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大数据企业智云健康获1亿美元C轮融资,优化机器学习算法

1月7日消息,慢病大数据企业智云健康(原掌上糖医)今日宣布获得1亿美元C轮系列融资,其中C1轮资方为LB资本 IDG和美年大健康,C2轮由中金资本和中电健康产业基金联合领投,天士力、中国平安、三星资本跟投,探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创始人兼CEO匡明介绍,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拓展更多医院和优化机器学习算法,加强公司的数据挖掘能力等方面。


慢病大数据企业智云健康获1亿美元C轮融资,优化机器学习算法_金融商务_科技巨头


智云健康成立于2014年12月,其业务板块涵盖针对医生患者的APP掌上糖医,针对医院的SaaS平台智云医汇,以及提供耗材、器械、药品等的电商交易平台。


其实,智云健康成立初期定位于面向C端的糖尿病管理服务平台,即患者在糖医上记录自身健康数据、获取健康指导,逐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入驻平台的医生得以透过可视化医疗健康大数据,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病情指导和治疗方案,以解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依从性低的痛点。为满足他们及时购药的需求,还打造了B2C电商平台。目前,智云健康还获得了互联网医院牌照,供医生在线开处方。


考虑到医院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疗和管理也存在沟通低效、患者院内数据流失、缺少随访和跟踪数据等痛点,智云健康还为B端提供信息化SaaS系统“智云医汇”,能实现全程数据化诊疗,并在家庭端链接医院数据,完成后续跟踪。另外,智云健康还和美年大健康达成合作,向体检场景延伸,以将防控关口前移,延长服务链条。


匡明表示,这种模式的好处不仅在于能提高机构效率;而SaaS系统的嫁接可以形成医联体,实现双向转诊,尤其适合慢病管理的临床场景,未来可扩展成慢病医联体的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能以慢病患者为中心打通其从检测到诊断到治疗,以及随访的全流程数据,将慢病诊疗路径电子化,服务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以及医生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要特别强调的是,智云健康打通医生和患者之后,已摸索出了一条由糖尿病单病种管理到全慢病管理的长线模式。据匡明介绍,目前能覆盖的病种主要是和代谢和内分泌相关疾病,亦或是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等,包括肾病、心血管疾病等,模式与糖尿病一致。


根据匡明给出的数据,智云健康现已覆盖1000余家医院,其中70%都是三甲医院,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服务用户超过2000万),2018年集团收入已达到十亿级规模,且首次实现了月度整体盈利;另外,数千例样本长期2年临床验证结果表示,基于智云健康的整套服务体系,患者的康复效果有20%的提升。他表示,2019年智云健康预计会覆盖5000家医院,“因为在打通大量三甲医院做好标杆后,能快速实现向下覆盖”。


从早年的“百糖大战”到现在的头部马太效应显现,智云健康也在不不断探索自己的边界。匡明表示,药品供应链是智云健康接下来要重点发力的领域。他表示,“平台已积累了海量的慢病患者数据,完全可以服务于药品的反向供应链管理,包括具体的药物研发和精准化营销等。”


当然,海量的真实患者数据也意味着有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还须转化成临床可用的数据。为此,智云健康也在着力优化机器学习算法,加强数据挖掘能力,满足海量数据的清洗和结构化处理需求。匡明还指出,考虑到未来大量医联体建成后,患者要下沉到社区医院,但基层医生诊疗能力还有所欠缺,公司也在探索AI辅助诊断的相关应用,具体落地产品现已研发完毕,还有待进一步测试和优化。


匡明坦言,待数据进一步规模上涨后,需求会发生很大变化,包括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数据管理的安全性、数据的精细化处理等,而这些都是公司要不断攻克的挑战。


投资逻辑方面,中金资本副总裁,中金智德的总经理单俊葆表示: 慢性病是个数千亿的大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但医疗系统比较复杂,运营和升级的难度非常高。而智云健康具备市场敏锐度,及对医院生态和需求的深刻理解,并通过强大技术保障了模式的不断迭代,让行业进一步得到优化。中电数据相关负责人则指出:智云健康很好地覆盖了医院内外的治疗场景,并能深入接入医院系统;甚至通过医联体链接多层级医院,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与中电的数据生态形成协同。同时,中电的加入也能极大提升智云对接政府和医院的速度,在很多地区可以实现整个区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2015年,数字医疗创业边界不断扩张,大量的外来的参与者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和新的资本,一大笔热钱涌入数字医疗创新项目中,“百糖大战”、“B2B交易平台”、“大数据”等名词出现在数字医疗领域,据统计,2015年共完成数字医疗融资事件764起,金额达334.5亿。


