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下午,由编剧帮主办、铜牛电影产业园协办的第二届编剧嘉年华特别活动——网剧时代的编剧创作主题论坛在北京铜牛电影艺术中心召开。在主题演讲环节,骨朵传媒创始人兼CEO王蓓蓓分享了《网络影视剧本的变化及现阶段编剧生存状态与自我提升》。以下附演讲全文:
王蓓蓓:《网络影视剧本的变化及现阶段编剧生存状态与自我提升》
我今天作个稍微有点不一样的自我介绍,不知道著名编剧“瞬间倾城”有没有在现场,很多年前我也是文学青年,五年前的时候我和倾城参与了安徽台一个剧的创作,所以到现在为止,我还经常吹牛逼说我也是编剧出身,但是后来觉得编剧这个行业实在是太苦逼了,我就决定转一个行业来创业。后来发现创业比编剧还要苦逼一百倍,现在衷心地希望坐在台下和各位一起在一线进行写作。
今天特别感谢杜总的邀请,但我觉得我今天是班门弄斧,我只能从一个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简单地说一说这几年网剧的发展以及我的所见所闻和编剧行业的一些状况变化。
骨朵传媒创始人兼CEO王蓓蓓
首先就是一些数字。在这儿我想做一些小的概念辨析,经常听人说现在播放量几百几百亿VV,13亿人都不够用了,我在这儿稍微辨析一下这个概念。VV是从网页浏览引用过来的词,是浏览次数的概念,比如说32集的剧大家点一下,或者一个人至少看完32集就贡献了32个VV,可能中间断开了又重新点开等等现象存在的话,一个人贡献几百VV也不是什么事情,至少VV这个概念能够说明这几年网络剧的增长流量,我们看到流量增长非常快,可能之前10亿还算有门槛,今年破百亿也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情了。
从2013年的《万万没想到》开始很快产生了一些非常经典的、短的网络剧,很快到2015年的时候就是正规军的进驻,到2016年,我们就看到出现了一些经典作品,一些爆款,到2017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全面精品化了。所以,这几年电视剧的主战场已经从电视台往网络偏移了,至少现在是一个分庭抗礼的局面。
简单总结一下,2015年可能网络剧还是核心关键词,2016年我一直都在说是网大、网综的红利期,2017年已经是精品剧和超级综的时代了。业态也发生了好多变化,之前还是免费看,但是很快会员费飞速增长,出现了很多付费观看的模式,可能有的是看全集,有的是抢先看,也有一些剧已经在尝试完全付费观看了。不同形式的网台互动也开展起来了,其实之前电视台是特别地欢迎周播剧和平台联手做剧,今年我觉得形态有一点点微妙,就是电视台已经发现网络的增长速度如此之快,所以有的时候他们可能把剧分成了不同的类型,有些周播剧甚至不太愿意和网站合作了。
网生内容已经全面进入3.0时代,辨析一下这个概念。1.0时代是UGC(网友自动上传),2.0是正规军进驻,3.0时代是各种模式、各种传播途径已经全面不一样。我们知道现在除了这种网站本身的播放以外,我们几大视频网站关联的各个产业其实合纵连横会有很多新的模式出现,包括传播上、营销上、甚至付费模式上可能都有更多的联动,这个业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去年一个特别明显的趋势,就是中型IP在发力。在电视台过去,一个大IP老幼通吃、男女通吃这种状况,现在网剧里已经不再存在了,分众现象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些中型IP我们看到已经在冒头了。去年精品剧很多都是中型IP和非大明星出演的剧,分众的状态特别明显,同时说明大IP和大咖的这种组盘已经不是唯一的途径了。今年老白在我们峰会上说这种组盘的公司可能马上就面临一个生存的危机。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原创力,什么是原创力?就是各位在座的编剧。
