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数据安全问题时,只是停留在数据安全的1.0时代,更关注于数据平台的安全,即DBMS层面的安全,而忽视了数据在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下的安全。数据平台安全不代表数据安全,在数据环境下,谁对数据持有保护责任?数据在哪?谁在应用?流动中的数据如何保护?这些环节中,数据均处于安全状态才是真正的数据安全!
数据即资产,对企业单位业务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据安全则是企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数据安全市场如果仅仅停留到1.0时代,一定会错过未来的发展机会。2.0时代是以“数据”为中心的防护时代,3.0时代是以“体系”为中心的数据安全治理时代。数据安全划分成这三个时代,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1、数据安全的1.0时代
DBMS安全是以 数据库 管理系统为安全目标。举个例子,这就类似于我们会对居住环境也就是房屋进行加固,最传统的就是在家里安装防盗门、防盗窗。如果住宅更高级一些,可能会有社区 监控 。
核心是保护边界,防止外部的入侵,对外部进行监管。这是一种系统安全的思想,需要保护的是系统,即数据安全1.0时代,强调边界防护和防止黑客入侵。Database紧紧的被包裹在一个非常好的外延里面。作为安全人,针对数据库安全我们要做什么?做防护!即便对一个做数据库出身的人而言,在最初进入数据库安全这个领域的时候仍然摆脱不掉这种思想——如何对DBMS进行加固。
2、数据安全的2.0时代
以数据为中心的2.0时代,我们把对于数据的防护向人的视角转移来做类比。作为社会中的人,要运动,社交,旅游,在不同的场景下,会分出很多新种类的防护性产品,这些防护类产品可以突破房屋的物理边界,比如我们在运动的时候需要用到头盔;开车的时候有气囊;战场上有防弹衣;这样会使人的安全的延展性跟需求性更为全面。
我们将此定义为场景化的安全,即数据所应用的场景。数据安全2.0时代的核心理念在于保证业务系统正常使用。 由此可见,数据安全2.0时代是一种针对场景化提供有效技术的时代。
3、数据安全的3.0时代
数据安全3.0时代进入到体系化的数据安全治理时代,数据上升到资产、基础设施层面。好比人类发展到需要考虑公共安全的阶段,不可能再通过气囊、头盔这样的单一的个体防护方式。在面临更大的风险威胁的时候,我们会建立组织、出台政策规范等来予以保证。
3.0时代最关键的特征就是体系化安全。安全不再是一个纯产品技术上的安全,实际上是组织规范+技术的完美整合,以呈现整体的安全。
过去,当企业单位在提到做安全建设时,几乎毫无例外的认为安全是成本,不愿意做。尤其是在发展初期,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活的好不好,没有精力也没有资源管。所以在产品、业务发展成熟时,安全问题已经无法填补。
现在,数据安全已经成为竞争力。在面对敏感数据时,企业单位的数据安全能力越高,有权处理数据的类型和数量越多。举个例子:社保行业通过提升信息化建设造福百姓。但数据又很敏感,在数据共享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可以规定相关组织具备相应的数据安全能力才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
近两年,数据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满足合规成为一种被动需求。但即便满足合规要求,也不代表能够完美的应对不断变化的数据安全威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数据安全,从自身需求出发提升数据安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降低数据安全威胁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