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利用蓝宝石调控角度在紫外LED发光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1月29日消息,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巧用蓝宝石调控角度,突破了紫外LED发光性能研究的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


近期,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孙海定和龙世兵课题组关于利用蓝宝石衬底斜切角调控量子阱实现三维载流子束缚,实现以上研究突破。


紫外线虽然在太阳光中能量占比仅5%,但却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目前紫外光应用包括印刷固化、钱币防伪、皮肤病治疗、植物生长光照、破坏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分子结构,因此广泛应用于空气杀菌、水体净化和固体表面除菌消毒等领域。


中科大利用蓝宝石调控角度在紫外LED发光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_业界动态_数字化


传统的紫外光源一般是采用汞蒸气放电的激发态来产生紫外线,有着功耗高、发热量大、寿命短、反应慢、有安全隐患等诸多缺陷。新型的深紫外光源则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发光原理,相对于传统的汞灯拥有诸多的优点,其中最为重要的优势在于其不含有毒汞元素。《水俣公约》的实施,预示2020年将全面禁止含有汞元素紫外灯的使用。因此,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环保、高效紫外光源,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


而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成为这一新应用的不二选择。这一全固态光源体系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仅仅是拇指盖大小的芯片,就可以发出比汞灯还要强的紫外光。然而,要想实现紫外LED的高效发光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孙海定和龙世兵教授课题组,巧妙通过调控蓝宝石衬底的斜切角,大幅提升紫外LED的IQE和器件发光功率。课题组发现,当提高衬底的斜切角时,紫外LED内部的位错得到明显抑制,器件发光强度明显提高。当斜切角衬底达到4度时,器件荧光光谱的强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而内量子效率也达到了破纪录的90%以上。


科研人员通过在4度斜切角衬底上优化外延生长调节,研究人员摸索到了一种最佳结构。该结构的载流子寿命超过了1.60ns,而传统器件中这一数值一般都低于1ns。


此项研究将会为高效率的全固态紫外光源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这种思路无需昂贵的图形化衬底,也不需要复杂的外延生长工艺,而仅仅依靠衬底的斜切角的调控和外延生长参数的匹配和优化,就有望将紫外LED的发光特性提高到与蓝光LED相媲美的高度,为高功率深紫外LED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实验和理论基础。


55
26
0
92

相关资讯

  1. 1、解读物联网边缘计算的概念和三大计算模式的区别2997
  2. 2、基于FPGA的PSM实现解决企业级应用的闪存问题1700
  3. 3、上半年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19.8%3894
  4. 4、工业互联网战绩小结,《虚实之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兴起》新书发布2081
  5. 5、机床大牌群英荟萃,看进博会上如何“美美与共”?3972
  6. 6、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兴起3434
  7. 7、如何抑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干扰363
  8. 8、Verilog的两个误区4053
  9. 9、Diodes推出单刀双掷模拟开关产品,设计用于数字或模拟信号的多路复用2986
  10. 10、深圳制造:历史进程中的华为和富士康742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