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依然:作为青年演员,是不是不可以不确定?
文丨跃幕,作者丨七月
一个青年演员的普遍困局。
对于周依然来说,最难让她回答的问题当属“你如何形容自己的性格”和“你有怎样的个人规划”。因为她不够了解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不确定的,没办法简单用几个词来下定义”。
整个采访过程中,周依然不止一次的进行反问:“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是不是不可以不确定?”在周依然看来,当下的她没想过要如何定义和定位自己,也没想过要实现怎样具体的发展目标,她更多追求的是了解自己,并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实际上,不仅仅是周依然一位青年演员面临着自我认知上的疑惑,绝大多数进入到市场中的青年演员都需要经历这样一段寻找自己、认清自己的过程。问题在于,市场和大众对这一点事实有所忽略,似乎认为这些青年演员就应该迅速成熟起来、独当一面。
由此来看,对于青年演员来说,存在“不确定”是合理的。而市场和大众需要去接受和包容“不确定”的青年演员出现,并且给予这些青年演员更多了解自己、不断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1、 “标签更多是褒义的 ”
标签不是定型。
在整个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前前后后确实有不少青年演员通过出演了一些代表作,获得了相对不错的知名度,比如出演《山楂树之恋》的周冬雨、凭借《家有儿女》系列被熟知的杨紫和张一山等。
与这些有着一定代表作的青年演员一样,凭借着《风犬少年的天空》中的大力娇一角,周依然获得了比较不错的大众认知:“虽然这部剧早已结局了,还是会有不少人见到我叫我大力娇、娇姐。”
实际上,对于不少演员来说,有代表作意味着自己被打上了某种标签,如果下一部作品没能展现出不同和进步,可能很难摆脱这个标签给大众带来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或者人们会拿这个角色与自己的代表角色进行比较。
对于周依然来说,她觉得 标签更多是褒义的,“那是大众对我演技的一种认可”。 虽然她确实对“大力娇”的标签也闪过害怕的念头,但还算淡然,“因为大家见到我会觉得我的性格完全不像大力娇,这种反差会让大家觉得我作为演员不止大力娇这一面”。
在周依然看来,人家一提到某位演员就想到某个角色,一提到这个角色想到也是这位演员,这是对这位演员塑造的这个角色的认可, “观众怎么定义,是立足于他们对这个角色的印象和喜欢,跟你需要演好下一个角色是两回事”。
对此,周依然提到了自己喜欢的演员孙俪,她觉得大家会用“娘娘”来称呼孙俪,是因为大家喜爱和认可孙俪在宫廷剧中的表演,这就是一种标签,但并没有影响到孙俪接下来在《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塑造。
正是对标签有着不同的看法, 周依然没想过要刻意打破“大力娇”这个标签,对接下来的角色坚持顺其自然, “这段时间确实有不少类似大力娇的角色来找我,角色重叠度的考虑也就20%左右,更多的还是关注角色和作品本身,只要这个角色够好,我还是愿意接的,之后几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不是说,我要赶快接跟大力娇不一样的角色,不然被人定义了怎么办”。
此外,周依然认为, 对于青年演员来说,了解自己的大众评价如何是十分重要的,观众的喜爱和看到的问题肯定是值得自我审视和总结的。 她希望自己是与观众不脱离的,“不是要迎合大家,就希望即使自己追求个性、独特,也不是与世隔绝的,是个明白人”。
2、 年轻演员中的找自己派
需要认清自己的过程。
近几年的市场上出现了《我就是演员》等不少的演技类综艺节目,也能看到有很多青年演员积极地参加了这些节目。在这些青年演员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在哪,并进行最大化展示、一路斩获S级评级的任敏,几乎算得上少数派。
因此, 绝大多数的青年演员希望通过这些演技类综艺节目,进行自我摸索和尝试,从而发掘自己作为演员的更多可能性。 “什么类型和风格的角色都能接受”的周依然显然也属于这一范围,“我周围的演员朋友大多是跟我类似的”。
其实,对于周依然来说,她很清楚自己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我觉得自己的心智还没定性,没法给自己定位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了。所以,我希望尝试多元化的角色和风格,至少需要经历一个成长、磨炼心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己、打开自己。”
