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职场瓶颈,应该怎么突破?

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难关,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困扰。工作几年后,伴随着不断向外输出的设计产出,时常会产生一种“被掏空”的迷茫与焦虑感。那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面对职场瓶颈,应该怎么突破?_便捷生活_职场攻略

金九银十,在这个相对“躁动”的时节,工作中又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因为一时找不到破局的方法,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加班熬夜艰难挺了过去。我们在加班的时候总是向往着“如果跳槽”之后的美好,但是却在一次次跨过难关之后望而却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也总是不断与外界妥协,但是真正的成长,是与自己的内心和解。

正如白岩松在演讲中说过的那样,谁的青春都是不容易的。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难关,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困扰,作为一名设计师也同样如此。工作几年后,伴随着不断向外输出的设计产出,时常会产生一种“被掏空”的迷茫与焦虑感。

设计师需要不断去充实自己的内在,时刻保持一颗充满激情的内心,更重要的是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才能保持一颗初心在设计领域继续深耕下去。

工作与生活之间的Balance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设计却是工作的全部。人们总是希望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在社会中立足的角色。但是现实却告诉我们,工作与生活的边界越清晰,成功与进步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

初入职场的时候,公司的大佬与新人们分享了自己对于公司、职业发展一些心得体会与要求。尽管这种赤裸裸的公司文化策略会让人抵触,但是其中一些话确实会令人比较印象深刻,尤其是关于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问题。

大佬的主要核心思想是拼搏,所以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新人来说,工作也许就会占据生活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没有谁的成功是理所应当或者者轻轻松松的,需要将自己All in进去。

对于这样的言辞,不怎么年少气盛的自己也不敢苟同,但是当我工作几年之后再次回顾后发现,生活和工作的确在按照这个剧本在不断延续,不同的,只是每次获得的结果。这也许就是社会的现状。

在工作的某个阶段,可能你的收获会远大于付出,这是你会在职场顺风顺水。而大部分时候,付出很多但是却收效甚微,这时的工作状态就是如履薄冰甚至诚惶诚恐。尤其对于从事设计这种充满创造性的行业而言,其结果也是不断向行为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靠拢。

设计工作上的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单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外部环境、内部的资源与人员调配,各个方面都要协调好,才会“有可能”获得预期的结果,而且这也是在没有外部“不可抗力”的影响下才能获得的。

所以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不得不在All in自己所有的时候告劝慰自己“人品守恒”,总会有好结果的。

 你以为这种看似“想开了”心态就是与自己和解么?

当然不是。

在工作中与自己和解,首先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你想得到预期中的回报与收获,那工作真的需要All in的心态与勇气。心态是指对工作心甘情愿地投入,勇气则是指对曾经将工作与生活严格界限开的幼稚想法说再见。

工作确实需要我们去抱着All in的态度来做,才会得到预期中可能的回报。这种精进的思想,在稻盛和夫的管理理念里是奉为圭臬的,甚至到达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当我们调整好心态后,实际上这就来到了工作中与自己需要和解的第二点,我们All in什么。

换一种研究思路,将设计师的日常工作作为需求去解构分析后发现,主要是体力输出与脑力输出共同支配的。

脑力的创意活动需要在体力的持续支撑下才能保证高效的方案输出。但是不同的是,在时间维度上,体力活动是有明显的时效性的,超过一定工作时长就需要休息;但是脑力活动如果分配合理的话,却可以达到持续不断输出的效果,差异只在活跃与否。

回到All in的话题。既然工作可以解构为体力与脑力,那么我们在All in的时候,实际上存在4种组合方式,不同的组合方式也对应着不同的工作状态。

面对职场瓶颈,应该怎么突破?_便捷生活_职场攻略

最初工作时,我们习惯性认为的All in就是All in生活的全部,主要就是工作占用生活的时间,直接的表现就是盲目加班,也就是强体力+强脑力的搭配。当然这种All in是无法持续的,无论精神还是肉体都是一种消耗。这种状态基本上会急速向弱体力+弱脑力的摸鱼状态转变,然后无限拉长时间维度的消耗,恶性循环。

