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消息,密歇根大学的一组学者开发了自供电和自擦除芯片,他们希望它们可以用作防伪或篡改检测系统。新芯片是借助一种新材料制造的,该材料在临时存储能量的同时会改变其颜色。该材料由三原子厚的半导体层组成,该层位于偶氮苯分子膜的顶部。
半导体被称为“超越石墨烯””,并且具有特殊的性质,即当其分子以特定频率振动时,它可以发光。
当两者结合时,偶氮苯分子会拉动“超越石墨烯”的半导体,使其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振动并发光。
这种反应有效地使学者能够在芯片本身上“写”可见的消息。
但是,偶氮苯分子在与紫外线接触时也会自然收缩,例如在正常的阳光下,这意味着该芯片可以在黑暗中存储其信息,但是当暴露在阳光或人工紫外线下时,它们会被擦除。
这使得这种新材料非常适合用于创建防伪密封,该防伪密封可应用于产品以验证其真实性,也可作为可安装在敏感系统内部的篡改检测系统。
例如,可以将条形码或QR码印在安装在商业产品或安全系统内部的芯片上。如果在审核时缺少条形码,则检查员可以确定硬件产品是假冒产品,或者已打开安全系统的机壳,并且很可能已对该产品进行了篡改。
目前,这种材料的唯一缺点是,它只能存储长达七天的消息,直到半导体和偶氮苯分子停止相互作用并芯片自动清除为止。
密歇根大学团队的下一步是将材料的使用寿命从当前的一周延长到数月到数年,甚至可以可靠地整合到商业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