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学家发明可注射的仿生纤维传感器像毛发附在皮肤表面

11月18日消息,复旦大学科学家研发一种可注射的纤维状生物传感器,植入后该传感器就像毛发一般附在皮肤表面,纤细柔软并可以实现对体内多种化学物质的长期、实时监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个人生理信息的实时监测及其带来的个体化医疗受到关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可以将化学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装置,可用于监测特定化学物质,在可穿戴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复旦大学科学家发明可注射的仿生纤维传感器像毛发附在皮肤表面_智慧城市_智慧零售


据介绍,现有的可植入式传感器因其材料本身模量大,存在刚性器件和柔软组织间的重复机械损伤问题。此外,基于二维平面结构设计的植入式器件很难实现微创植入,导致难以和组织形成稳定界面,无法实现长期准确监测,从而影响到信号采集和生物安全。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副教授孙雪梅,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洪波,航空航天系教授徐凡等多学科团队另辟蹊径,通过仿生肌肉结构的方法,设计了具有多级螺旋结构的纤维状电化学传感器。力学模拟和纳米压痕实验证明,碳纳米管纤维相对传统的植入材料(金丝、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具有更低的弯曲内应力,且其抗弯刚度相对于其他传统植入材料更接近柔软的组织。同时,团队利用与纤维一维结构相适应的注射方法,将纤维状传感器准确植入至目标区域,纤维在体外的形态类似于动物毛发贴附在皮肤表面。


复旦大学科学家发明可注射的仿生纤维传感器像毛发附在皮肤表面_智慧城市_智慧零售


随后的细胞实验及组织切片表明,纤维状传感器在注射后没有使动物产生炎症反应和疤痕,且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纤维传感器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整合性。


据介绍,这项工作在生物电子学领域发展出一个全新方向,通过集成电路、蓝牙和相应软件,纤维状生物传感器可远程对生理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且器件可在血管中稳定工作长达4周。


 关于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生物传感器具有接受器与转换器的功能。

89
80
0
91

相关资讯

  1. 1、知识付费三问:变现、留存、运营3413
  2. 2、O2O,老外这么玩189
  3. 3、用户思维是唯一良药?聊聊甲方、乙方和媒体的发展趋势1727
  4. 4、倚靠小红书版“扎眼”,拼多多能否实现高端梦?1891
  5. 5、分析|关茶消费升级新思路:把减法做到极致3038
  6. 6、放弃升职只为更好地生活1581
  7. 7、母语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4020
  8. 8、汽车电商,集体围剿线下经销商4359
  9. 9、从殡葬到美甲: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新锐电商969
  10. 10、像Facebook一样增长:找到产品中的“顿悟时刻”218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