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电影票,票价35元,但票面却显示着“票价30元,服务费5元”, 服务费这一神秘费用的占比,居然达到了票价的16.7%! 电影还没看,一笔额外的支出就花出去了,这完全不符合消费降级的理念啊!
经常看电影的你,是否也曾像眸爷一样好奇过,这笔服务费到底是从哪里来、又去到了哪里?每次看电影时,没见有谁为我服务过呀?
为了解答各位小伙伴们的困惑, 今天,混迹于影视圈多年的眸爷决定正!式!出!道!
【眸爷解读】第一期,就来讲讲服务费,3分钟时间为你揭秘行业内幕。
事实上,服务费是伴随着网票平台的出现,才兴起的产物,主要包含了售票系统技术费、网络售票管理费、电话短信通讯费、电商平台手续费以及取票设备维护费……总而言之, 服务费就是电影院线、影院售票系统提供商和购票网站共同收取的费用 。
不想掏这笔额外的支出?
没问题!北京随便找家影城线下购票,一场IMAX100+、一张万达至尊卡300+,而且为了抢到一个好座位,你还必须提前几个小时就到影院排队——得嘞,感谢电商平台,服务费,您拿好!
除了给各位观众们省了事,服务费还肩负了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2017年初,服务费开始被正式计入票房统计之中 ,虽然这笔费用不参与最后的票房分成,但对于总票房的提升却功不可没。举个栗子,今年暑期内地总票房高达162亿元,但加上服务费之后,票房立刻窜到了173.8亿!整整多出了两部《邪不压正》的票房,看上去,这笔钱来得比《爱情公寓》还轻松。
但也正因如此,服务费刚诞生的时候,就背负上了众多骂名,什么“电影遮羞布”啦、什么“弄虚作假”啦,总之就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然而,当2017年内地票房在服务费的助推下突破558亿、今年第一季度内地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时,很多当初骂服务费的业内人士,白天还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到了晚上一关灯,估计就忍不住要在被子里偷笑。
当然,眸爷才不会告诉你,也正是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平均服务费已从2.1元涨到了2.3元。
在这里,眸爷还有句话要说,大家也大可不必因为票房里的“水分”而郁闷,在其他国家,如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将消费税和娱乐税等计入总票房也都是常规操作。但由于大多数国家没有我们一样成熟的电商平台,所以将服务费纳入票房,也算是我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
不过新的票补政策出来之后,服务费将被严格限制在2块钱以内,而且这院线还不能参加分配。这未来电影购票会如何发展,眸爷也拭目以待——总之,别让我提前去排队买高价票就行。
怎么样,没想到吧,一张小小的电影票上,居然有这么多学问。事实上,虽说影视行业离大家的生活很近,但其中类似于服务费这样的小知识,或者是各类行话却着实不少。
搞不懂怎么办?没关系!从今天起, 影视百科行家、文艺圈的老司机眸爷,将定期为大家分享行业知识点、解读各行业内幕,欢迎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