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成长笔记:我在这阶段的成长、思考与总结

运营成长笔记:我在这阶段的成长、思考与总结_行业应用_LEDs

说真的,小编一直觉得社区上的每位创作者都值得被尊重: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分享行为,更是他们的努力坚持精神。正如本文作者在文末所说的,每一次广为人知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依赖于每个小目标的不断达成。希望看到此篇的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_^


作为一个喜欢分享的运营人,我很崇敬每一个能够将自己的经验、见解、思考用专业、独到且富有逻辑性的文字表现出来。

第一步是非常困难的,在当时我作为一个运营爱好者,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所以在第一篇审核通过前,我尝试了数次均以失败告终。

而就在去年底,我入职了一家公司从事运营工作,或者从那时开始,对我来讲才是真正的进入到运营这个领域,过往的零散学习、兼职运营工作,以至于那对运营的一腔热血都无法与这样一份需要你全面考量、执行落地的运营工作来得更快。

 生活,亦或者工作,都需要点仪式感,这是我坚信的。

运营的魅力或者在于,这份职业具备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可能性。

比如低成本策划一场刷屏活动,短时间实现用户的指数级增长,一篇文章数十万阅读同时转化了可观的收益。

也正因为此,对于大多数运营人来讲,焦虑情绪与日俱增,面对别人家的成功操作与自己苦逼的日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也如此,希望通过一些努力让自己运营的职业履历上增加一些相对有说服力的案例。

 是的,在运营领域,比拼的不是你的创意多么伟大,想象力多么丰富,人们习惯了用结果说话,这意味着在你的职业生涯里,如果没有哪怕一个成功的案例,就很难让人信服。

当我们去分析一些运营端非常成功的案例时,如果你去细细研究背后的执行策划人,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具备这样的一些特点:  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储备足够多,对运营全貌有深刻理解,强大的执行力等。

而对于大多数还在挣扎的运营人,我想以上几点要求或者我们都未能满足。

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境?我的选择是 ——

在运营涉及的诸多细分领域内,找到自己相对擅长的点,然后进行深耕,给自己设立一些短期的经过努力可以预见的目标。

以下,我分享给大家的是这些计划设定的前提和我在整个这样一个阶段内的成长、思考与总结。而作为一个初阶的运营,我想这样一个全面的过程梳理,也能给尚处迷茫阶段的运营人一些思考。

一、做内容:这是我当时相对擅长的技能

说下在去年底我的一些现实情况。

我入职了一家IT公司从事运营工作,现实的问题是业务整体偏传统和线下,运营体现的价值有限。

我一直利用业余时间运营自己的一个公众号,定位不清晰,大概只有200不到的粉丝,且三分之一是熟人朋友。

写作是我一直喜欢的一件事儿,运营也是我比较关注的方向,所以我想着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公众号为核心,或者可以理解为一款产品,通过输出互联网和运营相关的原创优质内容的方式来做粉丝增长,来校验一些运营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

是的,在二线城市,确实缺乏一些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或者产品给到你平台去历练,所以这个号是我最好的尝试。如果你作为一个并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做着苦逼的运营工作,与其抱怨大环境的不利,不如做出类似的尝试。

而且更为现实的是2017年底,做公众号难度倍增:涨粉困难,阅读走低,红利不再等等等等。但谁让自己接触得晚呢?那么,晚就意味着没有机会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对原创内容的执着和市场上不断出现的公众号运营成功案例,也给了自己坚定走下去的决心。

而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我先解决了自己过往的一些疑问:

 公众号生态是相对封闭的,文章阅读传播极度依赖粉丝基数,10w+仅是相对而言,在垂直领域并非要强调10w+的重要性,用户关注公众号一定是基于这个号能够给到大家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当然也依旧存在着一些困惑等待解答:

 公众号的定位规划如何确立既能符合自身的优势又能持续的输出?过往的一些投票、互推等增长粉丝的方法是否适用且需要满足怎样的前提?这个号的未来想要做什么?等等,困惑还是有不少。

但,没有什么比具体执行和实践对解决困惑更有效,不是吗?

