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飞云工程顺利完成了多架次自主飞行验证,取得阶段性成果。飞云工程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近年推出的“五朵云”(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之一,飞云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提出的基于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来构建空中局域网,可实现超过一周时间的应急通信保障。
据介绍,所谓“临近空间”,是指“空”和“天”的结合部,普遍将其定位为海拔20千米至100千米空域。该领域已成为世界大国战略博弈和角逐的新兴战略空间。临近空间超长航时无人机是支撑临近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目前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单位正在开展其研发工作,部分已进展至飞行验证阶段。
该太阳能无人机以太阳能为动力来源,在飞行过程中自主从外界获取能量,可在临近空间连续飞行数天甚至数月的新型平台,具有飞行高度高、续航时间超长(理论上可实现“无限”续航)、使用维护简便和效费比高等特点,一定意义上具有“准卫星”特征,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
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院长张红文介绍,该太阳能无人机采用创新技术降低了无人机飞行控制难度,提高了使用维护性能;采用超轻高强复合材料机体结构,提升了无人机的抗风能力及环境适应性;采用的高效能源动力系统及多余度高可靠机载设备,大大提升了无人机长航时飞行的任务可靠性。
“通过各分系统的匹配协调设计,太阳能无人机凭借其飞行高度高、续航时间长的突出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应急通信保障、遥感测绘、气象探测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院长张红文说。
据张红文介绍,飞云工程利用太阳能无人机搭载空基局域网设备,可提供远大于地面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以及不受区域限制的“伴随式”网络接入服务,实现区域内用户信息互联互通,并为用户的IP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提供接口和传输链路。可为偏远山区、小型岛礁等难以架设基站的地区提供有效的通信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同时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地区通信设施受损条件下,快速恢复灾区通信能力。此外,不同覆盖区域的无人机通过中继链路形成机间信息交互,可实现更广范围网络及通信覆盖。
相关资讯:
航天科工“五云一车”商业航天重点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纵观全球态势,面向未来发展,太空产业的发展热点集中在太空运输、卫星应用、太空制造、太空农业、太空采矿、太空旅游、太空医疗等领域,覆盖范围从地球,到近地轨道,再向深空拓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符志民在26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中介绍。
太空活动可以极大扩展人类的认知领域,提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新途径。据了解,近年来,航天科工整合国内与国际资源,大力实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计划,积极推进“五云一车”商业航天重点工程有序开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商业运载发射服务、商业应用卫星研制、空间信息应用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快舟一号甲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完成首次商业发射,开拓者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发起设立百亿元“长江航天产业基金”,按照商业航天“社会总体院、社会总体部、社会总装厂”的定位,致力于与广泛的社会资源合作,打造中国商业航天新业态。
截至目前,飞云工程完成了高空太阳能无人机研制,正在开展飞行试验;快云工程完成了临近空间浮空器样机研制;行云工程和虹云工程各自完成了商业公司组建,开展了卫星正样产品研制,虹云工程技术验证星计划年内发射,开展在轨试验;腾云工程实现了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国内首次飞行验证;飞行列车工程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快舟火箭研制和发射服务工作稳步推进,近日将执行商业发射。航天科工正以实际行动,努力将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推向新高度。
符志民表示,当前,我国航天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商业航天显现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是加速形成航天产业新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太空经济的重要手段。面向繁荣发展的商业航天,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紧抓时代发展机遇,蓄商业航天之势,促太空经济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