所以随着加班All in的经验,逐渐发现当我们需要占用生活的时间与空间来工作时,最好做“强体力+弱脑力”或者“弱体力+强脑力”的工作,而“弱体力+强脑力”的类型则更适合大多数人。这两种组合的工作方式对生活的占用率是最小的,我们的脑力可以分配在各个时间段,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思维与认知完全充斥自己的生活,甚至转化为自己的潜意识或者直觉思维。

从容面对职业发展的迷茫

最近陆续收到了一些留言或者私信,有一部分是关于想转职业方向的咨询,或者面试的一些建议。跟他们的聊天中可以得知,面对的一个通用的现状,就是似乎遇到了职业的瓶颈。事实上,当我们感觉到了瓶颈或者无法继续提升,很多时候是我们长时间身处某一个阶段中导致的。

产品有产品曲线,对于设计师而言是几乎就是常识般的存在,从产生、发展、快速增长、稳定以及衰退期。我们做的每一款产品都会经历这样的曲线,而当我们专心投入其中去产出我们的设计时,几乎是感受不到影响的周期变化,只是因为我们正在身处其中,某一个时期持续的时间被无限拉大,或者超过了我们自己对于时间长短的认知。

面对职场瓶颈,应该怎么突破?_便捷生活_职场攻略

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曲线莫不如此。

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曲线,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曲线类似。不同的只是人们的努力与选择。导致一些人是不断持续上升的,会在一个认定的方向和领域不断深耕;有些人则会选择往复循环,通过不断换工作、方向、领域来达到持续向前的目标。

听过很多成功人士的讲座,将他们自己的经历,将他们都做了哪些事情,这些讲座都是依赖演讲者光鲜的履历与做过的产品带来的影响力支撑着。成功人士会告诉我们他们成功后是什么样子的,但很少会告诉我们,他们在每个阶段如何选择、如何决策的,他们不会告诉我们,迷茫时该往哪个方向继续走下去,怎么走下去。

回到当前的话题。再次之前,我想先引入自媒体中关于专注投入时间与能力水平的曲线关系的总结。

面对职场瓶颈,应该怎么突破?_便捷生活_职场攻略

图中所描述是人们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于投入时间,与所获得的能力的对比。从曲线上可以看出,投入时间与所获得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事实却是,很多人都在“缓慢起步期”就挂掉了。残酷而清晰的事实就是,浅尝辄止只会一无所获。专注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坚持,是在这个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能够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勇气与气质 。

了解了很多处于瓶颈中的人,大部分也是处在人数集中的缓慢起步期。接下来就是看似快速但陡峭的、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快速成长期”。恪守自己的专业领域向上发展,需要内在的自身努力与外部环境共同影响,而且很可能当前的外部环境并不适合。所以,有些人没有继续坚持一条路,而是在这个时候通过“改行”来改变现状,因为觉得换一个方向可能更适合自己。

当然,对自己定位清晰、认知明确、判断形势准确的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会成功的;但是对于一些习惯性跟风或者定位不清晰的人来说,改行只是换一个环境而已。“改行”没“改心”。

我们总会看到一些高阶的领导本身是设计出身,却可以不断跨专业做出成绩,那是因为他本身就已经处于了快速发展期甚至更高阶,综合能力允许有更多选择,而且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但是更多的同行则是出于缓慢起步期就开始了这种“低阶转行”。短暂的从业年限、经验积累的匮乏,导致自己的转行只是自己重新进入了新的起步期。

面对职场瓶颈,应该怎么突破?_便捷生活_职场攻略

回归到设计师的职业发展中来。

看着过往前辈们的脚印,公司团队的培养计划,以及自己实际的规划发现,从设计起步的职业生涯,大致的曲线无外乎两条。

那这两条职业路线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或者当面对两条路的选择时,该如何做决策呢?

对于一个体系相对成熟的公司而言,设计师从出入职场到成为资深设计师,一般需要3到4年的时间,随后便开始慢慢产生方向上的变化。

专业路线,要面临知识的横向广度与纵向深度双重考验,需要不断挑战自我。

继续走自己的专业路线,实际上就是达到了“快速发展”的中后段或者“高原期”的初段,这个阶段里实际上会艰辛异常。毕竟相较于完成需求产出,这时候更需要的是专业领域内的研究能力。曾经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有章可循,有竞品可以参考。但是更高阶的设计工作需要产出的,是更加抽象的内容。工作不再要求“技能”,而是“知识”或者“头脑”。设计的最终点是哲学,即“设计哲学”。这四个字直接阐释了,达到这个阶段是多么的困难重重,既需要绝对的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天赋。

