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推迟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提高关税的计划,税率将维持在10%,直到另行通知;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24日已经在推特上表示了推迟征税的计划,并称,如果双方都取得额外进展,可达成协议;美国财长姆钦、国务卿蓬佩奥及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均表示,中美谈判进展非常顺利。
短期看,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虽有所缓和,但距离达成协议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很多专家指出,贸易战缓和并不会阻止全球经济放缓,中国未来的发展环境也不容乐观。
全球经济已经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5%,低于2018年的3.7%;世贸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3月,全球贸易景气指数降至96.3,创出自201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Roach警告称,全球贸易周期正逼近拐点,全球经济亦如此,2019年全球GDP增长将面临重大风险。
最新数据显示,经济放缓正在成为现实。受到广泛关注的制造业活动指标PMI显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表现疲弱。此外,若干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体也报告其进出口活动疲软。
MaybankKimEng全球策略师兼研究主管SadiqCurrimbhoy表示,“即使我们确实看到了某种形式的协议,全球经济的下行势头可能会变得更糟,至少会持续到下个季度。”
关税压力并未消除
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已经增加了很多关税,其中,美国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在7月和8月已经生效;虽然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25%的计划最近已经暂停,但10%的关税已经在9月生效。作为反制,中国对美国诸多商品也加征关税。
短期看,贸易战虽有所缓解,但关税压力并未消除。2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即使美中签署贸易协议,作为执行机制的一部分,美国需要保留行使关税的权力。
2月26日,美国驻华企业社团中国美国商会表示,其多数会员公司都支持在中美贸易谈判期间,继续对中国商品征税。该商会主席TimStratford表示,“对关税的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人都支持继续实施目前的关税。”“人们不喜欢关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他们也认为,关税或许在促进双方非常认真地谈判方面有所助益。”
前白宫首席策略师史蒂夫・班农也不支持推迟加关税,敦促特朗普政府应提高关税,以迫使中国同意更严格的条款,即使这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的谈判及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
3月4日,高盛集团预测,中美有75%的概率达协议,美方将保留部分关税,视中方执行情况,可能会逐步撤除。但部分关税可能保持至2020年。
贸易谈判在一些方面仍悬而未决长期堪忧
牛津经济学院亚洲经济系主任LouisKuijs指出,除了贸易战,同样不清楚的是,美国是否会大幅减少在技术领域的其他限制。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和政治学教授PushanDutt表示,在解决中美之间的几个“核心、关键、棘手的问题”方面也缺乏进展。这意味着中美关系紧张所带来的全球不确定性可能会拖得更长。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只凭中国答应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并不足以达成美中协议,协议必须包括“重大的结构性改变”,而且必须是可执行的。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会长ErinEnnis表示,执行问题是最大的症结,如果不能定出执行计划,将难以完成磋商。
2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川金会”破局后表示,他从不担心从交易中离场,“我也会对中国这样做”。这句不寻常的话,给原本不确定的未来,又增添了许多悬念……
中国未来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很多专家认为,即使这场贸易战过去,贸易紧张局势也会持续,并继续重塑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分析指出,对于中国而言,国际环境已经从“战略机遇期”转为“战略竞合期”,即,与西方国家有合作、有竞争,但以竞争为主的发展时期,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很难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