慢病大数据企业智云健康获1亿美元C轮融资,优化机器学习算法_金融商务_科技巨头


移动医疗呈现领域细分化趋势,移动慢病管理市场快速发展,其中,糖尿病细分领域发展最为迅速。2015年,以移动应用为手段,瞄准糖尿病领域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可以在手机里轻松找到上百款糖尿病APP,糖尿病领域上演了一场“百糖大战”。


那是移动医疗最为疯狂的时期,以to C为主要模式的平台型企业主要以注册用户、日活、月活等指标为主要经营目标,开启线上补贴拉新模式。用匡明的话说,那是ToC的“疯狂”时刻。


彼时的智云健康还叫做掌上糖医,是一款以提高C端用户的诊疗效率和效果为最终目标的,基于糖尿病数据的慢病服务管理应用。患者在掌上糖医生记录自身健康数据、获取健康指导,逐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入驻平台的医院团队得以透过可视化医疗健康大数据,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病情指导和治疗方案。


在移动应用领域,依靠用户数量获取融资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2015年前后,大量的移动应用浮出水面,在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对于当时的创业者来说,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把自己的运营数据做得好看起来,用户量上来了,就意味着能够顺利融到新一轮的钱。


匡明告诉记者,在“百糖大战”时期,掌上糖医也在微博等公共渠道大力投放广告,在用户的获取和留存上花了许多功夫。


“当时的市场挺疯狂的,大家都在做‘拉新’、‘活跃’这样的事。那时候一度觉得我们要用相同的方式去扩张,在线上去做补贴,去拉人,去投放广告,然后也浪费了几百万,如果说起来烧钱,那个时候是真的烧掉了。”


匡明回忆道:“在2015年前后虽然靠大量的广告投入获得了不错的注册量,在市场排得比较靠前,但后来的数据证明,这条路是错误的。”


时值IDG资本有意向投资掌上糖医,在做尽调的时候,匡明和他的团队被点醒,开始从用户的获取和留存数据关注到转化率这一核心指标。


匡明回过头看自己的数据 ,开始思考掌上糖医的转化率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这是一个真实的需求,还是一个用我们花钱堆出来的伪需求,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还是比较早地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就停下来了。”


“我们现在也会做一定比例的广告投放,但是不会像2015年那个时候那么疯狂,那时候的干法肯定是真的就要烧钱,我现在对烧钱也比较深刻,靠烧钱堆出来的数据就没有价值了。”


经历过百糖大战的匡明发现,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做医疗并不只是单纯的做一个APP,如何找到精准的用户,如何拉新、留存,如何提高用户的活跃度,这些都需要通过技术来实现,通过互联网运营来解决,而不是简单的烧钱做广告。


    试错后的转型:回归真实需求  


事实证明,互联网创业的逻辑在于——只要活着,你就赢了。在C端疯狂了一阵子之后,掌上糖医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用匡明的话来说,是“回归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2016年伊始,掌上糖医就获得了基石资本、IDG资本、中国平安/平安创投、经纬中国一众大牌投资机构参与的1亿元B轮融资。


“16年结束的时候,其实大部分在糖尿病这个赛道的人都还没有醒,还在做同样的事情,针对C端去拉用户,然后去做活跃。”到最后也就成了百糖大战之后发展到现在的模样。


糖医生、糖大夫、糖护士、糖小护、益糖、糖讯等让同质化的各类APP前赴后继地涌入战局,都在2014——2015年拿到了数额不小的融资。但今天,尚在维护、运营的APP不超过5家,大多数项目都经历了转型,市场已经进入“剩者为王”的下半场。大部分企业都在2016、2017年经历模式被证伪,最后铩羽而归。


单纯针对C端拉流量的问题在于,虽然有数据,但是都是浅层的数据指标,生产出的数据是不持续的,价值不大。匡明随后算了一笔账,针对糖尿病这一单一病种来做的话,虽然发病人群大,但是人数再多也不过中国的10%,“换句话说,就算我们所有的广告投放效率有10%,那么最高也就10%,其他的都不是我们的目标受众。”


且在2016年,医院地推团队在和医院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医院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疗和管理存在巨大的痛点。当时团队要解决的实际上是,医院在院外这部分治疗服务和提供专业意见的问题,这是医院不擅长的场景,需要企业为医院提供实用的工具。


匡明意识到,之前认为的做一个APP,给一个设备,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需求问题,从就医到院外管理,“治”与“疗”之间缺失的环节太多。


匡明说:“到后来我们发生的转变是,不追求用户上来都快,而是基于真实的需求,去看哪些人是真的有问题,需要服务的,针对这些人去解决问题。”


    数据铺底,“治”+“疗”打造慢病管理生态圈  


从大环境上来讲,中国的医疗资源本就不平衡,患者能排到队在医院治疗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若想获得专业的院外管理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市场上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去覆盖医院的院外管理,但其实医院也需要在院外管理好病人。匡明从这个需求中发现,医疗资源的错配带来的不同场景下的就医需求和医疗的专业性的需求。