管理路线,要面临产品化转变,迎接来自不同方向的变化与挑战。

投身管理路线或者偏向管理路线的职业生涯,绝大多数在设计总监的职位之后进行产品化转变,甚至出现职位之间的往复变更,但是最终产生突破进展的,还是产品化的转变。设计是产品流程的一个环节,是连接产品流程上下游的一个节点,设计师对于整个产品从需求产出,到开发推广的理解也是有一定局限的。职位越高,需要的综合能力越强,对设计、产品、商业的理解的要求更高,核心特质从对用户体验的理解转向对用户与产品的把控、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思考。显然这个阶段下单一的设计与用户体验专业能力很难驾驭更高的岗位要求。

接受工作内容的变化

承接上文中设计师职业规划的内容,随着工作经验与职位角色的变化,设计师需要学会接受自己工作内容的变化。

一般而言,随着职位的上升,单纯需要去设计执行的工作在全部工作时长中的比例是逐渐下降的。以专业方向的设计师工作而言,工作比重的变化大体如下图所示(图中比例内容主要来自自身工作经历与其他同行的交流中获得,不具备绝对的准确性,同时不适用于全栈设计流程)。

面对职场瓶颈,应该怎么突破?_便捷生活_职场攻略

从图中可以看出,设计工作在全部工作时长中的比例是逐渐下降的,但是这种比例的变化不是退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而一种进化,是与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创新竞争力的目标吻合的,是与事物螺旋向上发展路径相匹配的。

从自身工作角度来看,设计比重下降(排除被边缘化等其他特殊情况)更多的时候是正常现象,工作中的比重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在公司中扮演的工作角色转变于上升,身上负责和承担的业务会更多,此时此刻面临的不再是十分琐碎或者细枝末节的设计元素,更多需要对设计方向进行思考和把控、对设计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对设计方法进行及时复盘总结。这些工作内容的外化表现形式就是不断地沟通、评估、再沟通等一系列的工作。曾经只需要思考怎么把设计方案呈现出来,如今则是需要思考怎么做设计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

从更加抽象的行业来看,任何行业在逐渐向上发展的过程,是“技”向“术”的转变,技巧、技艺类的内容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是需要思想、思维来继续来继续补充和强化与沉淀。这里需要两个方向的要求。向上需要研究设计趋势,总结规律和方法,向下需要提升专业影响力,将技巧与方法向下进行布道,让更多人熟练掌握,提升工作效率。

在提升效率的目标中,思维、洞察力,推动能力缺一不可,而且需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从实践中积累和提炼设计方法与规律。

设计师也需要不断向内告诫自己去适应这样的变化,不断去与自己的内心和解,除了保证常规的工作量以外,更多的精力还是要突破思维的界限,从认知与思维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提高重复劳动的效率。

最后

设计师的职业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设计师向内不断与自己和解的过程。面对无休止的需求,总要给出令自己满意的方案;到达迷茫的瓶颈状态,还是要孤身一人努力“破局”。接受职位和工作内容的变化所带来影响,即便最“纯粹”的设计工作再也不是设计师工作的全部。

设计师也需要不断向内告诫自己去适应这样的变化,不断去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毕竟任何行业在逐渐向上发展的过程,是“技”向“术”的转变,技巧、技艺类的内容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是需要思想、思维来继续来继续补充和强化。

这也是写给自己的话,谨记,共勉。

2
15
0
81

相关资讯

  1. 1、靠UGC模式产内容,能帮助传统媒体找到出路吗?4407
  2. 2、用户消费动机变动,高端品牌该如何投其所好?1004
  3. 3、手游为何能长江后浪推前浪?756
  4. 4、消费主义是如何将你洗脑4778
  5. 5、大公司VS小公司怎么选择?4821
  6. 6、B端教学产品应用策展思维,有效开展产品培训和运营542
  7. 7、美团、完美日记、瑞幸咖啡,都在告诉运营人哪些增长的底层逻辑?1553
  8. 8、我做产品经理遇到的10001个问题(6):产品实习生/产品助理2234
  9. 9、930万美国人开始冥想,催生价值12亿美元的新产业862
  10. 10、百度向左高德向右:O2O与智慧交通谁将胜出3133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