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时代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

在新时代下,网络的应用为人们生活的便利性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人们在网上能够办到的事情已经变的越来越多。其中,网上购物、点餐也是人们平日里使用更多的。但是,随着人工成本的提升,物流行业也面临着一边不得不涨价的压力,而另一边服务并未得到提升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善物流业的这种现状,一大批物流企业相继开始进行无人送货的研究。


无人配送时代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_业界动态_行业云

前阵子,京东发布一则关于无人配送的视频,正式公布了一个无人配送而且可以自提的站点。运作的方法是由无人机把货送到站点,站点有自提柜可供自取,也有无人车送货上门;用户在站点也可以自助发货,由无人机运输到目的地。虽然在此前的视频中,京东号称这是全球首发,但除了京东以外,包括顺丰、阿里、美团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也都在做无人配送,他们的技术不见得会比京东落后或者优先太多,大家几乎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未来,无人配送,一定会是顺丰、阿里、京东争先抢夺的市场,甚至有可能会是巨头在智慧物流领域首个大规模斗争的领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家距离无人配送大面积普及还有着不短的距离。短期内,无人配送只能是实验,全面市场化还很难。不管是阿里还是京东顺丰,他们的无人配送要真正全面市场化,小谦认为首要的就是要解决下面的这些市场阻碍。

 四大阻碍,无人配送必须迈过这些坎


谁先把无人配送技术投入市场,谁就宣告了物流行业新局面的产生。而任何人想要实现无人配送的市场化,都面临着四重门槛。


 (1)初期存在成本高难题,阻碍规模化投产


成本高是挡在自行研发应用无人车的企业面前的第一重门槛。2016年,京东无人车处于研发阶段,一台车造价将近60万。如果一个快递员的月工资为5000元的话,这笔钱足够让快递员干十年,而一台无人车很可能用不了十年。这样的机器,造一台就亏一台,规模化是不可能的。


但京东和阿里最近都宣布自己跨过了这一道门槛。京东无人车的成本在半年内压缩到了5万元,与雇佣人力相比已经达到极其便宜的地步,开始投入量产。


京东只用了半年就把60万的成本控制到5万,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这难道会是阉割版的无人车?京东希望通过激进的策略让自己迅速跨过第一道门槛,获得先发优势。


而菜鸟方面的无人车也做足了宣传,宣称成本大幅降低,没有给出具体数据,同样表示将规模化生产,即将投入使用。


面对这样神速而低廉的无人车,最好在心里打个问号。


 (2)大量无人车易对交通产生不利影响,产品稳定性有待考验


急剧压缩产品成本会不会导致无人车的不稳定性暂且可以不探讨,但我们确实需要考虑到目前的无人车对场景的把握和反应能力。


无人车一上路,就成为交通系统中的一员,一旦对别的交通参与者产生影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旦出现定位系统差错、网络故障、黑客入侵,无人车便不会遵循设计者初衷运行,由此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特斯拉和百度的无人驾驶研发了很久、测试了很久,到现在都不能真正大规模正式上路,无人配送车研发时间短、造价低,突然就宣布量产了,显然有要上路的意思,恐怕难以让人放心。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无人车的行驶速度非常慢,如果大批量出现会要如何避免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与此同时,无人车机器还需要经历多轮测试,了解其究竟能不能在高温、严寒、大风天气也保持系统运行的稳定,并怎么应对积水、积雪、结冰、泥泞路面。因此,从无人车允许的稳定性来看,无人车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考验。


 (3)政策尚未落地,市场化开放时间未知


在对交通的影响尚不确定甚至可能负面影响居多的前提下,相关部门会对无人配送发展提出怎样的政策呢?即使处于扶持科技应用的态度,也一定会有很多限制。


无人机也是如此,无人机在给人们带来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扰乱飞行秩序的风险,有关部门还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顺丰和京东都获得了无人机飞行方面不同程度许可的相关牌照,但监管也处于摸索当中。


总体上无人机已经得到重视,规范化、正规化进程快,而无人车的政策目前尚不明朗,但很多本来就拥堵的大都市可能并不欢迎这个新事物。虽然政策放开无人车也肯定是迟早的事情,但在这个之前,无人车或许一直都只能处于科研或小规模市场测试阶段。


 (4)现实路况比测试复杂,外卖领域对速度有更高要求


现实世界的路况比测试路段要复杂得多,遇到其他交通参与者加速逆行、突然穿过公路,无人车能否做出有效的应对?崎岖路段、地面塌陷能否机智穿过?


