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开放运行!致敬总工程师南仁东!中国天眼看见什么了

中国天眼开放运行!致敬总工程师南仁东!中国天眼看见什么了?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未来将着力确保装置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


中国天眼开放运行!致敬总工程师南仁东!中国天眼看见什么了_爱车智能_车载导航


FAST是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望远镜巨大体量、超高精度等技术难题。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既然FAST在2016年就落成启用了,为什么今天才验收呢?实际上,要实现科学家的各种观测意图,达成稳定可靠的灵敏度,对望远镜来说并非易事。据介绍,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少于4年,而FAST巨大的接收面积使其结构系统更为复杂。FAST团队经过两年紧张调试工作,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目前,FAST观测范围能企及河外星系甚至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边缘。


FAST自试运行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制高点。


随着性能提升,FAST科学潜力已初步显现,目前探测到146颗到证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102颗已得认证。FAST已实现偏振校准,并利用创新方法探测到银河系星际磁场。未来3-5年,FAST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国家天文台正在进一步积极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如何发挥FAST优良性能,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中国天眼开放运行!致敬总工程师南仁东!中国天眼看见什么了_爱车智能_车载导航


    “中国天眼”身形四大特点  


    大  


反射面由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巧  


30吨的馈源舱通过6根钢索控制,可以在140米高空、206米的尺度范围内实时定位。


    强  


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它1分钟就能发现的星体,即使把坐标提供给百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对方也要9分钟才能看见。


    精  


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10毫米的定位精度要求最高做到了3.8毫米。


“中国天眼”(FAST)是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设想,利用贵州省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历经5年半的艰苦建设,FAST团队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超高精度的技术难题,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


“中国天眼”是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望远镜巨大体量、超高精度等技术难题。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20世纪90年代提出设想后,“中国天眼”历经论证、立项以及5年半的艰苦建设,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


作为一项交叉学科的应用型研究,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低于4年,“中国天眼”团队经过2年的紧张调试工作,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


“中国天眼”总工程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鹏介绍,自试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运行可靠稳定,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高点。同时,“中国天眼”在调试阶段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目前探测到146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102颗已得到认证,取得阶段性科学成果。


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中国天眼”实现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学科、相关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望远镜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在相关学科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未来3年至5年,“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正在积极组织国内外专家,研究如何发挥“中国天眼”优良性能,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


对世界科技界来说,“天眼”提供了探索宇宙所需的研究工具。“重大突破,仪器先行”,从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类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越来越离不开“高大上”的科研仪器。天文学界通常认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类能看见的发光物质。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射电望远镜来提升观测宇宙的能力。在此方面,“天眼”的灵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其高灵敏度很可能帮助科学家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


对世界工程界来说,“天眼”丰富了超级工程的创新实践。由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的反射面、由6根钢索控制的馈源舱重达30吨、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将卫星数据接受能力提高100倍……“天眼”的非凡之处俯拾皆是。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天眼”这样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让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圆满落地。可以说,“天眼”的成功再一次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的发展经验。


对世界未来来说,“天眼”成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脚。面对浩瀚的宇宙、未知的世界以及科技的潜能,人类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天眼”从一诞生,就肩负全球使命。从开工建设到国家验收的短短9年间,“天眼”产生论文300余篇,发现脉冲星优质候选体146颗,在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眼”这座伟大的工程,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又一个珍贵礼物。



近日,经开区企业北京中领启天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研发的蓝光存储技术为核心为“中国天眼”打造存储中心解决海量数据存储难题。


提到蓝光存储,人们自然联想到DVD时代的蓝光光盘,虽然在音像设备小型化、融合化发展趋势下,蓝光存储技术被磁介质存储技术取代,但蓝光存储拥有比磁介质存储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存储时间。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数据存储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缺乏数据长期安全存储简单有效的手段。传统磁介质存储工作环境要求高,易受电磁干扰,保存时间为3-5年,设备能耗高;磁介质存储数据可篡改、易删除,易受病毒侵袭,不能避免认为破坏,安全性差;在海量数据的长期安全存储上,后期管理复杂,维护困难。


蓝光存储技术安全性高,一次刻录数据不可更改,使用寿命长,档案级蓝光光盘可保存50年以上,环境要求低,不需要安装空调,不耗电。


为了解决日益旺盛的数据长期安全存储需求,北京中领启天科技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成立8年来,一直开发、推广蓝光存储技术在数据储存领域的应用。已研发了先进的蓝光存储技术,并以蓝光存储技术为核心,打造磁光电多元融合平台,为用户提供智能分级存储管理系统,数据存储最长时间可达到百年以上。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天眼”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正是这样的民族精神,成就了“天眼”,并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力量。

14
192
0
83

相关资讯

  1. 1、华为与英特尔联合发布了FusionCube关键业务数据库解决方案4026
  2. 2、​Vishay推出新型红外收发器2606
  3. 3、LightCounting:2020年光器件市场将进入增长周期的八个原因3647
  4. 4、私有5G即将进入企业市场,将对WiFi构成巨大威胁2876
  5. 5、解密:新型激光技术如何安全矫正近视?1954
  6. 6、日海智能与中国电信就物联网再度战略合作,共谋5G新发展2828
  7. 7、贴片保险丝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084
  8. 8、金士顿推出KC2500M.2NVMe固态硬盘,性能提升300MB/s3335
  9. 9、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可以实时监测等离子体反应物的电化学传感器2289
  10. 10、云计算如何使医疗保健行业受益?4459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