无论是糖尿病还是其他慢性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专业的意见,以及在院外执行治疗和专业意见的过程。而在提供专业意见和治疗方面,没有人比医院更权威,所以匡明开始回归到找医疗机构合作的这条道路上。


除了真实的治疗需求外,医院的场景相对来讲比较传统的,很多疾病已经有SOP即明确的诊疗路径,但是对于各个科室而言,医生、护士、患者三者之间的沟通,指令操作非常原始,很多都是纸质,并没有完全电子化,工作效率较低,就诊数据尚未存储到HIS系统中,更别说重病患者回家后的数据同步以及跟踪。


总的来说,传统医院的场景就是一句话概括——信息化程度太低。


2017年12月,掌上糖医迎来里程碑式的发展,11月8日,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匡明正式宣布,掌上糖医升级为智云集团,并整合旗下业务,正式开始覆盖整个慢病领域。掌上糖医的“野心”远不止糖尿病这一个单病种,而是更广阔的慢病市场。


转向B端市场后,智云健康构建了医院 SaaS 开放平台——智云医汇,搭乘模块化可定制结构,适用不同医疗机构的不同需求。系统可根据各医院工作流程自定义权限模块、安装定制化功能、与指定不同品牌的血糖仪设备完成适配,达成从单科室到全院、从单一医院到分级诊疗的医联体、从独立系统到接入医院HIS等多模式数据互联管理和共享定义,系统性提升整体的诊疗和管理效率。


此前在接受动脉网采访时,匡明强调,品牌升级后,公司业务向上的天花板被打开了。“以前,我们可能有很多很好的机会,但是由于叫‘糖医’,那就只能做与糖尿病相关的事情。现在天花板被打开了,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与医院的合作也会更容易。”


    构建慢病闭环,筑深企业护城河  


在2018未来医疗100强论坛上,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和中电健康基金合伙人王晓岑提出数字医疗企业三阶段核心成长要素,其中包含“业务数字化”、“网络协同”、“生态体系”三个关键词。


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时,核心的竞争力在于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需要树立的护城河是技术优势、先发优势和资源优势;当企业发展到成熟期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在市场中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是否能构建商业闭环。


这也正是智云健康发展到后期,匡明强调的数据铺底,治”+“疗”打造慢病管理生态圈模式的逻辑,只有把从诊治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补足,才能使自身的护城河足够深。


在他看来,在一系列的商业模式搭建中,始终离不开一个核心,那就是数据是一条贯穿业务的主线。


而围绕着数据这条主线,智云健康的业务形态包括两个核心要素:


一是与医院紧密的合作关系。匡明强调,治疗业务一定是要真的有价值、有效果的,严肃医疗必然是与医院密不可分的,因此,医院既是智云健康业务的重要场景,也是数据的重要来源。在“治”与“疗”业务线的部分,一个代表着医院端和应用端的业务,一个代表着药品、器械、耗材的业务条线。这样的业务结构包括了掌上糖医APP、智云医汇SaaS开放平台,以及承载者药品、耗材销售的医药交易平台。


二是患者的数据。他强调:“不管是医生的治疗,药品、耗材或器械销售,患者本身的数据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数据就包括了类似健康档案的健康数据,包括行为偏好的数据、购买的数据等。”如何利用,如何通过AI的方式降低人力的需求,提高准确性,是智云健康目前正持续探索的部分。


在本次C2轮融资结束后,匡明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扩市场方面继续努力,将产品铺设接入更多的医院;第二件事,是持续的投入,由SaaS业务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正被团队应用到机器学习中,并已经初步构建出“AI辅助诊断系统”。


“就医的需求,专业指导的需求,这个动作完了以后,患者一定会有相应的药品、耗材、保健的需求,那么这是我们看到的一连串的需求,也正是基于此,一个完整的慢病闭环就构建出来了。”匡明如是说道。


    部分慢病商业模式在需求面前逐渐被证伪  


在2018年11月,智云健康入围德勤“2018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高成长50强”,位列第14名,这一奖项是从全行业的企业中推选高成长项目入围。据匡明透露,三年内,智云健康的营收增长了超50倍,到2018年底,智云健康的营收已经将近10亿。在营收占比中,医疗服务的部分占比为35%,药品、器械和耗材的销售占比为47%,数据服务部分占比在15%左右。


虽然如今的收获很多,在匡明回忆起时,也能够想起在2016年资本寒冬时所遇到的困难。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殆尽,火热的互联网模式遭受困境,“创投圈寒冬”出现。从数据上来看,投资事件略为减少,金额却增加了,资本对于项目更加理性。大面积撒网、讨价还价阶段已经过去。