再说一下去年的网剧大致的状况。这是大致的增长数,我们看到网剧的数量其实是在略微缩减。2016年的时候我记得是500多部,总产量其实在缩减,但是单部的播放量却在急速提升,说明越来越正规、越来越精品了。同时我们看IP和非IP的占比,现在大约是一半一半,现在原创剧本稍微地有一些增长,基本上是在各占50%左右。这是IP网剧的前台播放量的增长,基本上也是中小IP在网络端的发力是很明显的。我们看到大IP大家也都知道,很多都已经被买光了,中型IP、小型IP、分众里面的精品IP增长速度是很快的,总的播放量IP剧占比超过50%。去年的一些特别典型的精品剧,好几位编剧今天都在座,很多都是非常精彩的改编。之前可能很少有人说网剧的质量这么高,但是去年出现了很多豆瓣高评分的网剧,甚至我周围的很多朋友更年轻的朋友都普遍表示网剧的写作绝对性的不比电视台剧差了,网剧完全成为了一个新生的力量,随便举了很多例子,在各种新的类型的创新上和我们以前所熟知的家庭剧、谍战剧、抗日剧的形态已经做了很多种类型创新,让我们看到它可能在各个不同的类型上都有一些黑马出现。
再简单地做一些小的观察的汇报,剧本的一些变化。首先改编特别难,每天都有人问我说有没有好编剧推荐?我说我这儿存货实在太少了,大家档期很忙,实在没有。但是随着产量的增长,过去电视台黄金档一年有多少部?现在一年至少300多部网剧,大家对编剧的需求已经到了一个饥渴的地步,比演员、比明星还要严重。同时也发现改编非常地难,为啥呢?首先有一些在原著党的强烈呼吁下,我们也发现有些被原著党胁迫着做非常少改编的,按原著的模式进行写作的模式,其实出现了一些高口碑低流量的状态,但是有一些被吐槽得很厉害的剧,改得很多的却在一边热播一边被骂,这其实也是改编的一个很大的难点。我们也知道,好小说和好剧本如何结合起来,这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过去的这种传统的写作经验在新生的网剧里,很多新的类型、新的审美可能是需要编剧们新的一些学习、新的一些感悟。
说一下编剧的生存状态,首先我要代表广大编剧们呼吁一句,编剧总是背锅的。因为我们每天数据在收集弹幕,非常高的一条弹幕弹出率就是要给编剧寄刀片,无论最后结果怎么样,刀片都是寄到编剧这里,中间可能经过了很多改编等等都不是编剧的责任,但是观众只知道编剧。
我在这儿想讲几个我发现的现在新的网剧和过去传统电视剧小小的不同。首先,确实审美是有变化的,新的一些网文、漫画带来一些新的审美。现在正在播的《快把我哥带走》就是一个漫画改编的剧。大家也看到它用的一些镜头手法,用的一些剧本的跳跃的写法,其实和以前的传统编剧很不一样,带有很多的漫画风。还有新的审美,以前写大剧都讲究虐,但是现在新的观众需求,从我们收集的弹幕来看,有些观众、更年轻的观众接受不了虐了,误会不能延迟到两集以上。过去说“你听我解释”“不听”,可能要延期三十集,但是现在到第二集末尾这个误会还没有解开的时候,有一些年轻观众会弃剧的。还有一些新的审美,去年《小美好》上来的时候就有好几个编剧跟我说,觉得这个情节好像也不丰富,说这个好像也是一种很怪的写作方法,为啥它的播放这么好?但是我觉得现在确实有一些新的,比如观众就想看甜,每集就要甜到腻、甜到齁,这种现象也在出现,大家还会回到常规的需求,情节含量等等这些东西还是需要的,但是确实我们发现审美在变化。其次就是照准自身的行业定位很重要,每个编剧一定有自己擅长的写作空间,每个人擅长的类型是不同的,我觉得对每个人来讲也要找到自己分众的空间。
同时今年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实主义写作题材变得非常受大家欢迎了。我讲一个小例子,几年前的时候有一个投资人说有一个投资很纠结,他来征求我的意见。他想投这个计划,他想征求意见,很多人想投,他没决定。我说商业出口是什么?他说商业出口就是影视改编,我跟他说你听我一句,我说这个东西影视改编难度太大了,首先大多数真实故事计划还是揭示很多社会问题这是一方面,此外它的情节含量、人物关系、人物的设定离影视改编还太远了。他本来也很纠结,后来就没有投。但是前几天我给他打电话,我说其实我觉得我当年说的是错的,今年有几个剧让我觉得形式真的又变化了。第一,《我不是药神》是特别明显的现实主义写作的电影,虽然也有一些改编。同时我们看到其实网剧里也出现了一小批,像今年的《谷雨》这样一个剧,上次我和旭东总也交流了一下,他也是克服了种种阻碍,做的就是真实故事,但是现在看起来好像还有很多缺憾,但是这种类型毕竟也在成长。所以我觉得现在可能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是各个行业的专业人才,是指有生活的人,在各个不同领域有着自己生活体验的人可能都慢慢地进入到编剧行业里面来了。其实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变成编剧的这种可能性已经在增高了,这几年的一些爆款剧,包括《琅琊榜》《甄嬛传》,很多是作者参与写作,我认为未来几年会有一些变化,确实节奏也和以前不一样。刚才聊天还在和成龙总说,现在都是1.5倍速度播,要求剧本节奏要比以前快很多,要有1.5倍速写才行。
