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互联网的政策,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方案(2018—2020年)》,可以说,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河南、重庆、福建等省市纷纷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和企业上云支持力度。
近日,《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到2020年,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推动30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成2个综合性、4个特定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5000家工业企业登云用云,推广应用5000个以上工业APP;形成10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到2022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总体目标。
具体来说,方案分为三个阶段目标:
基础夯实阶段:2018年
完成全省发展工业互联网政策制定,明确任务职责分工。重点开展平台培育、企业数字化、企业登云用云工程,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健全各类企业登云用云的推进机制,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打好坚实基础。
点面突破阶段:2019年至2020年
选取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招商,引导、支持企业发展成为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培育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各地各部门在完善提升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打造一批标杆示范项目。分类、分级和分阶段推进企业数字化、万企登云用云。组织遴选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项目,梳理相关工作成果和经验,不断完善推进方法,发布工业互联网资源池目录,编制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集。
整体跃升阶段:2021年至2022年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形成面向区域、辐射全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登云用云。针对重点工业企业“一企一策”支持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培育申报国家级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持续开展全省工业互联网优强企业、优秀产品、解决方案、应用示范的宣传推广,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实现局部到整体的跃升。
贵州省出台的上述政策,是全国各个省市正在推进的旨在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产业发展的一环。“在这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贵州省将其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苟以勇对记者表示,“贵州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工业强省的目标,而将互联网结合起来,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本地区工业的活力。”
大数据铺路
根据贵州省的计划,到2020年,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基本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培育打造在中西部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具备一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实施企业登云用云工程,推动优强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
到2022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建成覆盖各园区、各企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培育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涌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应用标杆,实现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整体跃升,部分领域创新引领。
同时,到2020年,推动30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4%、58%。到2022年,推动60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成和运营标识解析节点。
苟以勇说,贵州省近几年通过发展大数据,实际上正是为即将展开的工业互联网铺路。“我们发展大数据,首先改变了工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其中是利用数字化和大数据分析方式,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
通过提升贵州省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亦对于贵州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有推动作用。苟以勇认为,与全国相比,目前贵州省的一个短板是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发展滞后,就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从业人员落后于全国多数地区。
而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改善就业结构有帮助,从而推动贵州全省的扶贫工作。
记者注意到,目前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甘肃、安徽等省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旨在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产业发展政策。从各地的情况看,均根据地方的产业发展实际状况,制定了各有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如甘肃省出台的《甘肃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将面向石化、有色、钢铁、电力、装备制造等行业建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与其他省市不同,工业中以传统产业占主导的贵州省,更需要借助工业互联网发展产业经济。”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洪名勇对记者表示。
进一步讲,洪名勇认为,贵州工业中,传统工业“烟酒茶”占比较高,通过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利于这些产业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接轨,这不仅是贵州省的工业实际需要,也是贵州省工业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
记者同时获悉,作为贵州省建立工业互联网的开端,贵州省将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国家级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在建设工业信息安全创新中心、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推进中小企业登云用云等方面开展合作。
据悉,贵州充分发挥中国南方最适合建数据中心的先天优势,加快引进落地数据资源,加快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大数据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初步形成贵安为核心,贵阳、黔西南为补充的数据中心布局。贵安新区是全国第一个三大运营商落地的地方,腾讯、苹果、华为数据中心齐聚贵安。48个国家部委、行业和标志性企业数据资源落户贵州。全省数据中心服务器超过7万台,数据中心PUE均值降幅优于国家要求,绿色数据中心数量全国第二。富士康绿色隧道中心成为全国唯一获得美国LEED最高等级认证的绿色数据中心建筑。
面临转型升级关口
从2010年起,贵州省工业增速一直保持在全国领先位置。以2018年上半年数据为例,贵州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总体平稳运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6%,今年以来各月同比增速在9.6%-9.9%之间运行;增速高于全国平均2.9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平均2.9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6月,贵州工业增速已经连续91个月高于同期全国平均。但高增长背景下,贵州工业依然有隐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半年,作为贵州省经济新兴产业支柱的汽车产业,其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上半年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0%。而2016年上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贵州省汽车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40.4%和17.5%。
同时,贵州省新兴产业中的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经过2017年的高速增长后,2018年上半年增速有所回落: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8%、18.8%、33.1%;而在2017年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4.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9.2%。
而即使是贵州省的传统工业,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6月,贵州省省规模以上化工、建材、冶金和有色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0.4%、4.5%、2.7%、8.2%,增速分别较5月回落1.3、1.4、21.1和18.9个百分点。而6月的锰矿石原矿、化学试剂、粗钢产量分别比2017年同期下降79.9%、46.4%、13.5%。
“以前做产品,主要怕信息不对称,因此利用互联网分析市场环境和消费趋势很关键。”洪名勇对记者表示,“互联网可以实现贵州工业更好的发展。”
而苟以勇认为,贵州目前正面临传统产业的转型,与新兴产业的起步时期,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既守住传统产业优势,又帮助新兴产业更快速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