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微信是[腾讯]的产品,不是[百度]的产品。(逗你的……)此文阅读时间5min,谢谢你拨冗赏读。
记得2010年,小编还是狼厂技术副总裁助理的时候,老板曾经提及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方向——Browser OS
人话讲就是:
“以浏览器作为用户的入口,用户可以把浏览器当做一个操作系统,在里面使用各种各样的服务”
简单讲就是:
“把服务能力全部整合在浏览器内”
依稀记得,按照当年的战略规划,要自研浏览器内核,要解决APP内容的抓取。
技术上看起来就这两个难点,于是愉快地YY——接下来要在5年左右实现Browser OS 的技术方案,顺带手的在整个计划的实行过程中,推动了网页内容移动化这件事情的行业进程
如今已经是2017年的开年之初,微信终于实现了这件事情,微信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APP,当公众号诞生的那一刻起,当网页内容可以被预览和分享起,它便有了浏览器的一切属性
在这白驹过隙但对于互联网行业极为漫长的五年时间里,狼厂还曾经基于流量巨大的移动搜索开展了轻应用业务,最终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于是自微信发布小程序开始,我便总是在想——
到底是什么让狼厂没有因为先行一步,而拿到小程序的优先权?
1、没有沉淀住用户,便永远无法成为用户的浏览器
先扯一句别的——在即走即用这一点上,张小龙同学,真是个大忽悠。
应该先把用户圈在自己的领地内,领地内的功能模块让用户即走即用。
百度 一直是即走即用的产品,搜索只聚集了内容的入口,搜索完成就跳走。
当业务愉快的运转了N年之后,百度发现还是要把用户圈在自己平台内才靠谱,于是开始做流量超高的百科和贴吧,再到后来发现用户的需求更多了,百科和贴吧也无法沉淀住用户,于是开始做百度新首页希望通过不断的更精准的内容推荐来让用户留恋。
腾讯 一直是在享受着消耗用户时间产品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一聊上就停不下来了的QQ,2011年以前都占据了90%以上收入来源的游戏平台,都是不断让用户沉迷并消耗大量时间的产品。
百度努力了很多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腾讯却轻而易举地用微信更近一步实现了,圈住用户,消耗用户手机50%以上的电量,然后云淡风轻地说“好的用户体验要让用户即用即走”。
(呵呵……)
回到正题:百度为什么努力了真么久却没有沉淀住用户呢?
(1)百度的收入来源于用户流过而不是留下
百度和搜索已经互为代名词,搜索的本质就是即用即走,而百度的商业收入就来自用户即用即走时的广告费用,所以对于百度而言,用户“走”的次数越多,收入越高
(2)百度的基因:技术至上
技术至上解决用户使用效率的问题,却与“让用户留下来”没有关系
(3)没有提供真正高品质的内容
平等便捷地提供未经升华的全网内容,随着时间推移,反而让用户找到所求的时间增加,没有优化用户的时间;虽然基于行业对搜索结果进行了结构化的聚合,但是内容本身的质量仍然没能优化用户的时间
只有优化了用户时间的高品质内容才有可能沉淀用户。
2 、着迷于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忘记了商业模式先行
从技术层面上,让所有的网页内容APP化,本身就是有难度的,而让APP轻应用化又增加了更多的技术挑战
但是!!!技术上暂时无法实现的事情,在业务模式上也无法实现么?
不是的!!!
实际上在我们运营具体业务的过程中,一定有变相的方式绕过技术的实现,先行试验业务模式是否可行
占领 住 用户、合作伙伴 对这种业务模式的 认知 ,先Run起来业务模式,再慢慢用技术手段实现
从Browser OS和轻应用这个出发点来看,也许一开始百度不具备通过技术手段快速转化非标网页和非标APP的内容为轻应用的能力,但是——
当大家形成了这个认知后,跑通了这种业务模式后,再建立标准,让大家按照标准来做轻量化的应用
如果当时这样做,也许现在可以和微信,根据不同行业,开发者对不同流量的依赖度,平分这个市场
可惜没有如果。
3、不够坚持,打一枪换一地,没有集中资源
大厂的优点便是业务很多,缺点也是。明明看准的事情,很有可能注意力很快就被其他各种各样的商机和可能性分散掉了
但是,在我看来,小程序,是不应该被分散掉的一个关注点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商家需要的是Web页面的流量,但是在近两年,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用户,商家需要的是类APP的流量
类APP的流量可以沉淀用户,可以精准推送信息,可以把自己的内容和服务与具体的用户做关联
百度一直以来的 盈利方式 都是将 精准的用户倒流给商家 从而获取广告费,当商家不仅想要Web流量,还想要类APP流量的时候,错失这种流量类型,无疑是动了自己最大的奶酪
结语
百度曾做过很多这样的产品—方向是对的,可是盈利之前不给资源发展,于是产品不得不以盈利为更高优先级,错失了产品最开始的有利位置,现在想起,颇为可惜
可惜没有如果。
所有过往经历,都是未来序幕
Robin Li说下一个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腾讯也在投入建设人工智能的团队,对于下一个时代,我们深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