这一点,对于也想加入无人配送大战的美团来说,目前来说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要在繁忙的城市路段保证安全,速度就很难达到外卖运送的要求,原本30分钟预计送达的订单如果大批量都采用无人车,很有可能会出现配送时间跟不上的情况。


因此,真的要投入市场使用,美团们需要解决效率与安全的平衡,用合适的速度来送外卖。


上面这四点还是技术上的一些门槛,解决了这些门槛,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无人配送战场上分得一杯羹。但要成为市场化有优势的企业,光有技术也不行。


无人配送时代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_业界动态_行业云


 技术是基本门槛,市场化实力才是竞争关键


面对重重困难,实现市场化的企业实力就会显得尤为重要。谁克服了困难,谁就在竞争中有了更大的优势。技术层面比较基础,阿里和顺丰这些有志于无人配送的企业可以砸钱和资源去做出来,可能不久之后他们就会发布第二个、第三个无人配送站了。


在市场化竞争中,除开技术的元素,无人配送企业要竞争的是线下点位铺设、全渠道配送体系和既有的市场资源。


线下点位是竞争力的晴雨表,能不能把线下的自提柜、门店或者驿站铺到每一个区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易触达的线下点位可以靠方便性和免费的优势给消费者提供价值。而这样的铺设离不开庞大的资金投入,新的入局者要想好,自己能搞得起这么大规模的点位布局吗?


全渠道配送在新零售概念被日益重视的今天也有着殊为重要的意义。而美国零售业对亚马逊的反击,就是让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使用同一套物流和仓储体系,以此提高网络零售的配送效率。而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的巨头,谁能在全渠道配送上做得最好呢?


既有市场资源预定了企业无人配送未来发展扩张的边界。通达系拥抱菜鸟,京东顺丰还在明争暗斗,虽然京东和顺丰的物流业务可圈可点,但是不如菜鸟长袖善舞,未来要延伸扩张的边界,可能存在短板。


真正的竞争力,反而全都显示在这些技术以外的东西上。


市场化之后,关于无人配送时代的三大畅想


如果无人配送运输工具全面投入了应用,物流行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也就到了。


 (1)最早会是高端配送服务,细分配送领域或将迎来新机会


高端配送领域将成为未来城市的一大亮点。无人车从分拨中心分拣运输到派送点,派送点确认快件主人在家事件后,在约好的时间用无人机将快件送到主人桌前的窗边,主人伸出手就取好了快递。这种更像是顺丰会提供的比较高端的物流服务,当然只限于轻量的快件。


而用户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也会被激发出来,用无人机送月饼券的“历史案例”会让富有创造力的消费者受到启发,人们会乐意付费让无人机承担殷勤的“青鸟”或是信鸽,快递给男/女朋友一束花或是其他的礼物。这只是细分配送领域的一种具体的可能。


 (2)短期替代人工不现实,但物流体系人员会发生巨大变化


无人运输工具不会让所有的快递小哥失业,短期内也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但是物流行业人员组成结构将发生重要的变化。由于分拣和派送的繁重任务被分担,从事这方面的人员就会相应地减少。但是研发人员、运营维护人员和客服人员会增加,以应对越发精细的物流体系。


 (3)无人配送能优化城乡“最后一公里” ,但很难彻底解决


当无人配送逐渐具备了规模效应,继城市之后,农村的最后一公里也将进一步优化。初期农村拣件需求较小时,由无人货车运输到县级仓库,然后通过无人机运送到乡镇再用传统方式跑“最后一公里”;到之后农村物流规模变大时,无人货车可以运往乡镇,无人机可以将快件运往大的聚居点或村庄,用户可以去本村的代领点领取。农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会不断优化,可能难以彻底解决。


未来是美好的,但得要基于各家或者某一家把阻碍推开,跨过四大门槛,真正实现无人配送的市场化。这个时间有人说要十年,这种说法可能预估得比较长,笔者认为可以乐观一点。至于通过实现市场化的实力来竞争,以决出胜利者,对普通人的意义就是由谁来为大家实现这一幅蓝图了。


来源:钛媒体

70
196
0
40

相关资讯

  1. 1、乾隆封璎珞贵人为病重皇后“冲喜”,皇后临死交代:善待璎珞3178
  2. 2、《星球大战》正在开发欧比旺外传电影传闻遭否认69
  3. 3、曾家喻户晓的童星,败光家产靠捡垃圾维持生活,真是活该?3716
  4. 4、2020年日剧收视率排行榜:再度回归的《半泽直树》拿下第一名!1563
  5. 5、分手一年,张翰微博默默取关娜扎,网友:有一方脱单了?875
  6. 6、韩国翻拍三十而已,孙艺珍朴敏英金泰熙呼声很高,你认为合适吗?1176
  7. 7、华妃娘娘蒋欣也是童星出身,为了梦想举家北漂,节目中直言最喜欢靳东!2291
  8. 8、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致敬西影60周年738
  9. 9、揭秘《古惑仔》选角内幕,“山鸡”本不是陈小春,浩南也另有其人821
  10. 10、年度十佳之一,诞生了2602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