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悬崖之上》:看于和伟多层次演绎隐秘而伟大
刚沉浸于于和伟在《觉醒时代》中振臂高呼、倡导新文学的慷慨激昂的气氛里,刚感怀于于和伟对陈延年、陈乔年的送别眼神里,刚沉迷于于和伟对于陈独秀独树一帜、傲骨不羁的演绎里,一部《悬崖之上》又再次让人领略到他身处敌后战线时隐秘而伟大的一面。
影片中不乏对英雄群像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精神刻画,每个潜伏者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刻画不同,但对于信仰的执着和追求都坚定而执着。特别是于和伟饰演的高级特工周乙的表现,他周旋于两派之间,沉着、冷静、内敛、机智、隐忍都跃然荧幕,他的影片中的演绎历经了多层次的情境转换,再回过头来细细品鉴他的演技时,同样的“隐秘”,他用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和表情处理,让观众印象极为深刻,也不禁为革命者的牺牲动容泪下。
前半段之“隐”:朔风吹海树吾与尔同归
《悬崖之上》中于和伟在前半段的表现身份是隐于敌方,环境处理上是在漫天飞雪的东北林中,有评论曾点评这段“大雪纷飞”的场景张艺谋是致敬了水浒传》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传统情节,看我党同志步入“接头人”的林屋中,也将影片推进了初期的一个小高潮。
在这里,观众还不清楚周乙的身份,纵观影片之后回过头品读这段,我们发现于和伟的演技是“隐”着的,更倾向于生活化的平常处理。在林屋里,他边吃着食物边不动声色地交出枪械。而也正是在于和伟此时不动声色的举手投足间,反而增添了观众对于两人小组处境的担忧。正如于和伟所说,这时候的他“要收一点,甚至让观众觉得,这就是一个正常的特务”,这就顺理成章更烘托了紧张的氛围。
成千上万如同周乙一样忍辱负重的敌后工作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并肩作战,在“朔风吹海树”的惊心动魄、暗流涌动中,我们还能凭借着信仰的暗号去把生命交付给未能谋面的“同志”,再看那个林屋里与自己的同志“对面不相认”的漫不经心的身影,我们也不禁泪目,虽然不知你是谁,但“吾与尔同归”。
中段之“匿”:假作真时真亦假,情到深处近却无
于和伟在《悬崖之上》中的另一层演绎在于“匿”。匿什么?匿身份已经表明之后,对于两派之间的情感把握。周乙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在表演上对于情感处理层次把握要求非常高。随着周乙在狱中救了同志,潜伏身份也随之暴露在观众面前。这时之后,观众就看到两个不同的周乙:一个是他在敌人面前的表现,是不是露出了蛛丝马迹,如何从容应对;另一个就是他内心真正的情感表达,于和伟对此也心有感触:“我觉得这个是难点,不能特别夸张,但是还得有”。在这里,我们举两幕例子:
一幕是身份在观众面前暴露后,他对解救战友的情感处理。一出在车里交心的一场戏,完美诠释了两个敌后工作者舍小我的精神境界。周乙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张宪臣,但张宪臣心知处境,决定自绝以保护战友,临别托孤的一场对话更是泪点爆棚,于和伟将在战友面前的“情”演绎得恰到好处,而面对战友的“决绝”,他又得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冷漠。他成功让观众看到了情感,又完美“匿”了情感,这就是演技的魅力。
还有一幕是周乙和地方搭档金志德的对手戏,在这里,于和伟演绎得则是随意中的惊心动魄,金志德发现了其在电影海报上做手脚,周乙凭借着机智巧妙化解,这时于和伟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演技成功骗过了金志德,也让观众松了一口气。
周乙是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对战友有情感,对敌人得周旋,正如于和伟所说:“这是一种挑战,我说这样的角色演多了容易受内伤,容易精神分裂,就是这个意思”。
后半段之“藏”:望君藏意深蹙眉,让人如何不泪垂?
在《悬崖之上》后半段中,对于于和伟的挑战其实更大。面对两个战友的死,这时候对于周乙一角来说,情感的爆发力更大,同时,“藏”的度数也是达到巅峰。
一幕是对于楚良的死。在胡同里,两个人没有面对面便用眼神表达出了同志间的惺惺相惜。于和伟演绎的周乙想把生的希望留个他,让他缴械投降再寻求解救的机会,无奈之下开枪之后又是满满的自责,面对战友的自杀他忍住心痛意图救他,最后还得在敌方面前表现出对其死亡的愤恨。这时候的蹙眉藏意,令观众动容不已。
还有面对张宪臣的枪决一幕时,于和伟用一根烟传导出深藏情感的流露。借助这根烟,周乙可以巧妙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无需亲眼看到战友的去世,也借以隐藏自己的情绪。在低头点烟的那个瞬间,周乙的眼神其实变换多次,眼睛中虽然没有泪水,却通过无声的眼泪让人揪心。一段颤抖,短短几秒爆发的是自责、绝望。于和伟最后的情感之“藏”,却将更为震撼的感动传达给了观众,悲伤感满满。
于和伟的“剧抛式”演技转换于不同影视片中,又能在同一部影视作品中展现其多层次的演技魅力,将革命者的“隐秘而伟大”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周乙的本事,也是于和伟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