二、小目标达成:给了我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说干就干,在刚入职这家公司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以及自己的浅显的理解。文章如下《  经验总结:to B企业的互联网运营工作如何做? 》。

就如之前的数篇文章被pass掉一样,完成这篇文章之后,我并没有过多的信心一定能审核通过,但结果是好的,文章审核通过。

说实话,这篇文章的质量不好,反响平平,但对我来说确实极大的鼓舞。

当时这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是2017年11月6日,正值双十一的前期预热阶段;于是这篇文章通过之后,我就开始着手筹备一篇关于双十一的分析文章,前前后后梳理思路、整理数据、查找资料到最终成文,花了近10天时间。

这让我坚定了通过优质原创有价值的内容做粉丝增长的信念。而与此同时,我开始关注更多的互联网及运营相关的有影响力的平台,希望实现更多平台的分发,这其中包括了:新榜、站长之家等。

连续2篇文章发布成功,我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失败的目标:

 1个月至少1-2篇原创文章在各个细分平台分发。而由于我的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经验欠缺,这个目标以失败告终,我似乎过分追求数量而这样却影响了产出的质量。

于是结合自己当时负责的一个项目经历做的第三篇文章《  运营主导一个网站项目的全过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审核通过后,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没有任何实质产出。

三、极大的焦虑:难道我正在失去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去年底,整个11月份发布了3篇文章之后,公众号的粉丝刚刚突破200。而问题出现了,我似乎把自己掏空了,本就有限的知识体系和实战经历,在3篇文章过后捉襟见肘,再加之为自己立下的失败的目标计划造成的负面压力,使我产生了极大的焦虑!

强迫着自己做一些输出,却发现思路很乱,总是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突然失去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由于前3篇文章发布时间间隔较短,我误认为自己已经具备每个月1-2篇深度原创文章的能力,而事实是我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年的3月份,当时在电商领域出现了由微信、京东、美丽联合集团联合成立的好店微选平台,这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于是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认真的研究这个平台的属性特点,思考这个平台对于电商、对于小程序的意义,然后整理思路,做出框架,最后完成这篇文章:《  腾讯电商12年坎坷发展,能否被称作微信“淘宝”的好店微选拯救吗? 》。

有些朋友可能会产生疑问,做运营没事去对这样的宏观市场做分析有必要吗?我的答案是:  有必要,运营不仅于具体的方法技巧的熟练操作执行,也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格局、对行业趋势的理解及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洞察能力。

完成这篇后,我的心态趋于平稳,得以让自己更冷静的思考接下来的目标计划。而首先是对于公众号的定位规划有了一个不错的全新认知:

 我作为一个爱分享的运营初阶人员,在文章的深度上可能会有不少欠缺;但对于刚刚入行的一些新人,我走过的一些弯路、做过的一些思考对他们或者有所帮助。所以,我开始倾向于面向处在迷茫阶段的运营人做文章。

定位规划的逐步清晰也终于让我明白面对学了很多干货却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尴尬时,问题出在了哪里,其实仅仅是过分相信干货且没有客观分析干货成立所需具备的外界和内在条件。

四、升级目标:成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这源于我在一段时间内的反思:

结合自己相对明确的定位和立下的升级版目标,当然这期间也接触学习了一些内容,使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又有所增加,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在今年3月-4月期间发布了以下几篇文章:

紧接着,我又结合上篇文章的反馈写了《  那些新媒体运营课,不会告诉你的几点秘密 》,整体反馈还是不错。而这也让我更为深刻的意识到,无论做哪个领域,真的只有看到用户的真实需求,你才能做出对潜在用户来讲有价值的内容。