如果退回到两年前,周依然想象不到自己会演大力娇、陈惊这种与自己关联度不高的角色,“虽然我现在还不完全明白导演让我演这些角色的原因,但导演确实挖掘出我身上没被发现的东西,这也代表我身上还可以再被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 我现阶段不会去定义自己”。
此外,不同于周围的演员朋友想要尝试参加演技类综艺,周依然的想法没那么强烈,“我在这个领域是完全的新人,还是希望等对自己有了一定了解、各方面也更成熟了,再去参加”。如果一定要现在要去参加节目的话,周依然更在乎的是能否在其中更多的磨练和了解自己。
不过,虽然周依然“不确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但她在认清自己上有着一定的方向。其中,学习了9年古典舞的周依然最想尝试古装、武侠类的角色,“一是期待这种角色所带来的反差,二是想看学了这么久的专业会不会是我的优势、能不能发展成我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周依然一位青年演员不怎么了解自己,需要进行自我摸索、寻找自己, 如今不少的青年演员都正处于或者曾经处于类似“不确定”的困境中,他们需要经历“不确定”阶段的摸爬滚打,才能走向“确定”。
因此,对于市场和大众来说,需要给予这些青年演员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等待他们从“不确定”变成“确定”。
3、 青年演员需要“反认知共识”
一场与自己的竞赛。
对于青年演员来说,早些年的市场上还会出现一些经典案例,比如“谋女郎”周冬雨,她凭借着《山楂树之恋》获得了不小的知名度,进入市场的同时便开始拥有较为不错的市场资源,从而走得越来越稳。
但随着内容的重要性凸显,如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青年演员仅凭一部代表作,很难让他们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的认可,“谋女郎”这种标签的号召力也已经不再拥有绝对的优势。
由此来看,虽然市场和大众现在不再要求青年演员要有数据流量,却开始要求青年演员迅速展现出自己的演技实力。这种认知转变显然忽略了一点,大多数青年演员不可能一进入市场,就在发展目标等各方面上是确定的,而是经历了对“不确定”的一系列摸索才变得“确定”。
诚如周依然陷入了一个困局,她需要弄清楚“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是不是不应该不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少青年演员也开始质疑这种“不确定”的存在,不知道这是不是合理的。实际上, 正是因为市场和大众对青年演员有着上述认知误区,才导致这些青年演员面临着这样的自我认知上的困惑。
在这一方面上,“不确定”的周依然还是有着自己的方向—— 在当下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到自己演好每个角色、实现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周依然把所有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全都定在了自己的身上,“不管每年自己会拍多少作品,能在这个行业走多远,都只关注自己的实际变化”。
毕竟,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周依然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影视表演,她需要不断地回看自己的作品,一部作品一部作品地分析和总结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才能走得更远。“我与周围的朋友在这点想法上是一致的。自己要进步的太多了,在这上面我没有太多的自信心可言。”
因此,无论是与曹保平导演的合作,以及主演李樯编剧和监制的《影子灰烬》等类型风格不同的电影作品,还是参加“星辰大海”青年演员优选计划,目前“不确定”的周依然正在通过一部一部的作品寻找方向,或许不远的未来她能够给出自己“确定”答案。而周依然这种已经觉醒的“反认知共识”,正是诸多“不确定”的青年演员所需要的一点。
此外,从周依然这个代表可以看到的是, 不少青年演员进入到市场以来,并不是缺少自我发展规划上的认知,选择一切随性而为的处理方式,可能更多的是在如何实现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进步上,选择了一个自我竞赛的形式而已。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