得以审视物品的真正价值,和我们对商品的真实需求。
「物质」这个词似乎和享乐、欲望一样,带着原罪。作为文艺青年,也曾经觉得只要有书有电影就足够了。毕业之后发现,在抽象世界之外,才是更复杂也更伟大的生活本身。
……
有了舒服的家,便开始探索更多。想用胶片记录瞬间,用钢笔写封信,跟着视频学吉他。也开始好好打扮自己,二手的包袋配饰,不像新品那样散发着商业的光鲜,反而呈现出物件自身的审美价值。美这个东西,虽然没有意义,但值得追求。
……
物质并不能塑造自我,它只是自我的延伸。如果试图通过拥有物品堆积出一个自我,那终将是空心的。只有出于真正需求和个人审美的消费,才是让人真正快乐的消费。”
物质是自我的外部体现,指向多抓鱼的百货平台,而真正的自我要通过价值观来体现,怎么做?多读好书呗,这又指向了图书商店。
多抓鱼做百货,不是空穴来风,既是商业变现的推动,也是人文关怀下的必然。
三、渔夫间的流通货币
商城上线后,多抓鱼又推出了“鱼”的新玩法。
鱼目前仅在图书平台上用于预订二手书,但未来还会和百货商城、线下商店做关联,或者用于周边换购,用户可以通过卖书和买书两种方式换得“鱼”。
以我的购物车举例,《不然你搬去火星啊》这本书的预订需要0.6条鱼,在卖书里卖掉《你今天真好看》这本书则可以获得1.5条鱼,买的话暂时还不需要鱼券。
二手书平台上之前就有预定券的玩法,一张预定券对应一本想购买的图书,但用法也仅限于此。这次预定券转为鱼券,也暗示了未来鱼券将会在更多场景下流通。
四、如果,我不仅仅是个渔夫……
多抓鱼曾在去年的时候开过短期的线下体验店,反响不错。
所以,不妨大胆猜测,实体书店也正在多抓鱼的规划中。而这个实体书店会以一种仓库式的形态呈现,售卖图书和百货为主。
如果线上的鱼券可以在线下场景使用,比如购书,那么多抓鱼还可以拓展O2O模式。在实体店同时回收和售卖二手书和百货,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鱼券可以在两端充当虚拟货币使用。
不妨从用户角度想象一下,我想买《乔布斯传》这本书,在多抓鱼App或小程序端查看到附近门店就有,在线预约后我可以选择到店提货或者是就近送货上门。而当我想快速卖掉一些书的时候,可以带到店里现场验货出售,几分钟后兑换的鱼券就能到账。
多抓鱼的定位一直是“卖书+回收”,但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二手书租借平台,利用会员制或是低廉服务费获取活跃用户。典型如小木屋,年卡收费365,往返包邮24次,一次可以借阅3本,适合一年读书50+的朋友。目前,小木屋除了租书外也开始支持买书。
那多抓鱼未来会不会做租书业务?
我的猜想是肯定的,一方面租书和卖书业务并不冲突,之前只做卖书是为了精确定位,但生意做大了就可以把租书业务也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如果线上线下能实现联动,把书屋开进商场或社区也能增加旧书的流动性。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下,难道只有捧着手机或者是人到书店才能接触到纸质书么?
既然有生鲜自提柜,大胆设想下,未来图书自提柜能不能得到普及?
二手书店从一个点实现整个面的辐射,小区用户足不出社区就可以卖掉或是提货图书,工作族在写字楼楼下就能获得读一本好书的机会。
还可以做什么?
做成头条、做成豆瓣、做成知乎、做成小红书。
但二手书店必须牢记的是,专业的平台做专业的事情,我们做的一切都要围绕“图书”展开,做书讯、做书评、做书答、做书社。细分市场下的社交受众虽然局限,但是精准。
未来,如果在某个二手书的线上线下平台上,可以完成选书、购书、交流、卖书、交书友、开读书会这一系列活动,也仅仅是图书生态下的一个开端,而无限的可能性还要靠亲身实践走出来。
写在最后
二手经济崛起,是未来已来的初级形态。
但归根结底二手书还是“书”,在深耕“二手”的路上,多抓鱼也可以多挖掘挖掘“书”的百种可能。
多抓鱼从养鱼卖鱼的渔夫,到尝试做一个渔具用品的兜售商,完成了从1-10的进步。但这份答卷没有既定的满分终点,你可以说10分是一个满意成绩,也可以继续进步到达50、60分。
站在更广的角度来看,多抓鱼要承担的责任更多、更重。把鱼卖到每家每户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该是未来某日渔夫的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