所以,我以这篇文章《  泡沫化的内容领域:平台与内容创作者的自嗨 》来表述了我对于大多数平台和内容创作者的现状的一些看法。

而后,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关于“咖啡装逼指南”的帖子,深有感触,固结合自己曾经2年多的咖啡师经验(我一直是精品咖啡的信徒),尝试着作了一篇以互联网运营思维类比咖啡圈内的一些现象的文章:《  不懂用户思维的咖啡师不是一个好的运营 》。而其实,通过这篇文章我也能体会到,运营人所需具备的一些意识和思维,是普世的,是可以体现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运营人有必要掌握运营的底层逻辑,并形成自己的体系,而这将打破你的能力边际。

就这样,通过有条不紊的内容输出,不断地向着自己立下的目标前行,而支撑自己的除了明确可见的目标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每次有了思路之后,从准备到写作到完成的过程自己都是极为享受的。

五、质疑:倾听和学习,只有不断提升才能打破质疑

从第一篇已发布的文章到现在,基本上每篇文章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而我也诚恳地选择了倾听和学习。

一开始还是很兴奋的,但当我看到下面的留言区时,我有些崩溃了。并不专业的描述,逻辑混乱,这些成为了大家吐槽的点。

你有过被喷的很尴尬的经历吗?这一次我是真切地体会到了,以至于我在长达一周的时间内,没有勇气打开这篇文章的评论留言区,以至于那段时间我每次下笔想写文章的时候,内心是恐慌的,以至于我甚至和同事去请教关于“美工”的称谓是否是对UI设计师的不尊重。

大概用了10天时间,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新打开了这篇文章的留言区,认真地看着每条评论,记下大家给到的每一条建议,然后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学习。

平复了心情之后,我重新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于是借着今年以来一直比较火的抖音这款产品,通过对短视频产品的发展和对抖音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分析及预测,做出了这篇文章《  从抖音的探索与发展,聊聊它的未来 》。

六、仪式感:我希望以这样一种方式达成目标

曾经不敢想的目标如今近在咫尺,而回忆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总是非常感慨。我们讲运营,一直挂在嘴边的用户需求和痛点,只有你真正的听到用户的声音甚至是成为潜在用户的模样,才有可能创作出用户真正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而我,是我所写作的内容面向的潜在用户中的一员,我正经历着和我一样探索运营如何更好的提升的伙伴同样的经历。这可能是我做这个号的一个优势亦是短板:

但无论怎样,我现在处在了这样一个阶段,我有机会以这篇文章去冲击自己既定的目标,而这篇文章要如何具有仪式感,是我迟迟未能落笔的原因。

 它既需要符合我文章整体的定位:对互联网运营新人来说有价值的内容且尽量客观的描述。也要符合我以往文章的调性:略带自嘲却真诚的文风,给到大家坚定做好运营的动力。

所以,思考良久,我决定以这5000余字作为目标计划的收尾。

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我的成绩并不突出:

9篇文章,全网10万阅读,共转化粉丝近250个,转化率0.25%,低的可怜。而这却恰恰证明了我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多,以公众号“这款产品”为核心的运营上的尝试也将继续下去,随着定位的逐步清晰,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运营体系的日趋完善,后面还会发生更多有意义且有趣的事儿,这正是运营的乐趣所在。

最后,分享大家一句鸡汤共勉:

 每一次广为人知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依赖于每个小目标的不断达成。

13
178
0
94

相关资讯

  1. 1、知识付费的“基本盘”正发生巨变2099
  2. 2、微信O2O,卡在了“连接一切”的迷信上2833
  3. 3、会员制:打败盗版内容的杀手锏3402
  4. 4、3.0时代:感性和理性价值营销2692
  5. 5、微信与支付宝钱包在小额支付中的体验分析512
  6. 6、柴静《穹顶之下》可能会、应该会改写的新闻学3229
  7. 7、百度资深运营经理:总结4种用户获取方法1267
  8. 8、美政府拍卖SilkRoad比特币:总价近1770万美元534
  9. 9、哈维尔对话守则:如何避免开会时无意义的撕逼4453
  10. 10、移动支付之争:先发优势的中国移动,为何败给支付宝、微信?4913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