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院线片:《大三儿》
如果不是张海律在朋友圈推荐,我大概不会去看《大三儿》这部纪录片。
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我愈发察觉到,媒体与真实的底层生活存在巨大的撕裂。在很多事情上,媒体以为重要的,底层社会其实根本不关心。而底层社会真正乐在其中的,媒体也完全意识不到。
很多时候,媒体自以为呈现的底层社会,或者自以为对底层社会的关怀,其实虚假、错误得可怕。
拿我讨厌的《路过未来》和《盲道》来说,这两部电影自以为为底层社会鼓与呼,其实样子又做作又恶心。
而我同样不太喜欢的《爆裂无声》、《嘉年华》和《大佛普拉斯》,则看似逼近了底层社会,却有着莫名其妙的一腔愤怒和不由自主就喷出来的阶级敌意。
由于我对大部分这种所谓的表现底层社会的电影都没什么好感,以至于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这是我的问题,而不是那些电影的问题。
后来我想通了。我TM自己就是底层社会啊。所以,怎么可能是我的问题啊。
回到《大三儿》上来,这部纪录片好就好在,它没有代替底层人民去思考,它也没有太过分的去引导、规范拍摄对象。
《大三儿》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一个侏儒,想要去西藏,看看布达拉宫,看看喜马拉雅山,然而,他身边的人都劝他还是算了,你毕竟有病,高反你受得了吗?
即便放在故事片里,这样的故事也算是经典模式了。一个人一直有一个梦想,突破种种阻碍也要实现它,而最后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yeah!
而在《大三儿》这部纪录片中,有意思的地方则在于,梦想和实现梦想的人多少有点不太匹配。
去西藏?看布达拉宫?这种梦想并不特别,甚至有点泛滥。有人把它总结到四大俗里去: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
然而,当这个梦想绽放在一个身高只有110厘米,月收入最高只有1900元的人身上,它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它打破了你对底层社会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这样一个低收入的残疾人士,应该每天都过得苦哈哈,应该每天都陷入在一种“世界对我真是太残忍了”对悲伤情绪中,应该在等待你这样的白莲花来关爱他。
于是你挺身而出,你控诉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伤害了他,你控诉所有的人,不尊重他,不理解他,你觉得,除了你这朵白莲花,简直没有人把他当一个人看。
不是的。
这个社会不是这样子的。
底层人民依然是有梦想的。那些梦想,也并不本分。梦想,本来就不该本分。
《大三儿》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在于,它告诉你底层人民不是怎样的。
你之前想的那些,都是错的。
但也千万别以为,底层人民就是《大三儿》这样的。底层人民各有各的不同,千姿百态,他们什么样的都有,他们只不是一种人,就是你在电影上,电视上看到的那种。
作为纪录片,《大三儿》并没有做得有多好。它的素材不够多,很多时候都是靠拍摄对象的旁白和一些没有叙事功能的镜头在过渡,真正关键的时刻,如老皮后来终于同意带大三儿去西藏,这个转折点并没有拍到,于是只好靠一首崔健的歌来做转折,这是多少有些遗憾的。
尽管如此,它已经足够看了。
《大三儿》选择在周一上映,即使如此,我觉得它的排片会迅速清零的。要看必须趁早,它下线的速度会超过你的想象的。
非院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