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成都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日前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进行解读。记者在会议现场获悉,成都将出台《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下简称《攻坚计划》),其中将力争在2020年建成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及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
“ 《攻坚计划》明确了下一阶段成都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称,“成都将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
先进制造业将是成都未来的主攻方向之一。
记者注意到,成都市2017年GDP达到13889亿元,占四川省经济总量的37.55%,而在此前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中,明确支持成都做强“主干”支撑,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这明确了成都市在未来四川省经济地理中的作用和位置,而在GDP已经接近1.4万亿的背景下,成都在下一步如何继续做大经济总量是关键点。
而上述《攻坚计划》显示,先进制造业将是未来成都发展的重要支撑——成都力争在2020年将分三个层次培育产业集群,分别是 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8000亿级的装备制造产业和5000亿级的医药健康产业,以及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两类千亿级产业 。
“成都先进制造业整体能力已有提升,并正按照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趋势和专业化的要求统筹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都市经信委主任陈志勇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四川全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8113亿元,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七,而在该产业的版图中,成都市占据了主要份额。四川省亦寄希望于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以推动四川省建成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在新兴服务业领域,成都力争培育形成会展、金融、物流、文旅、生活服务5个千亿级产业。
发力新经济
而在本次成都市委发布的“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不断提升城市创新力、创造力和创业力。”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R&D投入强度达到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将在2017年成都市的R&D投入强度在2.3%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64%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进入新一线城市相关数据排名的前列。
对于成都布局新经济,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表示,在传统经济时代,成都的产业标签比较模糊,通过发展新经济,能帮助成都找到未来经济的支柱,同时成都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也需要从新经济找到突破口。
对于新经济未来的布局,成都的计划是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等新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到2020年关联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表示,《成都市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若干政策措施》将于近期发布,该政策主要包括针对所有企业的通用政策和针对领军企业的专项政策两部分。
其中,专项政策将通过对企业研发补贴和贷款损失补贴的方式缓解种子企业面临的高成本和融资难等问题,支持种子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奖励和参展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拓展市外市场,支持国有投资公司或政府投资基金与准独角兽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基金,提升准独角兽企业行业内知名度和话语权。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此外,成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布局,还包括金融业和对外开放方面。
金融领域方面,成都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梁其洲表示,“未来成都还将设立金融科技产业创新投资基金,鼓励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成果运用,同时加紧设立规模100亿元的乡村振兴基金和20亿元的川西林盘基金”。
除在产业方面有所突破外,成都在“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还明确了将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成都市口岸物流办主任杜进有介绍,根据成都所处的地理区位、对外交通规划建设定位,将依托国际空港、铁路港“双枢纽”,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走廊”和“国际陆海联运走廊”战略通道,全面提升通道利用效率和通道转化力,形成全球要素配置和市场覆盖能力,为成都加快提升资源集成力、品牌影响力和营商环境竞争力提供支撑和保障。
“5+5+1”具体产业领域
5大重点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
聚焦高端绿色智能,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成都将积极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着力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产业为重点,全面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在产能规模、研发创新、标准品牌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培育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万亿级产业,壮大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
5大重点领域: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
聚焦高价值高品质,进一步提升新兴服务业质量。成都将围绕建设消费市场引领、创新要素集聚、辐射带动明显的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充分发挥新兴服务业引领转型发展、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着力发展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五大重点领域,全面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兴服务业质量提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到2020年,培育形成会展、金融、物流、文旅、生活服务5个千亿级产业。
1个产业体系: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聚焦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是市委、市政府基于成都比较优势,把握全球大势、抢抓历史机遇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增强成都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动力引擎,成都将坚持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深刻围绕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六大经济形态和智慧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七大应用场景,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供应链+”为核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开放型产业体系,着力将成都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为加快推动全市“5+5+1”重点产业领域攻坚,成都以改革为核心提出“七大重点举措”,并进一步将各项措施项目化、具体化、动作化,力求攻坚行动早日出成果见成效。这七大重点举措分别为: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推动规划建设方式变革;打造产业生态圈,深化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改革;全力培育创新生态链,推动新旧动能接续变革;加快建设产业功能区,构筑城市新形态;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深化要素供给改革;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