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4年10月,我在山东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辞职回到了北京。那正是人生最迷茫的阶段,刚刚结束一份自己不喜欢也看不到前景的工作,在每天的焦虑中思考接下来的职业规划。
成为14群管理员
虽然成功进入互联网公司,但是之前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进入实际工作中才对产品经理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除了上网站学习,也开始陆续加一些人人团队的QQ群、微信群,和群友探讨一些产品问题。
群里荟聚了各个行业各个阶段的产品经理,有大厂七八年的大牛,也有刚入门的毕业小白。群友们会分享一些行业头条、求职/HC信息,相互探讨产品问题、答疑解惑。最让人惊喜的是,起点学院会定期举办公开课,可以学习一些更深奥的系统化知识:登录注册模块设计、卡诺模型、数据分析、电商系统、用户增长……每次上完公开课,群里都会发生激烈讨论,分享当天的学习心得。
转眼间,做14群管理员已经四年多了,从刚开始的懵懂无措,开始学会维护群规则、学会活跃气氛、学会处理群友之间因意见不合产生的矛盾…群友进进出出,四年多发生了很多改变,唯一不变的是雷打不动的早报和晚读。和群里很多群友也从陌生人变为了老友,明媛老师、思军、米米、赛赛、李白、苏先生…
这个阶段是我个人成长很快的一个阶段,每天都有一群伙伴相互鼓励,将所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我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顺利从一名助理晋升为产品经理,开始独立负责一些项目和系统。
千人产品经理大会
人人团队的产品经理大会算的上是产品经理们的年度盛会,每次大会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大会除了会邀请大牛讲课分享,也是产品经理们线下见面交流、建立人脉的不可多得的机会。
从15年开始,我几乎参与了在北京举办的所有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大会,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大会举办中。那是一个冬天晚上,当时的场地比较偏,下了地铁循着导航穿过一片路灯昏暗的街区才找到地方。和外面的冷清不同,进到场馆才发现里面一派热火朝天。除了从深圳特意过来的老曹、奶总、逗姐,还有北京的很多志愿者DT哥、池塘、Sven等。
举办大会,前一天晚上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很杂。我们一起准备手礼、贴座位牌、调试大屏设备、布置入场指引,一直从8点多忙到凌晨一点多才将场地准备好,我和DT哥、池塘索性就睡在了宾馆。
那天晚上入睡已是两点,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又继续忙活。早上八点,参会人员陆续到场签到,我们又得指引、控场、准备茶歇。两天的大会,工作人员几乎是马不停蹄,跑前跑后。不过两天的辛苦没有白费,大会很成功。看到参会者在微信群对大会的认可和赞美,觉得一切都是值得。
后来又参与了很多次大会举办,见证了逗姐顶着过敏仍然坚持驻场指挥,见证了慧慧和旭芸熬夜安排大会事情,见证了老曹和奶总一页页过嘉宾PPT,见证了人人大会广告登陆中关村,见证了北京志愿者毅然奔赴深圳成为人人团队的正式成员……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经验的增加,大会举办越来越好,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度,场地越来越高大上,嘉宾也越来越重量级。人员分工更合理,流程安排也更成熟,最初那种状况百出的情景不再,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每次参与大会都能看到进步。
大会成了人人团队的一个标志,也成了产品经理圈子的一个传统聚会。大会热闹风光,门票收入看似也不少,但实际上花销更加巨大,每次大会基本都是人人团队在往里贴钱。“为什么赔钱还要举办大会?”我曾经问老曹。老曹笑了笑:“说为了情怀,有点太假,人都不信。可我又不是为了钱,那你说为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