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虽然一些最早的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生长在蓝宝石衬底上,半绝缘碳化硅和硅衬底已经成为两种最常用的衬底。支持碳化硅的主要理由是其高热导率和高电阻率,而硅的主要理由是低成本和大面积能力。虽然蓝宝石也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衬底,并广泛用于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的制造,但由于其导热性差的影响,它尚未广泛用于射频和毫米波HEMT器件。然而,在毫米波频率下,产生高效高输出功率密度(Po)的能力受到器件增益的限制,可以考虑使用蓝宝石衬底。
研究内容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员回到蓝宝石衬底的使用平台,同时在SiC上开发的器件取得了几项进步。对于深凹槽结构,穿过氮化镓盖层的栅极凹槽导致边缘电容,限制了器件的增益。因此,在这项工作中,氮化镓帽的厚度从典型的47.5纳米厚度减少到20纳米。此外,这项工作还研究了在双苯并环丁烯(BCB)封装晶体管对小信号增益的影响。BCB是一种旋涂电介质,通常用于射频布线环境和三伏工艺中,但会增加器件上的电介质负载,导致增益降低。
实验方法
该报告中的器件是使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在错切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除了使用蓝宝石衬底之外,这项工作中的器件相对于最近报道的在碳化硅衬底上的N极深凹HEMTs还有几个其他的结构差异。氮化镓帽的厚度减少到20纳米,以减少边缘电容,同时仍然保持高存取区沟道电导率(249Ω/sq)。这些器件是使用自对准深凹槽工艺流程制造的,在完成晶体管之后还有两个额外的工艺步骤。样品用20纳米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氮化硅钝化,以提高功率性能,并作为BCB的粘合层,随后在N2清洗烘箱中于250℃进行涂覆和固化。使用O2/CF4蚀刻形成穿过BCB的焊盘开口。
双极深凹槽HEMT的横截面示意图,包括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氮化硅钝化和BCB封装。
5.94GHz功率扫描结果
在12伏和14伏时,该器件的性能与碳化硅上的双极氮化镓相匹配。
结论
该工作研究了生长在蓝宝石衬底上的N极氮化镓深凹HEMTs的性能。在94千兆赫时,该器件显示出高达5.5瓦/毫米的输出功率,相关的功率放大器为20.6%。这种功率性能与先前报道的类似的N极深凹槽器件相比是有利的,这些器件生长在更导热的碳化硅衬底上,并且显示出比在W波段工作的Ga极氮化镓基器件观察到的功率高得多。此外,还研究了SiN钝化和BCB封装的影响。相对于晶体管的固有增益,这是一个显著的损失,表明引入布线环境的替代方法可能是优选的。
N-polar GaN-on-Sapphire Deep Recess HEMT s with High W-Band Power Density。