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少有人把“陌陌”和“街旁”这两款应用摆在一块儿。但我想说的是,“陌陌”这样一款“陌生人交友”应用和“街旁”这个人们概念中的“签到“应用,它们即将踏上同一块大陆。在“人”之后,“陌陌”开始挖掘“地点”这一维度的价值,而“街旁”也开始坚定地走向社交化。“基于地点,帮助陌生人更好地发现彼此”,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陌陌于2013 年1月4日正式发布了3.0版本。在陌陌3.0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功能——留言板:基于周边的具体地点(学校、小区、商用楼、餐馆、咖啡厅、酒吧…)的签到留言体系。而这个产品思路,还是要从“陌生人交友”说起。
陌生人之前的表达欲望可能更强烈,但限于彼此间认知有限,话总是很容易说完的。所以我们看到,“陌陌”在2.0版中,用一种小而精的群组方式大幅增加了用户黏性,这个话题已经是过时的分析,就不赘述了。
既然有了足够的用户黏性,那接下来呢?有人说,“陌陌”要放弃“陌生人社交”,但就像前面所说,“陌生人社交”本身就是个伪概念,“陌陌”只不过是在淡化这个概念而已,但实际上,陌陌要做的是更好地帮助“陌生人”与“陌生人”社交。
我们知道,陌生人与陌生人的交友应用上存在很大的噪声,对于“陌陌”而言,仅通过几张照片、签名和简介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许只比大海捞针简单不了多少,这样的交友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所以陌陌引入了“地点”+“留言板”这一概念,想法不言而喻:生活轨迹重合的人会有更多的相似点、兴趣和话题,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长久的社交体系的成功率会更高。话说回来,“地点”+“留言板”,你不觉得这很像签到么?
那就让我们看看因为“签到”而闻名的“街旁”在做些什么?
社交化!
我们看到街旁在产品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尝试: iOS版本的街旁中,会根据具体的地点(咖啡馆、图书馆、餐厅等)为你推荐经常在这来签到的一个人,并展示更多地信息为用户展现“你和他”之间的交叉点,在这个功能推出后,街旁用户之间的好友请求数增加了60%。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些时看到一个名为“坐网”(zuo.com)的创业项目,一个基于出行线路的SNS平台,但我认为,真正能把人与人聚合起来的是“生活轨迹”而非“出行线路”,“生活轨迹”是“点+点+点”,连接这些点的线可以有千万种画法,没有太多意义。产品的出发点也应该是帮助用户更简单地发现与他有更多“重合点”的人。关于这个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希望以上的例子能为打算让产品近期上线的创业者提供个参考——也许长点的节假日会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2013 年1月4日这么奇怪节日的当然不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