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所在行业或岗位出现变动,你有抵挡风险的能力吗?
不久前,唐山市撤销了全部收费站,本来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可是遭到了收费站员工的集体反对。视频中员工说,我们的青春都消耗在这里了,现在已经36岁,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呀。一时间,铺天盖地的声音在说,一定要远离舒适区,收费站这种“稳定轻松”的岗位风险极高!
刷到这条消息时,我暗自庆幸毕业时没入这个坑。可仔细想想,远离舒适区的岗位,真的就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吗?比如,近三年被热捧的互联网运营!
我的一位朋友Kevin,在一家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年底公司因为经营情况不佳开始裁员,事发突然,Kevin不得不尽快去投简历。本来以为学习到很多技能是优势,什么产品文案、SEO、活动策划等等,甚至为了推广需求,还花了一周时间自学视频剪辑。
足够远离舒适区吧?可是去面试时,依然只能做较为初级的岗位。其主要原因是,虽然接触的技能够多,可是适用目标岗位的技能都不怎么成熟。
Kevin也叹气道:“之前的精力太特么分散了,也的确没有非常突出的技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真是太重要了!”我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是一个总是挠得我们内心痒痒的问题: 面对极其不确定的时代,你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吗? 假如目前的岗位出现变动,你有护城河来抵挡风险吗?
那么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刘未鹏在《暗时间》一书中提到:
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人的个性、知识、经验的组合,这个组合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且具有发展性。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的独特性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
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非单一的技能或局部因素,而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包含了个性、知识、经验。有了这些还不行,还要指导实践沉淀经验,让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系统持续迭代。(如果您不明白系统的概念,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怎样用“系统思维”框架,拆解复杂的运营问题》,非常有用且容易掌握的概念)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
顺应自己的天赋,做自己擅长的事。
要具备可以提升竞争力的知识。
沉淀并更新经验,让竞争系统可迭代。
下面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运营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构成的?
一、个性天赋
你总会在工作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总是能充满激情的研究数据,乐此不疲。而有的人一面对数据就昏昏入睡。这其中的差别是,前者顺应了自己的天赋,这项工作对他们来说是easy模式,而后者违背了自己的天赋,这项工作也就变成了hard模式。优秀的运营人都有哪些天赋呢?
网易运营总监韩叙曾提到,在他看来运营人才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逻辑性强,有系统化思维的运营。另一种是天马行空、灵光涌现的发散性思维的人才。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人处于这两类的灰色地带。
发现自己的独特才干,会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呢。那么我们怎样判断自己拥有哪种天赋?
在《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一书中,作者马库斯·白金汉提出一个SIGN模式,可以归纳为3个主要方面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天赋。
1、内心渴望的
我的前同事中有一个女孩子,负责购物社区运营。每天要从海量商品中筛选出一些具有话题性的产品,发起的话题也相当有趣。这种工作交给我这样的直男癌做会被逼疯,但是这个女孩子生活中就是典型的购物狂人,即使休息时间也以逛购物平台为乐。你有没有内心渴望,并且觉得还能做好的事呢?
2、容易学会的
以我为例,我初次接触push运营时,就发现自己能够很快掌握push的基本规律,3个月后因为做的出色还在内部做了一次分享。有哪些方面,你一接触就比别人进步更快一些呢?
3、感到满足的
你做一件事是不是能够感到很满足?比如用户运营,需要有较多时间与用户打交道,当你与用户沟通的过程种,你感到很满足,还是厌恶呢?一次数据分析,当你层层分析出数据背后的问题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你会不会觉得,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千万在没有做成某件事前,就下结论说自己不适合这个。接到一项任务尽自己所能去做,才会发现这个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天赋。有时候,全力以赴做成一件事,你会发现你不仅做到了,居然还做得比大多数人好。说不定你就自然而然喜欢这件事了。说自己不喜欢某某事,也许是你还没感受过做成之后的爽快感!所以很多时候,不妨全力以赴试一试再下结论。
二、技能知识
在我看来,具备竞争力的运营人需要关注两种知识:一种是专业领域知识,另一种是临界知识。专业领域的知识,即日常工作中直接用到的,如文案撰写、活动策划、竞品分析等。而临界知识,就是事物更加底层的规律,如系统思维、复利等知识。这些知识帮助我们增加认知深度。
运营人的专业领域知识是怎样构成的呢?黄有璨曾提到:
我眼中的“好的运营”,至少有3~5年以上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同时还可以做到与产品间的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
我们来拆解一下,一个具备竞争力的好运营所需要的素养:
熟悉各种运营手段
熟悉产品形态与业务
熟悉产品相关知识
3~5年以上实践经验
熟悉各种运营手段当然是运营人必备功课了,但是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运营还要关注产品与业务?那不是产品经理和老板的事吗?千万别把运营的职能局限在一个很窄的范围,不然我们很可能陷入低水平的勤奋中。就如我们在一个陌生城市行走,如果我们只看眼前,很有可能会迷路。当我们关注的范围更广,将我们的视野拉升到空中500米时,我们便能看清到整个街区全貌,知道自己在哪条路,不至于迷失方向。
而高手的视野何止是500米,他们高度更高视野更广,不但知道自己在哪条路,还能找到一条更短更通畅的路。那怎样做到这样的高度呢?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我们还需要临界知识。成甲在《好好学习》中提到:
临界知识是世间万事万物最本质的东西,是事物的底层规律。各个学科和领域的临界知识需要打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方可厚积薄发,从本质上将问题解决。
比如黄金思维圈、复利效应、二八法则、系统思维等等,几乎每个概念都能套用到我们的运营工作中,帮助我们增加理解深度,以更广的视角看问题。
三、经验沉淀
在我初次接触运营工作时,我的导师Carrie让我目瞪口呆!她当时只有24岁,居然已经成为腾讯高级产品经理,在第一次沟通中时便告诉我受用至今的一句话——一定要每周做总结,做复盘,不然就不会有进步!这也是腾讯的独特文化之一,不但要有工作成果,还要有经验沉淀的输出。
这些年也接触了不少运营人,越来越感受到这句话的能量之大。身边总会有一些工作多年的老司机,然而其职位和能力不如一些工作2、3年的运营鲜肉们。工作时长不等于工作经验,那些进步神速的运营人,其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擅长总结与复盘。
复盘不等于总结。“复盘“原是围棋术语,本意是对弈者下完一盘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的过程演练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的好,哪些地方下的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更好的下法。这个把对弈过程还原并且进行研讨、分析的过程,就是复盘。复盘是一个将经验转化为能力一个比较快捷的方法。
复盘的四步骤:
回顾目标: 当初的制定的目标是什么;
评估结果: 和原定目标相比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分析原因: 事情成功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总结经验: 需要实施哪些优化与迭代。
复盘的原理非常简单,却是经验沉淀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尤其对于工作事项繁多的运营,其作用远大于我们的想象。以下是我日常使用复盘的一些方法,供你参考:
总之,面对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我们运营人非常需要找到并培养自己的竞争力,增强自己“反脆弱”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天赋、知识、经验三个方面去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并不断持续迭代这个系统。这个时代的确不缺乏勤勤恳恳奋斗的运营人,而最悲哀的是自己付出的努力,跟自己的获得相差较大。希望我们运营人在勤恳工作的同时,也要时不时抬起头看看,我们的护城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