在那一时期,匡明曾经为了融资前前后后见过100余位投资人。当时的资本对互联网医疗,包括糖尿病赛道都不看好,在这些赛道的项目资本的反应较为平淡。“因为当时是头部企业,投资人还是愿意来跟我们聊,但是聊得好,他们也不投,聊完了说‘你挺好的’,过后就没声音了,基本上还是赛道的问题。”


2018年的冬天与2016年的有些相似,不同的是2018年更多地受宏观基本面的影响,造成募资困难,资本决策周期长。在寒冬期,智云健康能够顺利融到资,匡明并不认为目前的慢病的商业模式已经被完全验证,而是经历了2016和2018的寒冬后,一部分商业模式的证伪却很明晰。


慢病大数据企业智云健康获1亿美元C轮融资,优化机器学习算法_金融商务_科技巨头


在被证伪的商业模式中,首先是纯ToC的慢病管理。最初的互联网创业逻辑在于做一个大的平台,以规模为导向,用户越多越好,抢占流量入口也成为当时最火热的商业模式,然而,缺乏数据支撑,后端闭环治疗服务不完善,而是给患者提供建议,核心的医疗价值较低。且C端用户的留存难题逐渐显现,企业相应的成本将不断提升。


二是单一模式的慢病医药电商,纯粹将药品上架,供患者购买。这类电商逻辑在慢病领域不太行得通,患者的药品和器械的使用,多数是由医生建议,所以核心还是得回归到医院这一场景。


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中,寻找支付方核心的要素之一,大多数慢病项目都消亡在寻找支付方的难题上,由直接ToC的移动应用,患者买单意愿不强烈,而又负担着较高的获客成本与市场教育成本,这是“百糖大战”中大多数企业死亡的主要原因。


经过多年在慢病领域的观察与实践,匡明认为,慢病服务的支付方有5类:一是患者自己付。二是国家医保,三是商业保险,四是医院、企业等B端,五是差异化付费。


据匡明透露,目前慢病的服务,通过药品、器械销售或者医院SaaS服务,直接或间接由患者来支付。同时,在另外的买单方,如药企和保险企业方面,也正在利用其数据价值,获取收益。


虽然是从移动互联网起家,但匡明更愿意把智云健康定义成一个数字健康企业,或者说用数字和技术升级医疗服务的企业。互联网、智能硬件以及医院的终端都是其触达用户的方式。


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匡明在朋友圈总结2018发生的所有,他将这一年描述为“有收获也有痛苦”。收获在于智云健康达成的亮眼的运营数据、新一轮的融资和实现盈利的成果。痛苦的方面更多的来自于业务,与其说是痛苦,匡明更愿意描述成“痛并快乐着”,看到自己的业务拓展到更大的版图喜悦,与医院方个性化需求对产品的考验夹杂着。


转型以来,虽然智云健康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ToB的服务面对医院的需求终究是不对等的,匡明和他的团队只能怀着更高的对生命的敬畏,想象着他们的每一个系统、敲的每一行代码都在影响着患者。“技术能够改变许多模式,但是医疗不是挣快钱的行业,我们永远要注意风险。”匡明这样告诉记者。


人们常说,创业是九死一生,胜出者会被狠狠地推向下一个地方,然后开始新的轮回。在匡明的眼里:“2018年虽然体验到盈利的滋味,但从间歇的盈利到持续的盈利,还有太多难关要闯。”在C2轮融资尘埃落定后,匡明坦言一直保持着紧张的状态,这样的紧张来自于企业发展迅速规模扩大后,对于企业本身更高的要求,“有很多伙伴会推着你走,合作的医院多了,(从产品到管理)必须更上一个台阶。”


24
181
0
11

相关资讯

  1. 1、寡姐辞演跨性别角色和《银护》导演被解雇不妨听听她的看法310
  2. 2、贾玲遇上李雪琴!《今日影评》电影班会即将开办4791
  3. 3、戏客Talk|荣梓杉:15岁,做自我留白的体验派演员4858
  4. 4、马蓉再拍伤势图力证未摆拍,网友:伤口位置变了339
  5. 5、梦想成真了?张柏芝曾坦言:每个星期都会和儿子说,想要生个女儿3249
  6. 6、贺岁档奇幻大片《刺杀小说家》,不仅视听上头,而且内核锥心311
  7. 7、新超人将袭,再见那个内裤青年2455
  8. 8、春节档要预售了,唐探3和李焕英PK,破纪录很难,能保本就不错1661
  9. 9、在上海,如何拍摄一部微短剧1450
  10. 10、他是应采儿前男友,曾与郑家榆相恋,44岁娶小8岁娇妻婚姻幸福1479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