同时我也是觉得在编剧的这种生存状态下,我们编剧帮这样一个组织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和服务保障,现在也是有一些各种业内的版权官司越来越多,同时包括一些区块链的创业项目都是在做版权保护,我觉得将来的途径在座的可以一起来探讨,我也觉得我们编剧帮这样一种组织形式能给大家一起来做一些服务工作,一起做一些维权的事情还是蛮重要的。
稍微讲一讲自我提升,以我特别浅薄的角度来说。今年听到很多制片人常说行活儿太多了,这可能说得稍微尖锐一点,说行活儿太多了,一个剧本怎么写都出不来兴奋点,写得都中规中矩,都达标,都是六七十分,但是离90分还差得很远,可能真的需要在这么多剧同时在线播放的时候,你的兴奋点、精彩点、故事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第二个是大家一定要有创新。我再讲一个小故事,去年的时候也有另外一位创业者,他是做AI创业的,他说他做了一个创业项目让我去参观一下,我说你什么创业项目?他说我是AI编剧、机器人编剧,我就嘲笑他,我说任何行业都是可以被机器人代替的,演员可以,但是唯邮便局,写作这种东西、创作这种东西是不能被机器人代替的。我去了,他在创业空间里面,好多人在那儿,机器人在那儿敲敲敲,他让我参观一下自动写作的东西,AI的软件,我足足有五分钟没讲出话来。写作的语句已经非常通畅了,虽然我觉得还有点雷,还是那种模式写作,但是它收集了可能是,不知道是多少的片库或者剧本库,甚至感情强烈一点他还能加强一点,我还是很惊讶的,但是我还是坚持创作是人脑的工作,不是机器人的创作。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创意、就是策划,这种东西不能被机器人代替,但是说不定有一天机器人能改剧本了,所以我认为行活儿总有一天可能是走不通了。
其次紧跟时代热点。我们也知道付费观看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大的模式,可能就更多的需要,如果真的是付费观看的话,观众对情节含量、对翻转度、对悬疑度等等剧本的节奏就会有更强的要求,甚至一些话题、对热点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这也对剧本写作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另外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不忘初心,好的故事都是依据初心写出来的,好的人物都是根据我们的生活和我们自己的所爱创作出来的,所以还是不忘初心才是我们每一位在座的编剧,也是我曾经最好的一个梦想。另外就是好的圈子,现在其实有很多的剧组是在用搭配写作的方式了,可能有一些故事,甚至是生活的人事,比如一个医疗剧请一个医生参与进来,只是做顾问,法律只是请一个律师作为一个顾问参与进来,但是可能要在一起很长时间的小讨论,不同圈子的建立,编剧能够走出自己的小屋去和更多的人交往,去感受他们的生活体验,我觉得这也是蛮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聚会场所,大家能够一起聊一下业内的发展问题也是一个蛮好的机会。
我的发言可能有点长了,谢谢各位!抛砖引玉。
E N D
▽
公司、项目合作◇gangqinshi01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rene0602
编剧经纪业务联系◇zqy24680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一点资讯
界面 | 企鹅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